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瓊

【摘要】 目的:對比分析常規護理與預見性護理在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86例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把8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43例.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對試驗組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護理總有效率、生理功能、情感職能及生理職能的評分。結果: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5.5%,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4.6%,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死亡率低于對照組,且生理功能、情感職能及生理職能的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可以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可以有效地減少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有效率,提高患者生理功能、情感職能及生理職能的評分,值得推廣。
【關鍵詞】 預見性護理; 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 并發癥; 生理職能評分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4.05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04-0-02
冠心病是目前最常見的一種心臟疾病,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它是由動脈硬化或者是動力血管痙攣與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或者心肌梗死的心臟病。心肌梗死是由于動脈閉塞,部分心肌持久性缺血而發生的局部壞死,發生心肌梗死的常見因素有:暴飲暴食、大量吸煙、酗酒、過度勞累、家族遺傳等。為了預防心肌梗死的發生,對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是非常有必要的[1]。本文主要研究對比常規護理和預見性護理在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希望能為臨床提供幫助,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治療的86例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經臨床確診,所有患者均患有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43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60~80歲,平均(70.5±3.4)歲,冠心病病程為1~16年,平均(8.9±2.4)年;試驗組中,男22例,女21例,年齡60~81歲,平均(70.8±3.1)歲,冠心病病程1~15年,平均(8.7±2.8)年。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主要內容包括:用藥指導、監測病情、飲食指導、健康教育指導等。試驗組在常規組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主要內容有:(1)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由于患者大多都是老年人,所以他們自身的健康狀況比較復雜,護理人員在護理前要查閱患者之前的一些病歷資料,對患者進行詳細的了解,找出患者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結合自己的護理經驗制定適合患者的護理計劃[2]。(2)對患者進行日常護理。在患者住院后,護理人員要囑咐患者臥床休息,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檢查患者的精神狀態、神志及心電圖等,準備好利多卡因等藥物和起搏器、除顫儀等急救設備,在患者出現突發狀況時能夠及時地搶救[3]。(3)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及健康教育指導。由于患者心肌梗死病發突然,極容易導致患者及家屬出現恐慌、不安、焦慮等心理,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及時的交流與溝通,為患者及家屬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引導患者及患者家屬正確地看待疾病,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多與患者談論患者感興趣的事物,轉移患者的注意力,讓患者能夠敞開心扉,主動的訴說自己的不安及顧慮,從而緩解患者焦慮、緊張的情緒,提高患者對治療的配合度[4]。(4)對患者進行并發癥預防護理。因為老年患者需要長時間的臥床,所以護理人員要經常對患者進行體位更換,勤換依附于床單被罩,保持患者皮膚的清潔,避免患者出現壓瘡;要叮囑患者餐前餐后及時的漱口,防止口腔出現潰瘍的狀況;做好泌尿系統的護理,避免患者出現尿路感染;當患者出現出冷汗、血壓波動大、心跳加速等情況時,護理人員要及時地把情況告訴醫生,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處理,防止患者出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況[5]。(5)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由于患者的病情嚴重,所以臥床的時間比較多,活動的時間比較少,患者很容易出現便秘的情況,長時間的便秘會導致患者出現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因此,護理人員要定時對患者進行腹部的按摩,促進患者的排便。囑咐患者均衡飲食,多吃易消化、維生素含量高、清淡的食物,禁止食用辛辣刺激、帶骨頭與帶刺的食物。(6)對患者進行活動干預。長時間的臥床會引起患者靜脈血栓以及便秘癥狀的發生,護理人員在患者病情穩定后,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如輕晃四肢、下床后緩慢的走動,根據患者的情況適當的增加運
動量[6]。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并發癥情況。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尿路感染及心源性休克。(2)護理效果。分為顯效(護理后患者的心功能有明顯的改善,臨床的體征與癥狀恢復正常)、有效(護理后患者的心功能有改善,臨床的體征與癥狀逐漸的好轉)、無效(護理后患者的心功能未改善,且出現病情加重的現象),護理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3)測量患者護理后的生理功能、情感職能及生理職能的評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中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比較
試驗組患者顯效33例,有效9例,無效1例,護理總有效率為97.6%,對照組患者顯效29例,有效7例,無效7例,護理總有效率為83.7%,試驗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96 ,P=0.02)。試驗組無患者死亡,死亡率為0,對照組有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為11.62%,試驗組的患者死亡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30,P=0.02)。
2.3 兩組患者生理功能、情感職能及生理職能的評分
試驗組患者的生理功能評分為(75.23±2.58)分,對照組患者的生理功能評分為(60.58±2.34)分;試驗組患者的情感職能評分為(83.12±2.35)分,對照組患者的情感職能評分為(58.45±2.89)分;試驗組患者的生理職能評分為(73.12±2.85)分,
對照組患者的生理職能評分(52.49±2.56)分;試驗組患者的生理功能、情感職能及生理職能的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7.58、43.43、35.31,P=0.00、0.00、0.00)。
3 討論
由于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自身的原因,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工作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一些并發癥以及不良事件的發生,這對于護理工作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臨床中對于患者大部分都實施的是常規護理,常規護理可以為患者提供基礎的護理,但是對患者出現的并發癥以及不良的情況沒有明顯的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就出現了預見性護理[7]。
預見性護理也叫超前護理,是指在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前或者護理的過程中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以及一些不良的情況進行預測,及時采取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滿意度與護理質量[8]。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4.6%,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5.5%,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試驗組的護理有效率、生理功能、情感職能及生理職能的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在于:(1)預見性護理能夠使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傳統的護理工作是護理人員在患者有需求的時候給予護理,而預見性護理則是護理人員在護理前查閱患者之前的一些病歷資料,對患者進行詳細的了解,預測患者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提前采取措施來預防患者不良情況的發生[9]。(2)提高了護理人員獨自思考與鉆研的能力。護理人員在為患者制定護理計劃時,要獨立的完成對患者信息的采集,尋找預防患者并發癥出現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護理人員獨自思考與仔細鉆研的能力,提高了護理人員對于自己工作的積極性[10]。(3)保障了患者的安全,避免了事故的發生。預見性護理會為患者準備好利多卡因等藥物,起搏器、除顫儀等急救設備,在患者出現突發狀況時能夠及時地搶救,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11]。(4)為患者提供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預見性護理會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并發癥預防護理等多種護理服務,緩解了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減少了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避免了患者出現心率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危險的狀況[12]。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在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比常規護理的臨床護理效果更好,可以有效地減少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有效率,提高患者生理功能、情感職能及生理職能的評分,減輕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促進患者的康復,值得臨床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王微,李雪梅,鄭嬌陽.老年重癥心肌梗死的預見性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8):108-110.
[2]管穎,鐘小鋒.預見性護理在老年重癥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實施的效果觀察[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6(A02):1150.
[3]韓加琴.對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的應用價值[J].中國急救醫學,2016,36(z1):45-46.
[4]周牡丹,陳志瓊,胡春瑜.老年冠心病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效果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51(3):158-159.
[5]沈艷,郁艷梅,錢柯柯.冠心病患者護理中預見性護理程序的應用分析[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7,44(A01):51-52.
[6]唐麗.預見性護理干預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臨床研究,2015,28(4):524-526.
[7]范曉華,曹岳蓉,劉洪珍,等.預見性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保護性臨時起搏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2):1724-1728.
[8]關紅,孫哲,田寧.預見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6,27(18):3086-3087.
[9]吳春華.預見性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靜脈溶栓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109-112.
[10]雷金花,占繪華,吳曉云.預見性護理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應用效果[J].河北醫藥,2013,35(15):2396-2398.
[11]白引珠,楊莉.預見性護理干預對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便秘的實施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8):121-122.
[12]邊雅清.預見性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急救醫學,2017,37(s2):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