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峰

【摘要】 目的:探討分析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08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應用常規方法治療,研究組應用依達拉奉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治療效果及總有效率;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CSS)評分。結果:研究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14 d及3周末,對照組及研究組患者CSS評分均比入院時下降,研究組患者C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性腦梗死的治療過程當中,依達拉奉的治療效果理想,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 依達拉奉; 急性腦梗死; 臨床應用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4.07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04-0-02
急性腦梗死是腦內血管的血液因血管壁病變、血流動力學改變等多種因素導致血管壁變窄甚至閉塞,進而形成腦血液供應障礙,腦部供血供氧不足,腦組織發生缺血缺氧性而壞死[1-2]。
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不斷加重的主要原因是機體缺血后氧自由基不斷增多,反映氧自由基水平的主要指標包括超氧化物歧化、超敏C反蛋白和丙二等[3]。該疾病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降低其生活質量,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也給社會造成了很大負擔。目前,腦血管疾病死率已升至我國人口死亡率的第二位,其中,約66%的急性腦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殘疾或死亡[4]。急性腦梗死黃金治療時間為發病初的6 h,在這段時間內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能夠緩解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臨床癥狀,避免腦組織損傷面積的擴展。依達拉奉是一種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劑,其對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梗死灶周血流量的減少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夠維持血流量的正常供應,提高腦部缺血神經細胞的生存能力。筆者所在醫院在急性腦梗死治療過程當中,使用依達拉奉進行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于筆者所在醫院進行急性腦梗死治療的患者108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文獻[5]1995年第4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訂的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2)患者為首次發病或有急性腦梗死病史但病情較輕,未出現神經功能損傷;(3)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4)發病時間在6~72 h;(5)患者意識清楚,能夠進行溝通交流。排除標準:(1)已深昏迷或出現腦疝情況的病情危重患者;(2)有顱內出血、嚴重血液系統障礙或活動性出血情況;(3)合并心房顫動、急性心肌梗死;(4)存在精神病史,依從性差;(5)患有惡性腫瘤、血液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等基礎疾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54例患者中,男33例,女21例;年齡41~74歲,平均(63.4±8.6)歲;病程
30 min~15 h,平均 (6.7±3.1)h;病灶部位:基底節部位36例,其他部位18例。研究組54例患者中,男28例,女26例;年齡44~76歲,平均 (65.2±6.9)歲;病程30 min~16 h,平均(6.3±4.3)h;病灶部位:基底節部位34例,其他部位2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發病至就診時間及病灶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同時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醫護人員均依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給予患者吸氧、抗血小板聚集、監測生命體征、改善腦血液循環等治療措施,對其基礎疾病進行治療[6]。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方法,即給予靜脈注射20 ml醒腦靜(河南天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Z41020664,規格:10 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鈉注射液250~500 ml稀釋后進行靜脈滴注,1次/d,另口服辛伐他丁(成都華宇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002,規格:10 mg/片)20 mg和拜阿司匹林片
0.1 g,1次/d。如果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等,醫護人員應同時調控其血壓與血糖,為腦梗死的治療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應用依達拉奉注射液(陜西健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0125,規格:20 ml:30 mg),30 mg稀釋于100 ml生理鹽水進行靜脈滴注,2次/d,在30 min內滴完,14 d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治療效果及總有效率,依照文獻[7]《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中制定的療效評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體征恢復正常,癥候積分降低70%以上;有效,臨床癥狀有好轉,體征基本恢復,癥候積分降低30%及以上;無效,臨床癥狀與體征沒有改善甚或加重,癥候積分降低30%以下。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記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CSS)評分,CSS量表共包括意識、言語、水平凝視功能、面癱、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和步行能力8個維度。總分為45分,分為輕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8]。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應用SPSS 20.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CS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CSS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7、14 d及3周,對照組及研究組患者的CSS評分較入院時均下降,研究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
對照組中,顯效24例、有效18例、無效12例。研究組中,顯效33例、有效19例、無效2例。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3%,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7.8%,研究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逐漸步入人口老齡化時期,急性腦梗死的發病率不斷上升。急性腦梗死是神經內科常見多發病之一,其特點為“障礙與疾病共存”,具有極高的致殘率,病死率更是高達15%,臨床表現為同側偏盲、側偏身感覺喪失、自發的丘腦性疼痛、突發性不自主的偏身抽搐,同時伴有失語癥等[9]。患者腦部血管受多種原因的影響出現阻塞現象,進而使腦部血管出現缺血、缺氧情況,腦組織因供血不足逐漸開始受損壞死,引發腦神經功能障礙。因此,治療該疾病應在最佳時段內緩解患者腦部供血不足的情況,改善血液供應環境,盡快恢復腦組織功能。治療急性腦梗死的傳統方法是早期溶栓,降低血管梗死的發生率,使損傷的神經元功能逐步恢復正常,但該療法易對腦血管形成再灌注傷害,形成出血點,引發腦出血,在臨床上的應用效果并不好。在急性腦梗死缺血時期,腦組織因發生缺血性壞死后,大量鈣離子將會突破細胞壁向細胞內流入,并伴有興奮性氨基酸的釋放,一系列的自由基連鎖反應,最終表現出的癥狀是腦水腫與神經元死亡[10]。提高急性腦梗死預后的關鍵是抑制自由基的產生和保護腦組織。本院采用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取得滿意效果。依達拉奉是一種新型高效的小分子自由基清除劑,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能夠有效清除因“缺血-再灌注”后腦內形成的高細胞毒性的羥基基團,也可保護“缺血-再灌注”過程中造成的損傷。另外,依達拉奉可以阻止血管內細胞的細胞壁損傷,具有很強的抗缺血作用[11],其能夠一定程度上抑制脂質過氧化,對腦水腫狀況的緩解也有較好作用,防止神經元大量死亡,顯著提高了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與生活質量;同時依達拉奉不會影響血流動力學及患者的胃腸活動和呼吸功能,也不會增加出血風險,安全性較高。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3%,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7.8%,研究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后神經功能損傷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據可靠試驗研究證明,依達拉奉能夠提高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可加快新生血管的生長速度,并能夠重新建立側支循環,進一步保護腦部神經[11]。依達拉奉主要的作用機理是快速溶于血液,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發揮其抗氧化作用,從而抑制脂質的過氧化反應,使患者腦部水腫逐步消失,同時降低過氧化物質對腦神經造成的氧化性損傷,縮小缺血形成的半暗帶面積,對遲發性神經元凋亡起到一定的抑制效果。依達拉奉對抗腦血管痙攣也有明顯效果,能夠增加急性腦梗死部位周圍低血流灌注區的血流量,防止腦梗死面積的進一步擴展[12]。
綜上所述,在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過程中,取得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其為一種高效、安全的自由基清除劑,對修復患者神經功能的損傷有較強的效果,可有效減輕腦水腫,加快康復速度,患者及家屬的接受度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林美容,李世博,余碧暉,等.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6,37(1):214-215.
[2]仇晨峰,馮學問,吳偉林,等.尤瑞克林和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療效及作用機制探討[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8):1319-1321.
[3]張莉峰,肖悠美,王愛麗.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rt-PA靜脈溶栓后MMP-9表達及出血性轉化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學,2016,36(10):913-917.
[4]蔣娟莉,張建.急性腦梗死介入治療后應用丁苯酞聯合依達拉奉改善神經功能恢復的臨床研究[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6,22(16):1884-1886.
[5]杜春艷,王慶廣.尤瑞克林聯合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用機制的研究[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7,23(3):429-432.
[6]王靜,張愛香,張璐璐,等.依達拉奉聯合疏血通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機制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25):4883-4885.
[7]李昭,趙彬.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影響及療效分析[J].沈陽醫學院學報,2008,15(1):27-29.
[8]程冉冉,劉鳳麗,左慧敏,等.丁苯酞聯合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和S-100β的影響及療效評定[J].實用老年醫學,2016,78(2):118-120.
[9]凌雪輝.依達拉奉聯合神經節苷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BDNF、NGF和神經功能缺損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6,18(1):23-56.
[10]潘江,馮華明.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恢復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6,22(8):1249-1251.
[11]林鵬,高偉,丘賀,等.依達拉奉聯合銀杏達莫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29):5677-5680.
[12]劉繼男.依達拉奉聯合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1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