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課程理念已經被廣大教師接受并且廣泛應用于教學活動中。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強調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本文通過研究和探討新課程教學模式,具體分析了高中課堂化學教學模式的方法,參照當地新課改的高中化學的實際教學案例,闡述了高中化學教學學案的原則和編制方法以及“學案導學”教學方法的具體實施,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化學導學;新課程;學案編制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1-009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1.089
近年來與導學案相關的課題研究種類繁多,由最初的啟蒙期、進步期逐步邁向深化期。本次研究通過對核心文獻進行仔細閱讀,發現近年來的文章多半以“導學案的對策與問題”為主題。由此可見,教師在肯定導學案所發揮主動作用的同時,也開始審視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認為導學案中顯現的問題,主要是由研究者及教師對導學案的構成理解不深、定位不準、運用不合理所致。因此,研究中學化學導學案的構成是一個重要課題。筆者嘗試的導學案編制的“五步法”:“目標導學—自主探究—交流點撥—效果評價—建構拓展”,愿與各位同仁分享。
以案導學——課前準備是“學案導學”教學法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一方面能充分發揮學案的導學功能,另一方面又是實現“主體先行”的重要環節。教師事先將學案印發給學生,學生參照學案,學習難重點、以學習目標為主攻方向,自發地討論實驗、閱讀教材、翻閱資料,在嘗試過程中獲取知識,增強主動學習的能力。比如,在教學鋁的化學性質時,由于學生提前學習了鈉的性質,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照相關知識進行預習。
課堂上的以案論學——教師要安排學生討論課前的預習情況,了解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關鍵問題。樹立學生的主人翁地位,鼓勵學生在嘗試中遇到問題要主動踴躍地尋求他人的幫助。于是,學習就逐漸成為他們自身的需求,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依靠探究合作處理問題。教師可針對學生不能處理的問題,誘導學生通過全班辯論、小組討論、個體發言等多種討論方式,相互啟發,消除個體疑問。
以案導學——課上,教師也可以依據學生自發學習的信息反饋,精準掌握學情,進行點撥精講。在精講時,對于難度相對大的問題,教師要針對其疑問,明晰事理,講清思路,以疑問為案例,從個別疑問中尋找解題的一般規律,以達到窺斑見豹的教學目的。比如,在教學氧化鋁和氫氧化鈉的化學反應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領悟兩性氧化物的概念。這樣,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總結出新舊知識點的相互關聯,組建知識網絡,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綜合能力。教師在參與學生集體討論和解決疑問時,恰當的點撥,引領啟發。
以案考學——教師可采用學案上提出的經典習題,對學生進行當堂練習。教師搜集解題信息,然后列出參考答案;教師點評,小組討論,著重講解解題的思路;針對學生提出的疑問,教師可及時增加練習題,給學生自發練習的機會。課余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提出1-2個有關本課學習內容的深入研究性問題,還可以提出幾個實際生活和學習內容相關聯的實踐活動。學案上列舉課后學習活動,不是代替課后練習,而是給學生安排任務、點撥學法,以展示學習過程的整體性,促進課內、課前、課后學習活動的關聯性。
以案促學——課下,讓學生總結歸納本節課所學的關鍵內容、規律和解題的技巧、思路、方法,把知識歸納成線,形成網絡加強記憶;教師及時總結課堂中易漏、易混、易錯的知識點,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尋找方向。比如,在教學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時,教師要不時提醒學生總結歸納,構成物質間聯系的網絡。
綜上所述,化學導學案是課堂教學素材的主要教學手段,也是學生知識面的晴雨表。合理使用化學導學案能使教學活動思維更加開闊,結合新課改以來的教學大綱,化學導學案教學方法是最直接有效的教學手段,也是引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重要教學方法。導學案的編制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模式,讓學生回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化學學科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學生只有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努力探索和發現,才能使知識面更加寬闊;同時在導學案教學方法中,讓學生在發現問題中及時處理問題,由此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向增東.使用“三維導學案”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6(35).
[2]陳偉.從旁指點桃源路,引得漁郎來問津——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點撥方法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6(27).
[3]張明.高中化學演示實驗改進與創新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20).
[責任編輯 杜建立]
作者簡介: 吳明紅(1974.1— ),男,漢族,湖北黃岡人,中學高級,研究方向:高中化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