楊氽 陳亦橋
關鍵詞:高校? ?黨員發展? ?大學生? ?政治問題
眾所周知,政黨的第一屬性是政治屬性,馬格斯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也是講政治。一個黨要成其為黨,就必須要有黨員,如果連黨員都不把政治放在第一位,那誰還會把政治放在首位,因此對于黨員的發展是異常重要的。在十九大報告中,黨提出:“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必須以黨章為根本遵循,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黨的政治性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本文就師范類高校發展大學生黨員怎樣突出其政治標準,嚴格把關大學生黨員發展政治,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師范類高校大學生黨員發展質量,同時也會進行相應的研究和探討。
黨的性質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始終要把黨的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在新的黨章第一章中關于“黨員”的第五條增寫了發展黨員“必須要把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的要求,這是黨作為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希望從從根本上保證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而大學生是當前入黨的主力軍,因此高校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不能有絲毫的松懈,一旦有任何方面的問題做得不到位,都會對黨的利益造成極大的損失。在這其中,師范類高校大學生的黨員發展更是非常重要,因為師范類出來的大多數大學生畢業后都是要從事教師工作的,所以這些高校大學生的黨員發展就應該要非常重視,他們一旦成為一名優秀的黨員將會在自己的教育事業中無形影響學生,其積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師范類高校在進行黨員發展工作是要從實際出發,嚴格從各個方面實行政治性把關,保證發展大學生黨員的質量,讓這些大學生發展黨員具有的堅定信念、優良作風,以此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秀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是高校進行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在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首要任務和最基本的工作。作為黨員主體的大學生能否具有純潔的政治底色、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高度的社會責任心,事關中國共產黨生死存亡的關鍵,事關我們中國共產黨“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成敗。高校的黨組織是大學生從共青團員轉變為黨員的第一道關口,也是馬克思主義道路的頭號領路人,因此大學生黨員發展一定要嚴格把關,讓每一位發展黨員的大學生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一)要制定嚴格的入黨政治考評體系
發展大學生黨員,尤其是師范類高校發展大學生黨員,一定要保證大學生黨員質量,政治標準對于大學生黨員的發展也不能放松。這就要求高校黨組織建立一套完備的、可操作性的大學生黨員發展政治標準考評體系,這個體系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為什么要入黨;思想是否向黨組織靠齊;政治方面作風是否標準;政治品德是否高尚;責任紀律感是否強。其次需要注意的就是“四講四有”是每個大學生黨員必須要具備的。因此,只有通過這些的努力,高校黨組織才能培養一批對黨忠誠、嚴守紀律、政治立場堅定且具有責任感的優秀共青黨員。同時,高校黨組織也可以讓大學生進行自由競爭,通過學校各班級、各專業、各學院進行篩選,層層淘汰,從而選出最優秀的發展大學生黨員的對象,再對這些篩選進來的預備黨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并進行考試,考試合格后進行一年的觀察,再最終確定入黨人選。這樣就能夠保證大學生中發展的黨員都是合格的。
(二)把發展和教育工作扎實做好
在現在高校發展黨員中存在很多不足,少數高校大學生對于入黨抱著功利心,在這些少數的大學生中認為黨員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對他們自己有利。因此,高校黨組織在發展大學生黨員的時候一定要讓發展對象從思想上入黨。那么就需要對教育的方式進行創新,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全面的教育。同時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的策略,如我們都知道黨員的發展分為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轉正幾個階段,因此就不能用統一教育標準對其進行培養,而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不同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以此讓各個階段的大學生發展黨員對象通過合理的教育培訓,認真自覺的去用黨員的標準要求他們自己,實現思想上真正的入黨。這就是有針對性的進行培養教育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
大學生作為青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是民族和國家希望的肩負。因此高校黨組織對于大學生黨員發展是不能絲毫放松且越嚴越好,這就需要堅持黨員發展標準,切實貫徹落實各項黨員發展政策。尤其是師范類高校黨員的發展更要做到這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高校發展黨員存在的各種問題。本文主要從準確把握大學生黨員發展政治標準的科學內涵和科學把握大學生黨員發展政治標準的實施途徑兩個方面來討論了師范類高校黨員發展工作中大學生政治問題。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是做了一個簡單的探究,希望對廣大高校發展黨員工作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張春,龍霞.淺議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期刊論文,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09).
[2]興光華,胡文華.在發展黨員工作中注重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期刊論文,牡丹江醫學院學報,1997,(04).
(項目基金:本文為貴州師范學院校級課題《高校<貴州省發展黨員規程(試行)>執行疑難問題及對策建議的調研報告》階段性成果。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