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滿榮
摘要: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的是激烈的競爭,很多企業為了能夠在當前的市場中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努力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不斷地擴大企業規模,其中最方便的一種方式就是完成企業并購,這是一種將市場資源完成整合的有效途徑,不僅僅有利于企業擴大規模同時能夠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益,真正做到有利于市場經濟結構發展。近幾年,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市場有關企業并購都成為了一種常態,而在進行企業并購中做好企業的財務管理也成為了影響企業并購成本的重點。
關鍵詞:企業并購;財務管理;財務問題
在我國目前市場經濟發展下,企業想要提高自身競爭力,除了可以對財務管理完成改革、利用大數據完成財務管理等等方式之外,還可以利用企業并購提高企業資源的配置與優化。作為企業管理者需要意識到在企業中完成企業并購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本運作手段,也是當前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提高競爭力的手段之一,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但是很多企業在完成企業并購之后沒有在第一時間做好企業并購整合,導致企業并購的失敗,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針對當前企業在完成企業并購之后,如何做好財務管理進行探討。
一、企業并購中存在的財務問題
(一)政府對企業并購進行干預
企業并購是企業為了更好的發展提高市場資源占有率而采取的一種主動發展行為,但是影響企業并購不僅僅是企業本身還有政府部門,如果政府干預過多則會導致市場秩序被破壞。
(二)目標公司估值不準確
企業并購的基礎就是對目標企業進行估值,目標企業估值的準確程度直接影響到購買方企業在完成企業并購之后的財務管理效果以及企業發展。但是目前我國在完成企業估值中存在很多問題,估值不準確的情況屢見不鮮,導致成交率較低。
(三)融資與支付形式單一
很多企業在企業并購中選擇的支付方式都是現金支付,但是會導致一段時間內購買方企業的財務緊張,為了保證市場發展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完成支付。
二、解決我國企業并購中財務問題的對策
(一)實行政企分開
所謂企業并購其在完成的過程中最基本的內容就是:在市場中完成主體和客體之間的買賣行為,其中活動的主體是想要購買方的企業,而活動的客體則是被購買方的企業。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所起到的作用是幫助企業完成發展,適時的控制市場變化,確保企業在市場中能夠積極的發展,但是目前在市場中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政府對企業的管控過度的情況,如果政府在管理市場中的過程中利用行政命令而代替市場本身應有的規則,則會引起市場的反噬,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反作用。在完成企業并購中,如果是國有企業作為企業并購的主體,所選擇的客體應該是和主體的發展戰略相吻合的,能夠在客觀上遵循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保證在完成企業并購之后無論是主體還是客體,在進行財務管理中能夠快速地完成合并以更加健康的姿態在市場中有效發展下去。然而想要完成這一目標就需要將企業與政府完成根源上的分離,也就是說需要實行政企分開,理清企業產權問題,讓政府可以在宏觀上完成對企業并購的指導,但是具體的內容以及客體的選擇交由主體。任何一家企業在完成企業并購中需要意識到一點,就是自己在企業并購活動中所扮演的地位,在完成企業并購時的目的是什么,只有確定好自己的目的和想法,才能夠通過企業并購不斷地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并且推動企業并購走向市場化和規范化。
(二)選擇合理的方法
在選擇并購企業之前需要對目標企業進行科學的評估,其評估方面包括了對該企業日常運營情況的評估、整體價值的評估、人才的評估等等不同方面,在企業并購中最為購買方必須要對目標企業有著深入的了解,才能夠幫助在進行企業并購中不會出現難以解決的問題。在完成對目標企業的決定之后,作為購買方企業的管理者需要提高自身對于未來的預見性,以及對無形資產也就是目標企業的提升空間以及人才能力的評估意識,這種做法可以幫助購買方企業在完成企業并購之后能夠快速的完成兩個企業之間的財務管理。
同時在經營目標企業的時候注重保護其所蘊含的無形資產,讓無形資產完成增值和保值,避免購買方企業在日后經營中出現經濟利益的損失。在開始企業并購之前需要購買方企業針對目標企業的財務報表信息進行研究,發現其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深入調查,特別是對目標企業中的《利潤表》以及《資產負債表》,需要完成多次復核審查,確保其真實性和準確性,防止出現目標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的價值而出現的謊報收入的情況,同時對目標企業的負債情況做好調查是為了保證企業并購之后的財務管理能夠快速完成,如果目標企業的負債情況過大,難以完成收支平衡對于購買方企業的財務管理而言也會遇到新的困難,甚至會出現導致購買方企業難以負荷的情況。
需要購買方企業管理人員聘請具有權威性的資產評估機構來對目標企業的各項指標進行全面分析,充分了解目標企業所有情況,對目標企業日后發展進行合理的預測,特別是對目標企業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量進行預測,在完成對目標企業所有調查之后,作為購買方企業管理人員需要以調查報告作為數據基礎對目標企業進行合理的估價,在估價之前可以讓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對目標企業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在選擇對目標企業進行評估的過程中,需要意識到不同方向的評估價值都是為了在企業并購之后幫助企業更好的發展,為此沒有高低之分,在不同的領域之下企業的評估方向不同,根據目標企業的發展方向選擇最適合的評估方式,才能保證企業并購之后得到最大的經濟效益。
但是需要注意到一個問題,作為購買方企業管理者在選擇企業評估的過程中需要做到更公平公正的評估企業,針對目標企業價值評估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其企業是上市公司或者是非上市公司分別進行處理。在面對目標企業是上市公司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三點:第一點,目標企業每股的收益以及市盈率的收益分析方法;第二點,該公司的戰略目標以及市場模型,目標企業的市場模型主要包括了該公司的股票回報率與綜合市場的指數相結合。但是在作為購買方企業管理者需要意識到,在不同的時間段內,同一家目標企業其股票的收益會隨著市場回報率的變化而變化;第三點,目標企業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所謂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其主要指就是該目標企業在上市階段其股票本身所蘊含的各類證券之間的風險與收益的關系模型,需要購買方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對其進行深入分析,降低在完成企業并購之后的財務風險。
對于如果目標企業是非上市公司,在完成企業價值評估的過程中則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點,資產的評估方法,目前國際市場上在進行資產評估的過程中多使用的評估標準為,企業的賬面價值、市場價值以及清算價值、續營價值等等,這些價值在評估的過程中重點不同,但是其對于企業發展而言具有相同的意義,都是為了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第二點,利用收益法完成對目標企業的評估,這種方式其主要的重點就是目標企業的收入以及市場盈率的價值確定;第三點,貼現現金流量。利用這種方式完成對目標企業的評估適用于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只有在企業并購中選擇最正確的評估方式,才能保證企業并購之后快速的完成財務管理后續工作,保證企業可以平穩發展,擴大在市場中的資源占有率。
(三)選擇合理的并購支付方式
在企業并購的過程中有著不同的并購支付方式,這些支付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目標企業的并購價格產生一定的影響,并且影響到購買方企業的財務管理。比如在多數情況下,購買方企業管理者在完成對目標企業的并購中會選擇利用現金支付,這種支付方式和其他支付方式相比較更為快捷方便,但是和股票支付相比較這種支付方式進行企業并購所產生的并購價格更高。在企業并購中盡可能選擇一次性支付所有的并購價格,其目的是如果分期支付企業并購費用會花費的更多,由此可見在企業并購中選擇合理的支付方式對于購買方企業的財務管理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為購買方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需要在購買方企業管理人員選擇企業并購支付方式之前,針對不同的并購支付方式所存在的財務風險、納稅情況以及在完成企業并購之后所產生的利潤進行分析,以報告的方式呈現給購買方企業管理人員,確保在決策的時候能夠做到科學地為企業發展做出貢獻,合理科學地選擇并購支付方式能夠為企業發展起到推進作用,不僅如此還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實現并購目標。但是如果在企業并購中其支付方式過于單一,不利于市場的整體發展,為此我國政府一直以來都在推進和鼓勵并購支付方式的多樣化,其中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式完成并購支付方式:第一個方式,換股并購。和現金并購支付方式相比較利用換股方式的企業并購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其中最主要的優勢體現在,利用換股方式可以減輕購買方企業的現金壓力,不需要在短時間內籌集大量的資金來完成并購,同時還可以獲得我國在政策上的支持,比如延期納稅以及低稅率,對于購買方企業管理人員而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并購支付方式;第二個方式,拓展購買方企業的融資渠道并且發展融資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我國鼓勵目標企業進行融資,這樣可以要求購買方企業支付相對較高的利息,并且還可以對收購金額進行分期付款,我國政府在企業并購上有著政策支持,作為購買方企業可以分期稅負,不僅僅可以給購買方企業的財務管理一段緩沖的時間也可以確保購買方企業和目標企業更好的在市場上完成發展。而對于償債能力強、并且自身的條件較好的購買方企業而言,可以積極的發行債券,利用這種并購支付方式能夠給企業提供比現行股票價格更高的方式完成經濟獲取;第三種方式,借鑒杠桿支付的方式,作為購買方企業管理者必須要意識到如果選擇這種方式作為并購支付方式,企業的財務管理能否承擔這種風險,雖然借鑒杠桿支付的方式適用于管理有方、財務狀況良好的企業,但是在應用風險過大,需要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保證企業自有資金和現金支付的比例得當,防止出現意外。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完成企業并購之后必須要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提高重視,并且根據所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解決。很多企業管理者都知道完成企業并購需要一個完成的時間段,卻忽視了完成財務管理也同樣需要一個時間段,只有積極解決在進行財務管理中所遇到的問題,才能逐漸降低在企業并購中所出現的財務管理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在解決企業并購中的財務管理時,需要明確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方式,不能夠一味照搬其他公司的解決方式。由于每一個企業所出現問題的誘因不同,所以要求企業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參考文獻:
[1]韓燕霞.企業并購財務問題研究[J].財會學習,2018 (04):31-32.
[2]李才昌.論企業并購的財務問題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7 (18):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