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雅
[提要] 工會財務是工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維護廣大教職工權益的經濟保障,還是開展教職工活動的物質保證。本文對高校現行工會經費運行情況進行分析,指出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提出對策,希望對工會經費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高校;工會經費;問題及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4月10日
高校工會經費是開展教職工活動的資金保障,主要來源于每一位工會會員繳納的會費與行政撥付的工會會費。加強工會經費的收、管、用有利于推進工會活動規范運行,也是提升財務管理能力與財務工作服務意識的具體體現。
一、高校工會經費管理現狀
(一)高校工會經費支出結構。工會財務工作服務于全校教職工,工會經費是工會組織開展活動的經濟基礎。《工會法》規定工會經費具有獨立性,應建立預算、決算、經濟審查監督制度,針對經費的使用堅持統籌兼顧、量入為出、使用得當、群眾滿意等原則。工會經費的支出結構區分為文藝活動、體育活動、宣傳活動、教育活動、工會管理費、維權支出、其他支出等。每個部分的具體支出如表1所示。(表1)
(二)高校工會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
1、財務制度不完善。首先,缺少資金管理辦法。一些高校工會財務未能按照收支管理規定制定本校適用的資金管理辦法,或者在制定過程中存在缺乏合理性、適應性、適度性。日常開支沒有明確的標準,形成補助獎勵發放混亂、資金濫用的情況。其次,審批制度不健全。工會主席審批不嚴格,一言堂審批導致審核流程、范圍、權限等沒有明確的界定,導致很多工會活動和采購項目因手續不完整、審批不規范而擱置,或者出現項目資金管理混亂的現象。最后,崗位設置不合理。部分高校工會沒有設置專職財務崗位,由工會其他工作人員兼任財務工作,造成工作流程不符合內部控制制度,甚至出現資金挪用等財務風險。
2、支出結構不合理。工會活動用品采購關系到全校教職工,雖然發放到個人的物品價值低,但匯總全校的活動用品價值總額大。很多高校對于批量采購職工福利物品是否采用招標形式缺乏明確的規定,容易滋生腐敗問題。而工會經費中工會行政管理費用的支出占比沒有明確規定,該部分費用中招待費、培訓費等經濟分類的資金支出占比是否有明確的標準進行控制,調查會經費類別的資金分配隨時間增加高校工會經費支出情況顯示,一些高校存在招待費等占工會管理費的三成之多。另外,各個工比例相差甚遠,例如,文體活動的經費投入逐年翻倍,占比超過總經費1/2,支出結構不合理、主觀性較強,不公平現象頻出,導致教職工意見比較大。
3、經費管理不嚴格。《工會法》規定:不能私自侵占、挪用工會經費。工會經費服務于全體高校教職工,維護教職工權益,開展工會互動,將工會經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很多高校的工會經費收繳使用不規范,例如由于行政開支的經費劃分到工會經費中,占用經費比例;計提基數不一致也影響著經費使用,例如對在編職工與長期合同工、臨時合同工區別計提,利用基本工資還是實發工資作為計算基礎沒有統一;預算管理不嚴謹。很多高校工會經費預算編制缺乏科學性、合理性、預見性、細致性,并且還存在經費使用中無預算或者超預算的問題,資金使用隨意。
4、會計核算不規范。賬務設置不完整是高校工會經費管理中會計核算不規范的重要體現。一些高校工會未單獨設置工會經費賬務,有的工會雖然單獨建賬,但是支出未進行具體的分類,只做了簡單的流水賬。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工會未聘任專職會計核算人員。另外,會計科目設置不規范。工會會計制度規定收入科目包括“會費收入”、“政府補助收入”、“上級補助收入”等,支出科目包括“職工活動支出”、“維權支出”、“業務支出”等,但是一些高校工會只設置“經費收入”、“經費支出”兩個科目,未具體區分收入支出性質,很難準確反映收入支出結構和內容。另外,還存在白條支出、原始憑證使用不規范、支票公章同一人保管、會計出納同一人兼任等不合規情況。
5、監督不到位。《工會法》要求各級工會建立經費審查委員會,旨在要求完善經審監督職能,規范隊伍建設、合理化預算的編制、杜絕無效經費支出等問題。但是,大多數工會的經審組織往往有形無實,名存實亡。例如,高校工會往往沒有專職審計人員,審計工作執行前抽調審計處等部門的專職審計,導致審計過程唐突、審計內容不完整等問題。另外,內部監督不足。高校工會專職缺少日常檢查、監督、管理工作,因此存在監管風險、財務風險等,使得工作人員有可乘之機,利用監管漏洞損害教職工權益。

二、提高高校工會經費管理能力的建議
(一)完善財務制度。一是制定資金管理辦法。根據《工會法》、《工會會計制度》規定,制定具有合理性、科學性的資金使用辦法,明確資金使用范圍,制定合規的獎金、活動用品、慰問品的價格標準,嚴格規定支出的范圍,杜絕一切不合規支出。在健全制度的情況下,實現制度在先、制度約束的有效經費支出。二是健全審批制度。根據規定,建立健全合理的財務審批制度,明確各個環節經費審批流程、范圍、權限,規范財務程序。另外,對重大專項采購組織相關部門應實地調研、集體研究進行民主決議。三是完善崗位設置。設立專門財務崗位,杜絕會計出納兼任的違規行為出現。
(二)合理化支出結構。一是明確工會經費使用方向。工會經費遵循服務教職工的原則,積極將經費用于職工密切相關的技能培訓與教育文體活動中。要編制統籌兼顧、詳細的年度預算,在使用時要嚴格按照預算執行,遇見特殊事項需要調整預算時,應該按照預算調整流程辦理,經過批準后方可實行。針對教職工活動、維權幫扶、文體活動方面等業務活動支出占經費比例與行政支出占經費比例之間不均衡的問題,需要壓縮行政支出加大教職工活動等支出,將經費更多的用在職工身上。二是嚴格執行經費支出規定。對會議、培訓、差旅相關費用的支出嚴格按照相關政策法規進行,對資產配置嚴格按照審批流程進行,杜絕超標采購等違規現象的出現。將有限的工會經費更多地用于服務職工,發揮經費的最大效用。
(三)規范經費管理。(1)嚴格支出管理。一方面要嚴格按照經費收支管理規定執行,杜絕出現違反工會經費“八不準”規定的支出情況;另一方面不能因為“八項規定”精神而因噎廢食的停止一切合理合規的工會活動。應當在規定的實用范圍和支出標準內發放獎金和補助,對于外出培訓、會議等差旅費的支出需要嚴格審查報銷材料,保證相關發票齊全且合規;針對重大項目采購支出還應該附有相關會議記錄。同時,嚴格對審批環節進行控制,確保流程的完整性和審批和規范性。(2)加強預算管理。工會應該重視預算管理,編制預算過程中保證科學性、合理性、細致性,提高預算編制的準確性、預見性;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禁止無預算和超預算支出,對于預算調整項目,按照規范程序進行調整。
(四)明確會計核算基礎。(1)設置完整的賬務和合理的會計科目。針對缺少會計核算人員的問題,可以公開聘用代理記賬機構或者聘請專門的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核算,保證工會單獨設賬,對相關收支進行具體分類核算記賬。另外,在科目設置的問題上,應該根據《工會會計制度》對收入類和支出類具體規定進行相應的科目設置,確保爭取反映收支明細。(2)明確崗位職責。工會管理應該明確財務各個崗位的職責和權限,對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設立科學合理的崗位,出納不能負責會計核算、收入支出的賬務登記;財務公章應當有專人保管,禁止支付崗位人員保管支付印章,杜絕挪用資金的情況出現。
(五)強化監督職能。(1)加強內部審計監管職能。建立良好的審查止損機制,利用定期審查、不定期抽查的方式進行審計工作,加強經費使用全過程的監督,一旦發現違規違法的行為,及時糾正制止,最大限度地保障資產不受損失。另外,加強經審會領導力及宣傳力,引導高校各個部門的教職工充分認識工會財務與經審工作的重要性;還要重視監督審查人員的專業素質、辨識能力的提高,及時查漏補缺,完善財務管理工作,及時將工會經費使用情況向上匯報,向下公布,提高經費使用透明度。(2)加強上下級監督管理。校級領導應認識財務監督的重要性,加強對財務監督的重視,建立相關的監督檢查機制,加大對重大專項的監督力度,杜絕一切違紀現象的發生。
三、結語
工會經費是支撐工會開展服務于教職工的各項活動的經濟基礎。工會經費的管理問題制約著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也嚴重影響這教職工的工作生活。因此,加強工會經費使用是工會內部管理工作的重點之一,只有通過完善財務規章制度、優化經費支出結構、嚴格經費管理、規范會計核算基礎、加強監督職能才能促進工會經費使用更加科學規范化,避免違法違規的財務風險,保障工會活動的順利進行。
主要參考文獻:
[1]王雨虹.基層工會經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7(23).
[2]劉天緣,楊琪.基層工會財務管理與經費審查規范性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 (6).
[3]蔡淼霖.目前高校工會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會計師,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