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摘要】目前,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對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越來越重視,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學校在開展體育教學課程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將足球運動應用其中,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結協作能力,磨煉學生的意志,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但是,在進行足球教學訓練時,往往會因為訓練方法不當或安全意識不強而引發安全事故,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本文對如何避免小學體育足球教學與訓練中的安全事故進行研究和討論。
【關鍵詞】小學體育;足球教學與訓練;安全事故;預防措施
一、引言
將足球運動應用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不僅能夠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鍛煉,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責任意識以及綜合素養,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實際的小學體育足球教學與訓練中,常常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加上教師和學生缺少安全防范意識,就會引發安全事故。因此,在今后的足球訓練中,教師要對足球運動進行全面的了解,設計和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運用有效的手段提升自身和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從而避免足球教學與訓練中的安全事故。只有在安全與和諧的運動背景下,學生才能夠真正在足球運動中獲得身心智的全面提升,學校也才能夠實現其提倡運動本身的目的,在整個校園當中有力地渲染活躍的運動氛圍。
二、小學體育足球教學與訓練中安全事故的成因
1.缺乏教學安全意識
缺乏教學安全意識是足球教學與訓練中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根據調查結果可知,大部分小學體育教師都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在缺少教學經驗的同時,也缺乏體育安全知識,對安全隱患預判意識不強,不能夠引導學生做好熱身運動和課前準備工作,導致在教學和訓練中發生安全事故。而事實上,在進行體育活動之前,熱身運動是否充分、時長是否達到一定的標準,都會對運動的安全性產生不容小覷的影響。很多體育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往往認為熱身運動是可有可無的。因此,在這樣的前提下,就容易導致許多學生在后期開展足球運動的時候,由于體能消耗過多,熱身準備不充分等問題而受傷。除此之外,許多體育教師也沒有為學生普及相關的體育運動知識,造成許多學生在足球運動的過程中沒有把控好運動時間和強度,從而給身體機能造成了負面的損耗和影響,不利于其形成長期的運動習慣。而在學校領導層面,由于其缺乏對體育教師進行培訓的意識,因此就導致了許多教師的水平沒有經過學校的認證和評估就匆忙上崗,給足球教學等體育活動埋下安全隱患。
2.缺乏急救處理知識
雖然體育活動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難免會發生意外,出現磕碰、肌肉拉傷等情況。按理來說,此時應當采取應急措施對學生的傷口進行處理,或者要求其平躺等待救護人員的到來,才是上上之策。但是許多體育教師在面對受傷的學生時,因其沒有受過專業的急救知識培訓,往往顯得束手無策,沒有第一時間對學生的患處進行處理,而是讓其他學生將其送到醫務室或是對學生的患處進行盲目處理,在此期間由于學生的姿勢不當以及教師的急救處理意識不強,可能會使學生的病情加重,造成嚴重的后果。如此一來,不僅學校要承擔相應的事故責任,學生本身的身體健康可能也會因此受到影響。更嚴重的,學生有可能因此而對該項運動產生排斥的心理,如果未能得到及時的心理輔導,甚至會讓其終身都產生對該項運動的恐懼,使學校提倡體育運動的初衷產生事與愿違的效果。
3.缺乏因材施教意識
在進行體育足球教學與訓練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體差異性,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訓練方式,不要用統一的訓練方法和強度去要求每一名學生。但是,在實際的小學體育足球教學與訓練中發現,教師缺乏因材施教的意識,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體差異性,實施針對性訓練,而是運用統一的標準和強度要求學生,使得許多學生因為自身的身體素質不能夠適應訓練強度而出現受傷的情況。事實上,不僅文科內容的教學目標的制定,需要參照“最近發展區”的原則,足球教學等各類體育運動的教學更是如此。教學目標的設置與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安全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教師如果缺乏制定個性化教學目標的經驗和能力,就會容易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給所有的學生制定同樣的教學目標,由此給學生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和身體負擔,甚至使學生對這項足球運動產生恐懼、厭倦、排斥的不良心理。因材施教思維的缺乏,也和整個教育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密不可分。因此,只有整個小學從領導層開始意識到“最近發展區”以及“因材施教”思維在各類教學活動目標設置過程當中以及教學模式使用過程之中的意義,才能夠改變這一小學足球教學“一刀切”教學模式的現狀,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獲得最適合其自身水平的培養模式和發展目標。
三、避免小學體育足球教學與訓練中安全事故的有效策略
1.加大安全意識的學習力度,強化安全意識
在今后的小學體育足球教學與訓練中,教師要將提升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加大安全意識的學習力度,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首先,學校要在選拔體育教師的過程中,采取更為嚴格的標準。不僅要對其專業資質進行考核,還要對其是否掌握各類實操性的急救能力進行實際的測試,只有這些測試通過之后,才能夠聘請該教師作為該校的體育教師。其次,體育教師要運用有效的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學安全意識,通過網絡、書籍以及聽講座等方式,不斷增加安全知識,提高判斷和洞察安全隱患的能力,以便于在學生遇到各類緊急體育事故的第一時間,能夠立刻得知該采取怎樣的處理步驟,不至于忙中出錯,憑空添亂。除此之外,在學生身上,學校也必須下一番功夫,來提升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為學生普及安全知識,讓學生具有安全訓練觀念和意識。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安全講座,聘請具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或者是足球教練為學生講解足球運動的注意事項,指導學生如何在緊急情況下進行自救,對患處進行簡單的處理等。并且借助這個過程,使學生形成安全意識,樹立正確的運動觀念。
2.做好體育足球教學與訓練前的準備工作,降低安全隱患
足球教學與訓練中的大部分安全事故都來自于工作中的疏忽,許多事故是可以通過訓練前的準備工作進行預防的。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今后的足球教學與訓練中,要重視并做好訓練前的準備工作,首先要對學生的著裝進行檢測,要求學生穿統一的運動服和運動鞋,對沒有遵守規定的學生,要給予其嚴厲的批評;其次,要求學生采用一些防護措施,如護膝、護腕等,在正式訓練前,還要帶領學生做熱身運動;最后,教師還要對足球場地進行檢測,將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3.根據最近發展區和因材施教原則,為學生設置合理的目標
鑒于許多體育教師在教授足球技巧、對學生進行足球能力的訓練的時候,采取的都是“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也就是讓所有的學生都遵循同一種方式訓練。但是這種做法的前提是所有的學生都處于同一水平線上,不論其基本的身體素質和對足球這項技能的掌握水平如何。但事實上,這一前提是錯誤的甚至是不可能存在的,這就說明了當前普遍流行的這一不顧學生具體情況的教學模式,是錯誤的。因此,教師必須秉承著負責任的態度,為學生設置具有個性化的教學策略,不同的學生為其安排不同的訓練目標和訓練方法,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指導學生采用正確的運動模式,以及正確的看待自身足球水平提高的心理態度。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遵照“最近發展區”所提倡的教學原理,使學生能夠一步一步地前進,一步一步地克服足球運動過程之中的一個個技術難點,如此一來,學生學習足球運動的自信心就會在無形中獲得點點滴滴的積累,而他們也能夠因此形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人生態度,而不是妄想著一蹴而就的成功[1]。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足球教學與訓練中含有的安全隱患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但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現實的策略,可以對這一風險進行最大限度地規避,例如教師水平的提升和學生安全意識的完善等[2]。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安全意識和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逐漸降低安全隱患,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3]。
【參考文獻】
[1]李新紅,王黎黎.高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法律分析——以學生為視角[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2(04):188-189.
[2]黃天昌,張紹強,莫偉彬,謝翔.小學生體育傷害事故調查與發生原因分析——以廣西桂平市鄉鎮小學為例[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3(12):144-145.
[3]王曉春,范巍.體育教學中實施安全意識與行為培養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7,34(02):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