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紅
【摘要】新課改一再呼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實施素質教育,強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尊重學生主體參與性,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可以獲得全面發展[1]。初中體育在過去一直被置于邊緣地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但如今其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需要教師和學校不斷轉變意識,順應時代發展需求不斷改善目標,在教學中注重突出學生主體性,使體育教育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
【關鍵詞】初中? 體育教學? 主動參與性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213-01
前言:學生的主動參與是課堂教學取得實效性的前提和基礎。在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式單一等各種因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于完全被動的狀態,通常是跟在教師后面亦步亦趨地練習某個動作或者自己重復練習某一項動作,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喪失。新時代下,初中體育教師要從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等各個方面著手改善這一局面,不斷提升學生主動參與性,推動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
一、樹立生本教育理念,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教學氛圍對課堂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有直接的影響。在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通常樹立的是師本教育理念,即一切活動以自己為中心。簡單點說,教師完全掌控著課堂,要求學生亦步亦趨地跟在自己后面。很少考慮學生是否喜歡,能否接受。這種情況下,學生處于完全被動的狀態。因為不能發揮自身的個性與特點,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學習熱情普遍較低。而且這種教育理念下的課堂,整體氣氛比較嚴肅、沉悶,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為了改變這一狀態,教師必須要樹立生本教育理念,將學生擺在課堂的主體位置,營造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首先,教師要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清楚認識到自己扮演的是“學生服務者”的角色,在這個基礎上適當地放低姿態,和學生像朋友一樣相處。其次,教師要加強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實際學習情況,在這個基礎上制定完善的教學方案,確保學生的主體性得以突出。
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強化師生與生生互動
素質教育背景下,體育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育模式,即自己在前面示范某項動作,學生跟在后面重復鍛煉該項動作的教學模式,而是采取多元化、新穎化的教學模式,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突出,實現良好的師生與生生互動。例如,教師可以采取游戲教學法。游戲教學法是一項將體育教學內容與游戲活動融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學方式,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將其運用到體育教學中,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如跑步運動中,熱身運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三人兩足”“四人三足”等小游戲,這樣既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增強,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運動的魅力。又如,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由于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所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針對不同群體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跑步項目中,針對身體素質強,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跑1000米,而身體素質一般和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跑800米和500米。這種分層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不會因為學習目標過高而讓自信心受到打擊,而且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和滿足感,這對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性具有重要意義。
三、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教學評價也是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性的載體之一。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針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導致很多學生的學習信心受到打擊,尤其是學習態度認真但結果不如意的學生,因為教師的否定而逐漸喪失學習興趣。素質教育背景下,體育教師要清楚認識到這一點并針對教學評價體系的缺陷進行彌補。就筆者個人教學經驗而言,教師應當采取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在評價的時候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針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以及在學習過程中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情況進行評價,引導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對自己的關注,在接下來的課堂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態度投入其中。
結論: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教材與教師三者之間的互動過程,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沒有主動參與其中,這種互動結構就遭到破壞,課堂教學也就難以取得預期效果。所以,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師首先要樹立生本教育理念,給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其次要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加強師生與生生互動,最后要針對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完善,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教學效益最優化。
參考文獻:
[1]龔建新.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策略之我見[J].當代體育科技,2018(27):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