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是新時期的重要教學模式,可用于構建高效的課堂。歷史學科的教學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呈現出枯燥乏味的特點,其教學低效化的問題一直都是教師要改善的內容之一。為了提高歷史課的教學效率,教師可將信息技術引入進來,推進高中歷史課教學的發展。實踐證明,信息技術與高中歷史課結合進行教學,具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歷史? 信息技術? 高效課堂?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175-01
對于高中歷史而言,信息技術與其課堂教學的融合發展成為了歷史教師的重點教學研究方向,信息技術可以輔助教師有效提高歷史課的教學效率,教師可采取有效方法推進信息技術條件下歷史課教學的開展。
一、信息技術引入高中歷史課的重要意義
具體而言,信息技術可以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具有以下幾點重要意義[1]:其一,信息技術的引入可以改善以往歷史課的枯燥乏味氛圍,通過圖像、聲音以及動畫等手段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生動化、形象化的課程內容,有利于學生走進和諧輕松的學習情境之中,實現快樂學習。其二,信息技術可以由教師呈放一些歷史課程的重點或難點,讓學生著重地了解一些關鍵的內容,細化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某些歷史內容。其三,信息技術與高中歷史課的結合運用,可有效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可以挖掘更多的有效教學資源,可以拓寬學生的認知結構。其四,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到歷史學科的魅力,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
二、信息技術用于提升高中歷史課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歷史微課件
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微課教學是非常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所謂微課,就是依托于微視頻為載體,將課程內容的重難點融入進來,讓學生進行高效自主學習的微型課件。比如在人民版高中歷史《向距離挑戰》這一課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制作相應的微課件,在上課前發送給學生,要求學生能夠結合微課件中的內容進行自主預習。比如:近代立體交通的誕生背景是什么?電子通信方面有哪些比較重要的發明成就?帶來了哪些重要影響?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初步組織知識競賽的活動,了解學生自主預習的情況。在這個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
(二)利用信息技術設計形象的動畫
動畫視頻可以有效地發揮自身的直觀形象,提高學生對其中蘊含的知識的理解能力。比如在人民版高中歷史《古希臘民主政治》的教學方面,要讓學生理解其中的公民概念,教師可以設計出相適應的動畫視頻內容:有幾個希臘人正準備行使自身的參政權,走路去參加典雅公民大會,在路上遇到一個路標,上面寫著:“女人不可入會場!”這時,這幾個希臘人中的希臘女子失意地離開了。而當剩下的幾個希臘人繼續向前走時,又遇到了一個路標,上面寫著“外邦人免進”的標語,隨后在不斷前往的路上,遇到了更多的路標,上面或寫著“兒童不可進”、“奴隸免進”等等標語,最后那個到達雅典公民大會會場的人之中,占比小于10%。在這一動畫設計,反映出了希臘的公民概念,當時的民主政治是一種精英政治,只有非常少數的人才能夠享受參政權,也體現了這種民主制度顯而易見的弊端。這一視頻可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提高其學習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歷史情境
信息技術可以運用在情境創設中,歷史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有效的歷史情境,以提高歷史課的效率[2]。比如在人民版高中歷史《辛亥革命》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英雄的黎明》這一歌曲來導入新課。音樂導入法可以有效地渲染氣氛,而教師可以在這一音樂環境中講述辛亥革命的歷史背景,營造相適應的歷史氛圍。如:“1840年,在英國侵華戰爭的影響下,我們中國的歷史被改寫,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后來不斷有具備先進思想的中國人摸索救國強國之路,比如曾國藩和李鴻章通過洋務運動來試圖改造中國,但是最終結果失敗……”教師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引起學生融入歷史情境的欲望,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了切實發揮信息技術在高中歷史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更多的教學方式方法來構建高效歷史課堂,以期可以真正優化高中歷史課教學。
參考文獻:
[1]旦志紅.試析信息技術與高中歷史教學有效融合的措施[J].考試周刊,2018(80):140.
[2]李秀彩.淺論網絡信息技術下的高中歷史教學課堂[J].考試周刊,2018(63):131.
作者簡介:
孫彥(1978-),女,福建寧德人,中學一級教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歷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