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向研究型、專家型教師邁進應該是所有教師孜孜不倦的追求。文章作者提出,教師應與閱讀同行,與思考為伴,與學生為友,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提煉,實現師生共同成長。
關鍵詞:教師成長;閱讀;文化底蘊;反思
一、讀書引領成長
要做一名優秀教師,我們就必須積極適應素質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轉變,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在更高的起點上不斷實現對自我的超越。這些年來我每一學期都為自己制定成長計劃,從讀書量、優質課、論文、課題、教學隨筆等幾個方面來暗暗提醒自己完成學習計劃,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讓自己獲得長足的發展。
這期間,我學習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高萬祥的《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肖川的《如何做優秀的教師》、李鎮西的《用心靈贏得心靈》等教育教學書籍,邊學習邊反思邊交流,在閱讀中提升了自己的業務素養。我積極參與新課標的研讀,努力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多次聆聽專家解讀,明確教學方向,準確把握教材,讓自己在課程培訓中提高,使學習成為生活的一種習慣,伴我快樂成長。
二、課堂促進成長
教師工作的主陣地是課堂。面對五十多人的大班額,實現高效課堂成為一道難題,我認為提高教學能力是關鍵。我懷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執著,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創新精神開始了探索。處理煩瑣管理工作的同時,我堅持帶一個班的數學課,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評價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我溝通的藝術、展示的自信、面對課堂生成的機智……都在逐步提升。
三、課題帶動成長
聆聽上海市名校長張雪龍的報告——《為了教師又快又好地成長》,我感悟到:在教學改革中沒有永遠的領先,自己取得的一些成績只能說明過去,只有不斷在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提高課堂的效率,才能使每節課老師都有新鮮感,學生都有創造的成功感。
高萬祥老師說:“人人有一個研究課題”,我帶著思考后的喜悅同青年教師一同踏上自我研究、成長的列車。我先后主持多項省級課題,從選題、立項、人員分工、實驗、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等,帶領實驗教師一一學習,然后深入教學中實驗、指導。這樣不但修正了自己的教學行為,也給教師們提供了鮮活的實例,帶動了大家共同研究。
四、反思記錄成長
實踐“向前走”,而思考既要“向前走”,又要“回頭看”。這么多年來,我堅持每節課后寫教后小記。就這樣,我不斷叩問其發生、發展、變化意味著什么。每年下來看到自己裝訂的一本本反思集錦、教學日記,一切喜悅都在不言之中。
五、幫帶共同成長
近年來,在學校開展的“青藍工程 ?師徒幫帶”活動中,學校要求青年教師制訂個人兩年發展規劃,我帶頭制訂了個人兩年發展規劃,還幫助每個數學教師確立了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定期督促青年教師目標的實施情況。
每年我都和青年教師結對。我積極發揮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率先為全校教師上示范課,堅持每期至少聽60節研討課。我帶領青年教師積極參加學校每學期開展的“教學點將大練兵”活動,并實行團隊磨課。“磨課”成為我們成長中最難忘的經歷……看到青年教師先后成為洛陽、偃師的名師、骨干,我欣喜不已。和青年教師為追求同一個夢想走到一起,一路走來,我們在磨煉中逐漸形成了一個有潛力、有服務意識的教師團隊,影響、帶動著全體數學教師一同成長。
六、結語
我會一如既往地追求心中的夢想,享受這份工作帶給我的快樂。現在的我,樂于做教育的實踐者、探索者、研究者,無怨無悔在平凡的崗位演繹不平凡的教育人生。
參考文獻:
[1]高萬祥.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程文奕,方程.閱讀引領成長[J].初中生世界(八年級版),2015(1):5-8.
作者簡介:王穎杰(1972—),女,中共黨員,小學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基礎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