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邦鑫
摘 要:文化自信是指文化主體對身處其中作為客體的文化,通過對象性的文化認知、反思、批判、比較及認同等系列過程,形成對自身文化價值和文化生命力的確信和肯定的穩(wěn)定性心理特征。同時,文化自信具有極其重要的當代價值,它是“兩個百年”目標實現(xiàn)的內在要求,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穩(wěn)固基石,是應對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的有力武器,也是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文化自信;文化認同;中國夢
文化自信是科學理性的文化心理,是推動文化進步的心理根基。探尋文化自信的內涵和當代價值,既是文化發(fā)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根本保證。
一、文化自信的內涵
文化自信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它是源自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是在中國深厚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過程中孕育而出的先進文化思想,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xiàn)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文化自信具有豐富的內涵,是文化主體對自身生命力和文化價值的認同和信任。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文化自信,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自覺的心理認同、堅定的信念和正確的文化心態(tài)。具體體現(xiàn)在文化發(fā)展和比較中,一個國家、民族和政黨能正確看待自身文化,理解并認同自身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并對這種文化的生命力和發(fā)展前途充滿信心,同時對待不同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包容態(tài)度。就個體而言,文化自信是個人對所屬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積極態(tài)度和充分肯定,標志著對所屬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價值取向認同和身份認同。它是人類的一種深度發(fā)展,是人在文化上增進自我、擴展自我的表現(xiàn),它是主觀心理狀態(tài)的一種自然表現(xiàn)。在前人研究共識的基礎上,筆者認為文化自信的概念可以界定為:文化自信是文化主體對身處其中的作為客體的文化,通過對象性的文化認知、批判、反思、比較及認同等系列過程,形成對自身文化價值和文化生命力的確信和肯定的穩(wěn)定性心理特征。具體表現(xiàn)為,文化主體充分肯定了自己文化的生命力,對自己文化價值觀的堅定信念和情感支持,在與外來文化的比較和選擇中,對自己的文化保持高度的認同和信任。
二、文化自信的當代價值
文化自信是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后提出來的第四種自信,是更基礎的自信。文化自信的提出對于我國現(xiàn)階段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兩個百年目標實現(xiàn)的內在要求;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穩(wěn)固基石;是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必由之路。
(一)文化自信是新時代“兩個百年”目標實現(xiàn)的內在要求
到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這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和接續(xù)性奮斗目標。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繁榮,總是以文化的興盛為支撐、為底蘊的。中華民族“兩個百年”偉大復興的目標,必須建立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發(fā)展和繁榮之上。
中華民族獨特而久遠的精神世界,使中國人民具有強大的民族自信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fā)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xiàn)。”文化自信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廣袤而深厚的土地,中華民族在這里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它孕育了中華民族崇高的靈魂,賦予中華民族勃勃生機。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立足于文化自信,繼續(xù)在這片土地上精心耕耘,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文化遺產(chǎn)的智慧促進國家的治理,用昂揚的中國精神激發(fā)中國力量。
文化自信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聚了強大的向心力,賦予了中華民族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從容姿態(tài)。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它使我們黨以永久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朝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前進。
(二)文化自信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穩(wěn)固基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焙诵膬r值觀在社會文化資源中起著核心作用。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制度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方面。關系到國家長治久安和社會和諧問題。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關鍵,文化自信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石。因此,堅定地相信和堅持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就顯得尤為重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自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引,來自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厚滋養(yǎng),來自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來自于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的杰出成就??梢哉f,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源于文化自信,只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高度自信,才能更牢固地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對價值觀的自信離不開文化的有效滋養(yǎng)。堅定的文化自信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肥沃土壤。在新時代,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自信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一是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拋棄傳統(tǒng)、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二是以精神文化產(chǎn)品潛移默化地滋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文化產(chǎn)品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判斷、道德情操,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通過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有效道德滋養(yǎng)與文化熏染。
(三)文化自信是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必由之路
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不僅取決于它的硬實力,還取決于它的軟實力。文化自信的前提就在于增強國家的軟實力,這不僅關系到中國夢的實現(xiàn),而且關系到中國擁有國際話語權的大小。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必須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要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中國價值相結合,大力傳播文化價值的正能量,展示和塑造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多樣性和深厚文明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只有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才能在國際社會贏得話語權。習近平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發(fā)揮好新興媒體作用,增強對外話語的創(chuàng)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碑斍埃瑖H話語體系仍然傾向于以西方的價值觀來評判各種國際事務和爭端,為了改變這種不合理的國際格局,一方面我們要堅持以中華優(yōu)秀文化為基礎,大力倡導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理念,展現(xiàn)出中國精神、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另一方面,我們要有國際胸懷,努力吸收世界各國的優(yōu)秀文明成就,通過中外話語體系的構建,讓世界來了解中國文化,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年-07-02.
[2] 云杉.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對繁榮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思考(中)[J].紅旗文稿,2010,(16).
[3] 劉士林.中華文化自信的主體考量與闡釋[J].江海學刊,2009,(1).
[4] 習近平:《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2014年3月27日),《人民日報》2014年3月28日。
[5]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5月4日),《人民日報》2014年5月5日。
[6]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