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卡片展示教學法是利用卡片作為教學的載體和學習工具的一種教學方法。在中職財會專業“財務報表分析”課程中實施“卡片展示教學法”教學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的能力,建構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與技能。
關鍵詞:卡片展示法;中職財會;教學
卡片展示法(Metaplan)是G.Eberhard 和 W.Schnelle開發出來的會議技術。卡片展示教學法也稱張貼板教學法,企業的償債能力是指企業清償各種到期債務的承受能力和保證程度。如果企業不能對償債能力作出合理分析,其安全性甚至生存都將受到威脅。
一、“財務報表分析”卡片展示法教學設計
1.教學對象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會計專業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學習了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和稅收理論等會計課程,掌握了與會計相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對于財務會計報表如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編制已經很熟悉。本節課是財務成本管理課程第十單元的內容,是該單元的理論應用部分。
2.教學目標分析
財務會計報表是會計核算的最終結果。財務分析是運用一定的方法(如財務比率分析法)對財務會計報表進行分析和評價,為投資者、債權人、經營者和其他社會各界的財務提供預測和決策的一項財務管理活動。學習財務分析,要學會根據企業財務報告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獲利能力,還要能夠運用杜邦分析法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參與競爭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3.教學內容分析
為了達到以上教學目標,需要學習的內容有:比率分析法的含義和應用,償債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和獲利能力分析涉及的相關財務指標,杜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其中,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到期償還債務的能力,包括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營運能力是指企業經營的效率高低,反映企業的資金周轉狀況,是公司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管理能力的進一步體現;獲利能力,也稱贏利能力,是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和資金增值的能力;而對企業綜合財務狀況的分析主要采用杜邦分析法。
4.教學準備分析
卡片展示教學法運用的計算機媒體主要有電腦、投影儀,還有金華欣然公司簡介光碟、電子版財務報告。需要的工具主要有:
(1)展示板。可用硬泡沫塑料、軟木等制成,一般高度為1~1.5米,寬度為1~2米。展示板可以固定在墻壁上,也可以安置在專門的支架上。
(2)卡片。可采用多種形狀和顏色,如橢圓形、長方形、圓形甚至箭頭形狀等。
(3)大頭針。頭比常用的要大一些,要便于插上和拔下。
(4)蓋紙。面積與張貼板等大的書寫紙,必要時可以在上面書寫、畫圖或粘貼。
(5)其他。如記號筆、膠帶、剪刀等。為了方便學生具體計算,還應當有計算器;為了對學生的操作過程和結果進行檢查、分析、總結和評價,應配備實訓記錄本,分析、總結和評價手冊等。
5.教學方案設計
(1)授課時間:XX年X月X日 ?第X節(共需2課時,80分鐘)。
(2)授課班級:會計專業XX班。
(3)授課內容:償債能力分析。
(4)教學目標。①知識目標:學會運用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和已獲利息倍數指標,分析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并為企業的下一步發展制訂合理可行措施;② 能力目標:通過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參與競爭能力、集思廣益和團結協作的精神。③素質目標: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增強遵守行業規范的工作意識和行為意識。
(5)內容分析。教學重點難點:各項指標的計算公式和分析。
二、“財務報表分析”卡片展示法教學實施過程
1.學生自由發揮階段
(1)教師給出問題。金華欣然公司的流動資產是流動負債的兩倍。財務經理喜滋滋地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公司老總,并說公司的償債能力很強,償還近期債務不成問題。果真如此嗎?過了不久,有人到金華欣然公司來索要債務,公司卻拿不出錢來還債。老總很生氣,要財務經理解釋其中原因。流動資產是流動負債的兩倍多卻無錢還債?如何才能準確衡量公司的償債能力?
(2)教師用多媒體給出本次課的相關資料——金華欣然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見表1和表2)。
說明:
①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均為簡化格式,僅用于示例。
②所得稅稅率為25%。
③給每個學生發一張卡片(可在課前發)。
④教師給出規則:每組學生(3~5人)在圍繞“流動資產是流動負債的兩倍多卻無錢還債?如何才能準確衡量公司的償債能力?”的問題認真思考、充分討論后,把各組的主要觀點用關鍵詞寫到卡片上。
⑤各組派代表把自己的觀點分別釘在展示板上,并給大家解釋觀點的要點:為什么這么認為?依據是什么?展示時同時注意目光的交流。
⑥給每個學生發一個可粘貼圓點(顏色盡量鮮亮,如黃色、紅色),可對每一個卡片的觀點進行評價。開始評價時,每個學生把圓點貼到認為好的主題卡片內。最后看哪些主題卡片(觀點)貼的圓點多、哪些貼得少,對主題卡片圓點多的觀點可作為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⑦教師幫助學生將觀點進行分類,將同類觀點放在一起,并將主要觀點放在最主要的位置(突出位置),也可以用顏色如紅色代表主要觀點,藍色、綠色等表示次要觀點。在這種方法中,教師的工作應著重營造氛圍,幫助學生消除緊張感。
2.老師引導學生“收斂思維”階段
(1)教師引入下列概念:短期償債能力指標、長期償債能力指標、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已獲利息倍數,讓各組在組長的帶領下自學各個指標的含義。
(2)各組分別計算金華欣然公司2018年初和2018年末的各項償債能力指標。
(3)各組分析討論金華欣然公司2018年初和2018年末的各項償債能力指標有何變化及其發生變化的原因。
(4)教師再引導學生通過各項財務指標來分析金華欣然公司“流動資產是流動負債的兩倍還多卻無錢還債?”的問題,各組充分討論思考,并把分析結果寫到卡片上。
(5)各組交流共享結果。各組派代表把自己的計算、分析結果釘到展示板上,通過各項財務指標來分析金華欣然公司的償債能力。
(6)與第一階段形成的結果對比,對第一階段的結果進行引申歸納。
(7)教師對各組的觀點進行總結。
(8)最后,全班達成共識:“雖然該公司年初流動比率超過一般公認標準,但由于流動資產中存貨所占比重過大,導致公司速動比率未達到一般公認標準;公司年末速動比率0.64遠遠低于通常標準,是因為存貨的大量增加所致,所以公司2008年的實際短期償債能力并不理想,出現到期債務無法償還現象,公司需采取措施加以扭轉。”
3.技能訓練階段
給出金華市達觀公司2018年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略),讓學生分析金華市達觀公司的償債能力。說明:假設所得稅稅率為25%。
要求:計算金華市達觀公司的2017年和2018年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和已獲利息倍數;分別對比2017年和2018年的各項指標,說出其增減變動,并分析其中原因;綜合分析金華市達觀公司的償債能力如何,并對公司下一步的經營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議。
以上內容也是以工作小組的形式來完成,并把分析結果形成卡片。各小組展示交流共享成果,并派代表把自己的觀點分別釘在展示板上,再作出解釋。老師總結點評,檢測任務完成情況。
三、卡片展示教學法運用的注意事項與啟示
(1)卡片展示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利用張張卡片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的能力,建構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因此,要求教師在課前認真分析教材,以此為載體,卡片設計要符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避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相脫離的現象。在上本節內容之前,可先帶領學生參觀企業,然后按照教學需要,緊密圍繞教學內容,精心篩選典型案例業務制作成卡片展示給學生,再輔助相關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滿足學生就業與發展的需要。
(2)卡片展示法融合了討論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的特點。卡片展示法采取小組討論、自主探究的方式,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卡片展示法通過一張張卡片來驅動學生的學習,是“以卡片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盡量節制自己的主動行為,而只是通過富有藝術性的提問或介紹,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討論和表達自己的意見。以流動比率分析為例,要引導學生著重了解企業流動資產能否及時轉換成現金、能否用于及時還債,這才是指標的本質意義。此外,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還受企業可動用的銀行貸款指標、償債能力的聲譽、未決訴訟、為其他單位提供債務擔保形成的或有負債等因素的影響。
(3)用于問題的總結。例如,老師提出如何評價企業業績的主題后,讓大家用關鍵詞寫出有關的評價指標,然后再配合圓點分析法,分析出影響企業績的最重要的問題和一般的問題,還可以對影響企業業績的因素畫出曲線進行總結。
(4)用于學習新知識。例如,對償債能力分析使用卡片法,在給出學習償債能力分析的主題后,學生可以用“頭腦風暴法”,分別在卡片上寫出涉及償債能力各種相關知識的關鍵詞,通過每個學生的展示,使大家懂得關于償債能力的知識。
(5)應用卡片展示法要注意教學組織工作。課前的準備要充分,如操作需要的物品,制作卡片用的紙張,報表分析業務需要使用的典型案例報表等。在學生討論環節,教師要有所控制,注意引導。比如,在討論“為什么財務指標比值高低不能作為衡量的最終標準”時,要求學生說出理由。
參考文獻:
[1]張暉.會計專業教學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2]李娜.卡片的妙用——對外漢語教學法探析[J].學周刊,2013(1):176.
[3]張伙斌.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初中化學用語的卡片教學法[J].中學理科園地,2016(2).
[4]王春燕.卡片教學法在高職藥物化學課程中的應用[J].化工設計通訊,2017(3).
[5]徐芳奕,梁畢明.OTO教學模式在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中的設計及應用[J].商業會計,2019(3).
作者簡介:盧靈美(1982—),女,浙江長興人,講師,本科,研究方向:財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