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鈴惠
[摘 要] 在當今這個信息量不斷增加的時代,有關政府的信息開始變得日常化、公開化、透明化,但在如此龐大的政府信息資源中尋找真正百姓所需,對百姓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基于此,政府該如何更好地構建公共信息資源開發模式是文章所思考的問題。希望通過研究政策、技術等方面,提升服務質量,讓政府數據資源得到更多的借鑒與參考,發揮其再利用的功能,不斷提升信息透明度,并營造更好的政府治理氛圍。
[關鍵詞] 信息資源 資源開發 政府部門
中圖分類號:G203 文獻標志碼:A
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資源的范圍變得更大、傳播速度變得更快、使用效率變得更高,隨之,我們對資源的準確性、真實性、快捷性要求也變得更高。當下,政府各部門之間各自自建的信息系統顯得政府部門在信息資源管理的頂層設計中還不夠完善,這種信息系統不利于信息資源整合、再利用,有悖于“大數據”的采集和開發,甚至會導致政務公開后百姓查詢的信息較為零散,無法及時查詢到有用的信息,降低查詢效率。為此,政府對信息資源進行管理和統籌將成為開發信息資源的必然趨勢。政府信息資源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加民眾對政府政策及工作成果的了解,也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構建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一、文獻綜述
對信息資源而言,我國的信息資源管理狀態較為初級,系統、全面性的信息制度還未建立健全,百姓獲得政府信息的途徑及方法有限,造成政府與百姓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對百姓而言,政府某些政策、舉措、通知等無法及時傳達到群眾,這既不利于政府公信力的建立,也為民眾造成了很大不便,不利于構建政府和民眾的和諧關系。信息資源的管理需要規范、共享,通過資源集成化的方式滿足政府部門的決策、對外公開、內部溝通等需求,更重要的是滿足群眾對獲取政府信息便捷性的要求。
對資源開發而言,政府有其先天的優勢,即擁有收集數據資源的渠道,對數據的可信度與準確性能大大提高,若再配合著多元化的優化策略,以及不斷的創新、激勵,相信資源開發的功能會逐步增大,給信息資源帶去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就需要政府不斷提高資源開發水平,加大對資源開發的投入力度。
二、現狀分析
(一)制度保障不完善
隨著《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國辦〔2013〕100號)實行,提出“進一步加強平臺建設、加強機制建設、完善保障措施”[1]。政府部門的信息資源公開成為百姓的知情權和依法行政的需要。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則略顯“單薄”,無法與《檔案法》《網絡安全法》等法規匹敵,即使現在提倡“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但仍然有政務信息因“秘密”不對外公開。沒有相關法律制度的保障,政府信息公開化的實施必然面臨著更大的難題。各級政府對政府信息公開化的實行也少了很多動力,也不足以引起相關部門對政府信息公開化的重視。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必然面臨重重阻力。
(二)服務結構未優化
政府通過政務公開,把政府的信息資源公布于眾,這樣除了政府部門內部分享信息外,也能讓百姓參與到信息的分享與再利用過程中,有利于增加百姓的歸屬感。但在實際工作中,在收集這些信息時,政府不同部門之間的系統還是“各自為政”,彼此之間沒有聯系,致使信息資源服務的共享相對滯后[2]。各部門都想獲取第一手資源,但又無形之中成為了“信息孤島”,各部門信息零散分布,要查詢相關信息,需要分別到不同部門查詢,使得信息的及時、有效性大打折扣。這種服務結構一直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在管理層面未有任何舉措,無疑是政務公開的絆腳石。
(三)綜合人才缺失大
在政府部門中,基層技術人員數量通常配置較少,而信息技術涉及的業務知識卻較為復雜和專業,相關工作人員水平有限,往往導致信息“丟失”、操作不規范等情況,降低了工作效率,不利于工作的開展[3]。沒有技術支持,信息技術的發展會受到相當大的阻礙。而且由于人力資源不足,要尋找到既懂信息技術又熟悉業務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難度非常大。如果因不懂不問,而忽視信息化的重要性,且缺乏領導的重視,那么信息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將會更難執行下去。
三、對策
(一)強化制度政策
法治中國將“有法可依”作為前提,法治建設推進得越深廣,服務成效就會加倍放大。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法律是人民權利的最后保障,所以,可以在立法上進一步跟進和加強,使得信息資源類的條例、規章能從本源上提升到法律層面,彰顯其權威性。有了法律制度的保障,各級政府必然會對相關問題加以重視[4]。如制定《信息公開法》,可以為信息公開內容的可信度提供更強有力的制度保障,也可為社會管理奠定信息資源基礎,增強資源共享力度。同時,通過建立健全的政務信息資源可以獲取更多的分析與研究,信息資源的共享能變得細化而明確,且將資源開發及時進行更新、調整,有效推進“互聯網+政務”。
(二)整合平臺信息
強化平臺作用,整合信息資源,推行“責任制”。信息負責人直接將信息資源逐級落實,確保資源開發的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加強部門之間各環節的協調聯動。對內,可以讓政府部門人員從綜合平臺上獲取全面、權威、安全的信息資源。如建立云端數據管理機制,采用統一的數據庫、編碼及基礎信息,加強信息的整合、共享和再利用。對外,可以讓百姓在信息公開網站中獲取實時的政務信息與政策,了解政府部門對公共資源的安置情況等,讓信息變得易看、易懂、易監督,讓百姓對政府工作有更多的了解,不斷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社會的凝聚力。
(三)培養人才隊伍
引入“首席信息官”制度,將信息化工作人員集合起來,更專業地收集、處理、分析各部門的信息資源。通過信息隊伍的創建貫徹執行政府數據信息共享的政策和文件,營造上有拉力、下有推力的格局。如可以在政府部門中安排一支綜合業務能力強的人才隊伍,并配備一個具有頂層設計能力且研發能力較強的信息技術團隊,兩者合一,教學相長,交流經驗,定期考核。對于不斷更新的信息技術和政策法規,要及時了解其動態[5]。同時,也要向基層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宣傳、培訓,做好人才儲備管理,避免人才斷層。另外,政府可以通過與事業單位,如學校等機構合作,借助其高水平人才和研發能力完成相關工作,同時也降低了研發成本,可謂一舉兩得。
四、結論與展望
文章基于政府部門信息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分析了當下政府部門資源信息的不足和改進建議,這能讓政府信息的完整度、公開性、透明度變得更有時效性,同時能接受百姓的監督。希望將來,政府的信息資源是從關注數量到提升質量、從修飾信息到挖掘事實,發揮其最大的功能來滿足百姓對信息的獲得感。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EB/OL].(2013- 10-15).http://www.gov.cn/zwgk/2013- 10/15/content_2506664. htm,[2019- 03- 20].
[2]陳能華,王曉敏.政府參與下的我國政府信息資源再利用機制探討[J].圖書與情報,2012(1):67- 70.
[3]段國旭,趙志偉,于渤,等.構建服務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財政管理集成化體系[J].經濟研究參考,2016(37):18- 27.
[4]胡小明.從政府信息公開到政府數據開放[J].電子政務, 2015(8):7- 8.
[5]劉煥成.我國政府信息資源管理的演進[J].圖書情報知識, 2003(4):32-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