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本身所蘊含的獨特魅力對于整個舞蹈的表現效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對于高校舞蹈教師來說,可以充分發揮音樂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并將其運用到舞蹈教學過程中,這樣對于提升舞蹈魅力、激發學生對舞蹈的興趣有很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將音樂運用到舞蹈教學中,還可以促使學生在音樂中更好體驗并進一步領悟舞蹈所要展現的意境,從而達到外在動作與內在情感之間的和諧統一。
關鍵詞:音樂;高校;舞蹈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9-00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9.010
音樂本身就有一種獨特、先天的魅力,其不僅能夠讓人身上的某些激素釋放量瞬間上升,還能讓聽眾產生共鳴,讓他們產生一種想手舞足蹈的沖動。基本上沒有任何一種舞蹈能夠脫離音樂的輔助而表現得活靈活現,音樂對整個舞蹈表現效果有非常大的影響,音樂可以獨立存在,但是有時候舞蹈卻需要依存音樂而產生[1]。
不同的音樂類型對于舞蹈教學有不同的影響。比如,對于慷慨激昂的音樂來說,只能用那些激情四射的舞蹈種類來匹配。有時,教師會根據舞蹈類型而選擇音樂的類型。其實不然。對于一些舞蹈家來說,他們可以根據自己所聽到的音樂翩翩起舞,這才是一個舞蹈家必須具備的素養和能力。只會根據舞蹈選擇音樂的人,其實只是停留在較低水平的一種表現。雖然舞蹈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多教師開展舞蹈教學也是從“無聲”教學開始,然后等學生對舞蹈動作掌握的差不多以后,才開始讓學生根據音樂找節拍[2]。雖然,對于單人舞來說,這種教學方法的弊端并沒有顯現出來,但是如果對于多人舞蹈來說,這種舞蹈教學方式的弊端就完全突顯出來了。這主要表現在,每個學生對于音樂節拍的感知力并不相同,有的人很敏感,而有的人卻很遲鈍,如果想降低感知力帶給舞蹈教學的影響,就必須進行長時間的磨合,而且要從源頭就開始控制。即放慢音樂的速度,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找準節拍,并擺出正確的舞蹈動作。舞蹈教學也需要講究策略和方法,一味地遵循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時候會制約舞蹈的發展,抑制教師和學生的創新能力,最終不僅可以難以讓舞蹈的靈動性得到體現,甚至還可能讓舞蹈都變成“僵尸舞”。
音樂是決定舞蹈內在美的重要因素,可以說,有些舞蹈只有配上合適的音樂才能“爆炸”,才能帶動觀眾的激情。即使是一些比較“溫和”的舞蹈,如果能夠用一些比較“帶勁兒”的音樂作為配音,那么也可能取得不一樣的效果,給觀眾不一樣的視覺和聽覺盛宴。拘泥于傳統并不是一個具有創新能力人應該具備的習慣[3]。對于學生這個年輕的群體來說,有時候害怕出錯的心理在某種程度上就決定了他們未來能夠達到的高度。有很多的杰出發明都是由于發明者不經意間的“失誤”而產生的。所以,對于高校舞蹈教學亦是如此。教師要善于利用音樂來完善舞蹈,用音樂來擴大舞蹈的美,讓學生產生共鳴,與學生進行互動。
很多高校都開展了舞蹈教學,而且也為提高教學質量而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有些教師也只是采取了一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只能在一段時間以內能夠發揮出作用,但是在一段時間以后就恢復到本來的面目。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首先應該清楚當前高校舞蹈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將其一一解決。
(一)課程結構有待完善
高校舞蹈教育中采用課程結構的設置方法對學生學習興趣能否達到一定的程度有非常大的影響。根據有關研究結果表明,高校很多大學生都偏向于喜歡現代舞,而對一些較為傳統的民族舞等興趣較低。這主要是因為現代舞所包含的時代氣息更貼近學生情感的需求,同時也更符合他們這個年齡段富有朝氣的特征。而那些較為傳統的民族舞大部分卻缺少一些激情,略顯沉悶。而且適合民族舞的音樂也隨之相適應。在高校開展的舞蹈課程中,很多女生都非常喜歡芭蕾舞,因為這種舞蹈對于幫助她們塑造身形、矯正姿態很有幫助。但是,由于芭蕾舞的教學難度較大,且對學生基礎要求較高,所以即便開展芭蕾舞舞蹈教學,教師也只能選擇那些比較基礎的內容,但這卻難以表達出芭蕾舞的美,也難以達到女生的要求。部分學生認為,學校在設置課程結構的過程中,要以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為依據,對于重要的舞蹈課程最好以基礎課的標準進行定位,而對于形體訓練或者簡單的舞蹈種類,則可以選修課進行設定。這種具有明確層次感的課程結構設置不僅符合學生的需要,還有利于教學資源的合理分配。但是實際上,很多高校都忽視了課程結構設置對教學的影響,平等對待舞蹈種類。由此可見,高校舞蹈教學中的課程設置與學生的學習需求具有一定差異,而這些差異的存在導致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得到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低,就會反過來影響到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同時也使得教師的教學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做出改變,采取有效措施對課程結構進行優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需求,這樣才能讓課程結構更合理、更科學,也更容易讓學生滿意。
(二)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高校師資隊伍素養是高校軟實力的重要表現,如果師資隊伍質量得不到保證,那么無論學校的硬件設施多么完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也得不到保障[4]。對于舞蹈教學來說,不僅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同時還要求教師的體能較好,這樣才能在運動強度如此大的舞蹈教學課堂中正常開展教學工作。高校舞蹈教師趨于年輕化,但是他們的教學經驗卻略顯薄弱,并沒有掌握很多教學技巧,所以制約了他們在舞蹈教學中的發展。而年輕的教師由于教學經驗不足,所以很容易忽視音樂對舞蹈教學的影響,從而導致學生也輕視了對自身音樂感知力的培養。教師隊伍出現斷層也是影響舞蹈教學的因素。學生是舞蹈課堂的主體,但是那些年輕的教師很容易忽略這個問題而影響學生的課堂作用。而且隨著時代不斷發展,以及有關舞蹈理論和舞蹈教學理論的不斷完善,即使是那些優秀的舞蹈教學人才,如果缺乏必要的學習精神,依然會導致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滯后于時代發展而難以滿足高校舞蹈教學的需求。因此,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同時還有嚴格考核制度,督促教師利用身邊的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在扮演教師角色的同時還要以學生的身份要求自己,做到“活到老學到老”,以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
(三)硬件設施有待改善
雖然舞蹈教學對硬件設施的要求并不高,但是也不能忽視硬件設施對舞蹈教學的影響。現代舞需要的舞蹈道具較少,而且對服裝要求也較低,但是卻對音樂種類的選擇和舞蹈背景的選擇有要求。有些高校并沒有為開展舞蹈教學安排專門的舞蹈實訓室,而是臨時把一些音樂教室充當成舞蹈教室,這些教室所配備的硬件設施就不太可能滿足舞蹈教學的安排。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教師能夠選擇的教學內容也越來越多,同時能夠選用的教學方式也形式多樣。多媒體是音樂教室的“標配”,但是多媒體對舞蹈教學的作用卻十分有限,有時候并不能滿足教學的要求。所以,必須要在多媒體的基礎上再添加其他新的教學技術,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舞蹈教學的興趣。像大鏡子、跳舞墊、舞蹈扇、音響、麥克風等,都應該是舞蹈教學中必備的物品。學校要看到完備的基礎設施對于優化舞蹈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同時加大對舞蹈基礎建設的投資力度。
(四)音樂在舞蹈教學中的運用程度不夠
音樂是表達舞蹈內在魅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優化舞蹈教學結構的重要手段。但是,部分教師對音樂的運用層面很“淺”,根本就沒有發揮出音樂在舞蹈教學中的作用。有些學生對音樂的感觸不深,不是按照音樂的節拍“走”,而是跟著別人的動作或者自己的感覺“走”,那么必然會影響到舞蹈的統一性、和諧性。教師也沒有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強調過這些內容,所以學生自身意識不強。而一旦這種習慣養成以后,學生在今后練習舞蹈過程中也難以發揮出音樂的作用。音樂并不是起到簡單的輔助、伴奏作用,它對于保證舞蹈的整齊劃一有奇效。音樂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運用程度必須有所上升。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音樂鑒賞的能力,這樣才能最大限度上地體現出舞蹈的魅力和音樂的價值,同時提高舞蹈教學的質量,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舞蹈教學中來。
音樂是舞蹈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對于提升舞蹈魅力、激發學生對舞蹈教學的興趣有很重要的作用[5]。開展舞蹈教學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而在這個過程中,音樂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要想在舞蹈教學中體現出音樂的價值,教師首先要完成對音樂的選擇工作,根據舞蹈的內容、表達的情感和選擇的用途決定音樂的種類。只有當音樂選擇正確以后,才能更好地將音樂運用到高校舞蹈教學中,才能體現出音樂的作用和價值。
音樂在舞蹈教學中的運用,一方面體現在協調學生舞蹈這方面。舞蹈動作講究整齊,尤其是多人舞蹈更是如此。如果學生的舞蹈動作混亂,那么必然會導致整個舞蹈的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音樂還可以給學生心理帶來積極影響。音樂就好像有“魔性”一樣,讓他們不由自主地想跳舞。舞蹈是一項彰顯美、用全身的器官展現學生身體的柔性。音樂與舞蹈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舞蹈是表達音樂的載體,而音樂則是舞蹈得以升華的催化劑。對于學生比較喜歡的現代舞而言,沒有音樂伴奏的“無聲舞蹈”就好像是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一般。如果教師沒有將音樂合理地運用到舞蹈教學過程中,就必然影響學生對舞蹈知識的吸收和消化。
如果能夠實現對音樂恰到好處地運用,那么高校舞蹈教學中音樂之美能夠促使學生更好體驗并進一步地領悟舞蹈所要展現的意境,從而達到外在動作與內在情感之間的和諧統一。如果在此基礎之上,任課教師能夠適時利用音樂節拍的強弱和緩急來引導學生展現舞蹈的風格,將內在的情感通過外在的動作恰到好處的表現出來,長此以往,就能大幅提高學生的表現力。如果一味地強調舞蹈動作卻忽視對音樂的運用,那么這些效果將得不到體現,同時還會造成學生想表達的舞蹈意境表現不出來。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善于運用音樂來體現舞蹈的美。
音樂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舞蹈因為音樂而更有魅力,音樂因為舞蹈而更有價值。為了能夠提高高校舞蹈教學質量和效率,就必須完善課程結構,讓整個教學工作有序進行。另外,優良的教師隊伍也是完善舞蹈教學的重要保證。每個教師都應該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準確把握教學方向,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正確選擇教學方式,始終圍繞學生開展教學工作。此外,完善的教學設施也是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保證,對于舞蹈教學這種實踐性教學活動更是如此。所以,學校要加大對基礎設施的建設,給學生創造更優質的教學條件,滿足教學工作的需要。在開展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擴大對音樂的運用,把對音樂的應用放在足夠的高度上,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和應用的能力,為實現音樂在舞蹈中的高效運用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莉.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對舞蹈專業學生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15(14):162.
[2]周梅.淺論奧爾夫音樂在高師學前教育舞蹈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7):62.
[3]龐雅文.高校舞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探究——以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為例[J].藝術教育,2018(17):114.
[4]索燁,李柏,羅麗俊.高校體育舞蹈教學運用音樂表象教學法實驗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6):86.
[5]楊芳.淺議音樂素質在舞蹈專業學生中的培養[J].群文天地,2011(24):124.
[責任編輯 張翼翔]
作者簡介: 王曉丹(1982.5— ),女,漢族,河南鶴壁人,講師,研究方向:舞蹈表演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