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學棟
【摘要】閱讀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傳播知識、培養學生的主要手段,對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講有著文學啟蒙的作用。為了提高閱讀教學的整體水平,小學語文教師做了許多的探索和嘗試,不斷學習和吸收新的教學理念,用現代的教育觀對學生施以引導。本文主要圍繞小學語文教師們在閱讀教學中的探索路向展開敘述,并闡明了筆者從探索中獲得的啟示。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探索及啟示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080-01
1.小學生的興趣路向——豐富閱讀教學的形式
1.1在閱讀課上融入游戲教學
小學生對游戲有著狂熱的興趣,因此,語文教師在閱讀課上可以適當做一些小游戲,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將學生的注意力重新引向課文,讓閱讀課堂回歸正軌。如,在講解寫人的文章時,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文中的一個人物,充分揣摩其個性特點和言談舉止,然后邀請一位學生到講臺上模仿該人物的說話特征、外貌神態等,讓臺下的同學為其打分,評判其模仿的相似度。
1.2用故事引導學生參與學習
愛聽故事也是小學生的一大特點。在閱讀課堂的導入環節,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講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童話、神話、寓言、歷史故事等,有必要的話還可以配上合適的純音樂,讓學生迅速進入故事情節中,并在聽故事的期間對文章有一個初步的理解,以便之后能夠全身心投入閱讀學習活動中去。
2.科技與教學的結合路向——信息技術應用于閱讀課堂
2.1以信息技術塑造生動的教學情境
信息技術能夠讓閱讀課堂充滿聲音、色彩、立體形態的現代氣息,是打造閱讀教學情境的有力幫手。在閱讀課上,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與課文情感基調相似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渲染下,閉上眼睛感受閱讀文本的思想情感內涵;語文老師也可以將閱讀課變成一節動畫課或電影課,直接找出與閱讀文本情節內容相同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了解文章情節的發展,把握課文的主要結構與描寫對象的主要特點等。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的閱讀情境中,小學生對于文章的審美和理解能力會不斷提高,閱讀教學效率也會進一步提升。
2.2以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
合作學習能夠有效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競爭精神。在閱讀課上,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本節課的教學流程和學習目標,給每個環節規定好具體的學習時間,并將需要學生合作完成的閱讀任務展示在大屏幕上,以便學生能夠一邊閱讀一邊有針對性地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和發散思維能力,讓他們在合作探究中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完善個人的閱讀學習方法。
3.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路向——重視課內外閱讀的拓展延伸
3.1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推薦課外讀物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安排有很鮮明的主題性,因此語文老師可以按照每一階段的不同主題給學生推薦不同的課外閱讀書籍,可以將電子書分享到班級交流群中,讓家長指導學生在課余時間有計劃地閱讀,也可以從學校圖書館借閱之后放在班內的圖書角,讓學生按照小組的順序進行分享閱讀。
3.2定期舉辦課內外讀書交流會
每個周五的下午,語文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將自己這一周之內所讀的書和文章分享給大家,可以說說自己從書中得到了什么收獲、明白了什么道理,也可以對自己所讀之書進行整體評價,說說這本書哪里好,能帶給人什么樣的啟發等。
3.3發揮學生優勢制作讀書卡片
小學生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而且擁有很大的創作熱情。基于此,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根據當天學的課文和讀完的課外文章制作相應的讀書卡片,寫上自己的心得體會,并對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事件等作出評價。
4.在閱讀教學探索中得到的啟示
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講,閱讀教學除了要為學生提供學習語文的方法之外,更應該成為學生與教材、教師進行互動的平臺。教師在創新閱讀課堂時,首要的任務就是認同和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然后運用巧妙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盡情發揮和發展個人的才能與特長,在閱讀中感受美、發揚美,不斷提高個人的文學修養和思想情趣,努力成為一個有氣質、有內涵、有文化的新時代青年。
5.結論
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人文素養,讓他們具備跟外界溝通、探求外部世界發展規律和特點的綜合能力。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一直在變革和創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閱讀思維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進步發展,閱讀教學的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王三彥.探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及啟示[J].新課程(上),2016(04).
[2]郭玉紅.強化文本細讀,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基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中國高新區,2017(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