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隨著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經幾千年而從未中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結晶,對人們的發展甚至于國家的發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更是對當代青年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而文學教育是最好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方式之一,因此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不僅僅是文學基礎知識的教授,更應該是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文章結合高中語文的教學實踐,從闡釋傳統文化教學的意義,提高傳統文化的教學意識以及創新高中語文教學策略討如何在高中語文中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教育
中華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唯一一個具有幾千年歷史,從未中斷過發展的國家,其悠久的歷史積淀了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歷經千年的風霜洗禮,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已形成相對穩定的發展,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對事物的意義、價值等方面有著重要觀點和根本看法。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體系內涵也日益豐富,它在數千年中都指導中國人對事物做出判斷,對行為作出選擇,而對于當代的高中學生,以語文教學課程為載體,對他們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教學狀況來看,由于應試教育的原因,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目標都是針對高考進行的,對于課本中的傳統詩詞、古文的教學都是立足于對文章的講解和分析,讓學生熟記并背誦用來應付考試,并沒有真正把傳統文化教育深入到教學中,所以,怎樣真正做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是每個教師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意義
縱觀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無時無刻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對當代中國的發展也產生著深遠的影響,滲透在中國人民價值判斷的各個角落,是人們的思想源泉,對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了重要影響。習近平同志更是指出,學校教學要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為重點,提高學生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以促進當代學生思想的健康發展,促進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1]。
二、改變傳統教育意識,促進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學
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高中語文教育仍舊是根據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詩詞或者古文中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將字詞句段、整體篇章進行分析、背誦,用來應對考試,雖然這也符合教學目標所強調的“背誦一定數量的我國古代詩文名篇,學習中國古典詩詞格律的基礎知識,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文化積累,為形成傳統文化的底蘊打下扎實基礎。”但是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其最終目標是要學生通過閱讀和賞析,陶冶自己的情性,增強熱愛祖國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體會到文化背后的歷史帶給人強烈的精神感受,追求高尚情趣,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與精神素養[2]。這就要求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觀念,更加注重對于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儀式感的培養。雖然對于現階段來說,較難擺脫應試教育的禁錮,但作為高中教師要有改變傳統教學的意識,在幫助學生提高應試的基礎上,使傳統文化教育深入學生的精神世界與日常生活,就像著名的教育學家杜威先生說的“教育即生活”,幫助學生在傳統文化的學習中感受到生活的樂趣[3]。
三、創新高中語文教學策略
在前段時間有個熱播的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使我們看到了當代互聯網技術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播,其創新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了傳統文化與時俱進的傳播方式。這對于高中教學來說,具有一定借鑒意義,進行教學方法方式的創新,對于學生傳統文化學習具有重要影響。首先,教師可以進行課堂教學的創新,改變傳統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教師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與課堂教學主題,組織學生在傳統文化的學習中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體會,是學生對于傳統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同時,教師可以舉辦各種關于詩歌的朗誦閱讀比賽,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活動中,進行更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教育,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更加積極的學習、了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4]。
結語: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標識,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更是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源泉。最為高中語文教師,進行古代文學經典的教學,更應該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進深,加強對于學生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周霞.加強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4):13-14.
[2]岑澤麗.傳統文化教育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傳承與創新——以中國四大名著為例[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02):51-53.
[3]杜海燕.從《中國詩詞大會》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J].漢字文化,2017(21):34-35.
[4]孟睿.大學語文是價值觀教育的適宜平臺——論以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為平臺的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教育[J].遼寧高職學報,2016,18(09):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