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和發展,當前小學班主任的責任也更加明確。作為班級活動的直接管理者和領導者,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將直接決定班級的建設質量和學生的成長情況等。為此,文章探討了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小學班主任工作勝任力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班主任;工作勝任力
一、小學班主任工作勝任力概念及要素
1.小學班主任工作勝任力概念
勝任力即由多種特征集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種個人特征,主要包含知識、技能、自我特質、概念及動機等。具體來說,也就是小學班主任所具有的能夠完成教學工作、班級管理工作及班級建設工作的一種綜合、全面的特征,這種特征的表現形式主要通過知識、動機、能力等來完成,并且可以借此來評判小學班主任的工作績效。
2.小學班主任工作勝任力組成
小學班主任的勝任力主要包含五方面內容:態度、動機、能力、知識、技能。這五個方面都會極大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水平。如態度對教師的教學觀念、職業道德及教學情感具有決定作用。動機可以對班主任的行為產生影響,并且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個人能力,影響教師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積極性。能力作為一種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指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組織能力等,而這些能力又會對學生的生活及學習產生很大影響。知識則是教師可以勝任工作的核心要素。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教學能力,才可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技能主要指對知識的活用能力。對于小學班主任來說,主要包括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策略等。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班主任工作勝任力提升對策
1.加強對小學班主任的組織和培訓
為了完善小學班主任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質,不斷提高他們對工作的勝任能力,學校需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來對班主任進行科學、系統的培訓。學校在定期開展培訓活動時,需綜合培養小學班主任的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并且在培訓的過程中,需建立健全的考核機制,來考查班主任的學習狀況,具體的考核措施即在班主任接受系統培訓的同時,從理論基礎、班級管理情況等方面考核班主任。
2.轉變班主任的管理意識
在以往的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小學班主任大都采取嚴格、強制形式的管理模式。而經過大量的實踐和分析可知,在當前教學改革形勢下,這種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及較低的可行性,不利于落實素質教育改革發展觀的要求。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宗旨和目的,并不是通過運用一些具有強制作用的教學手段,來加強學生對班主任的認同和服從,而是在借助科學合理教學方式的基礎上來增加學生對班主任的尊重、信任和支持,并且從內心深處認可教師的管理模式。為此,小學班主任需深刻意識到科學、合理管理意識的重要性。
3.注重考查班主任的綜合能力
借助于完善教學工作總結或者填寫考查表格等方式,來考查班主任及教師的教學情況,是一種經常被使用并且行之有效的考查方式。為了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學校可以采取多種措施來進行。此外,班主任作為連接家長及學生的重要紐帶,在考查他們的工作勝任力時,可以采取多種方式來進行,如由學校組織、班主任輔助來開展班級聯誼活動,從而考察他們對班級的管理能力、活動的溝通及協調能力等。由上可知,在新課程背景下,評判班主任工作勝任力的標準,不能一味地停留在學歷高低、資歷深淺等方面,而應從多個方面出發,全面分析和考查班主任的綜合能力。
三、結語
小學生作為推動國家發展的儲備力量,有助于為國家提供大量的新鮮血液和年輕力量。基于此,學校需加大對小學班主任工作能力的管理和培養,促使他們的工作勝任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從而提升對班級的管理效率和質量,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良好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楊曉英,潘漫漫.試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師勝任力模型構建及提升對策[J].知識經濟,2017(19):123-124.
[2]高旭鳳.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勝任力[J]. 都市家教(下半月刊),2017(7):228.
作者簡介:陸志揚(1964—),男,瑤族,廣西都安人,小學高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教學、小學班主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