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習近平總書記曾發表講話:“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干、放飛夢想的地方。”大學的首要任務是為國家發展培養人才,同時也要保證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安全,學生的安全高于一切,學生的安全重于一切,這句話體現了大學生在校安全的重要性。
【關鍵詞】 校園安全 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
一、高校開展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外部的影響。與初、高中的校園環境相比較, 大學是開放式的校園環境, 有很多不同的群體、個人等都有進入大學校園的機會, 給校園安全留下隱患, 另外, 許多校園突發事件和安全事故, 不僅會給大學生的學業、心理等造成負面影響, 還會損害學校的形象, 因此, 營造安全的校園環境, 加強安全管理工作, 增強大學生的安全意識, 是保證大學生安心學習的前提。
1.2 大學生安全事件頻發。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 想法比較簡單, 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分子的引誘和危害, 例如, 近年來發生的許多起大學生誤入傳銷事件。另外, 由于我國的應試教育模式, 對學生學業的重視高于對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視, 致使學生安全防范意識薄弱, 沒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 使學生面臨危害時不能夠及時的發現和逃離。
二、校園安全穩定所面臨的挑戰與問題
2.1校園周邊存在著較為復雜的安全隱患。隨著經濟的發展, 社會上各類商業活動滲透到高校周邊, 為實現校園安全穩定帶來了嚴竣挑戰。從學校周邊來看, 娛樂城、家庭旅館、網吧等成為校園安全隱患的源頭。一方面助長了學生的盲目消費以及不恰當的交際方式, 導致很多學生無心學業, 甚至染上一些社會不良風氣。另一方面無證經營、逃避監管、缺乏安全措施等問題, 安全問題頻發, 如疾病傳播、未婚先孕、火災等, 嚴重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
2.2網絡普及化給校園安全帶來的不良影響。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 網絡普及化給人們帶來更多便利, 同時, 也給高校校園安全管理工作帶來了諸多挑戰。各種良莠不齊的APP出現在學生的生活中。移動互聯網給大學生帶來更多便利的同時, 也對學生的安全構成了威脅。比如校園貸, 利用大學生涉世未深, 或“攀比心理”等,設計各種針對大學生的“借貸陷井”, 讓人防不勝防。一些陷入陷阱的大學生, 輕則負擔高額利息, 不堪重負, 重則被迫退學甚至自殺, 成為大學校園重要的安全隱患。
2.3 校園內自身存在安全問題隱患。
(1) 校園火災事故時有發生。人們常說:水火無情。在高校發生火災事故的頻率往往是比較高的,一些學校沒有對校園內的防火工作給予足夠重視,加之許多師生消防意識薄弱, 出現火災隱患, 沒有及時排查, 做好防范處理工作,釀成了許多不可挽回的慘劇。2018年12月26日上午9時24分許北京交通大學東校區2號樓一實驗室發生爆炸情況,爆炸共造成3名學生死亡。
(2) 校園內治安狀況不佳, 刑事案件并不罕見。現如今,大學校園不再封閉,全面向社會開放。這也就給一些不法分子潛入校園帶來了機會。校園內出現的盜竊、性騷擾、聚眾鬧事的案件頻頻發生, 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尤其是一些特別惡劣的刑事案件,極大的降低了師生的校園安全感,引起校園恐慌。
(3) 學生隊伍中的“特殊群體”。 近年來, 受社會一些不良現象的影響,校園里的學業壓力、就業壓力等不斷加重, 使得許多大學生背負危機感, 無法全身心投入學習。還有一些學生存在經濟壓力,生理缺陷等問題, 這些都會導致學生出現過激行為,導致自殺事件頻發。
(4) 校園內存在食品安全問題。食堂作為大學生用餐得到主要場所,食品安全一定要有保障,但目前存在學校對食堂監管力度不夠,食品衛生不合格的現象。
三、安全管理工作的途徑與方法
3.1加強安全教育,開展主題講座、主題班會等。安全教育對于高校而言, 不僅發揮著保障校園安全穩定的積極作用, 而且也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順利實施的基礎, 是大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和提高的關鍵。就目前的大學生安全管理與教育而言, 各個高校必須積極地鼓勵和引導全體師生共同參與其中。定期開展安全主題講座,主題班會等,從思想方面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3.2暢通信心,實施報告制度。為了切實保障學生在校安全,確實掌握學生情況,暢通信息,每個班級的寢室長將寢室人員是否在寢室的情況報告給班長,再由班長匯總交到系部,一旦發現哪位同學不在寢室或出現其他特殊情況,系部教師將在第一時間報到學院,同時聯系保衛部等尋找該學生,以確保學生的安全。
3.3專門成立學生組織檢查。為了更好的做好學生的宿管管理工作,成立了專門管理學生宿舍的隊伍,定期到學生寢室核對人數,以防學生外住,還對學生是否使用大功率電器進行常規檢查,避免發生火災。同時,各學生宿舍進出口安裝門禁系統,進出都需刷一卡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學生晚歸的現象。另外還有節假日的安全管理工作。比如每年的“清明”、“五一”、等小長假, 學生離校較多, 既要做好離校生的安全教育及追蹤問題, 還要做好留校學生的安全管理工作。統計學生離校前統計離校登記表,了解學生假期動向,并在學生返校時,做好返校登記表工作,保證每位學生按時返校。
3.4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和對食品安全排查的力度。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問題調查工作,通過數據分析學生心理狀況,對于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要求班主任與其約談,并上交約談反饋,問題嚴重的由學院心理咨詢師進行疏導,及時告知家長。同時也會組織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以及學院心理健康月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健康發展。
在食品安全方面,定期對食堂衛生及校內的食品店鋪進行檢查,開通學生舉報渠道,如學生在消費過程中發現食品過期等問題,可以直接與教師通過進行現場解決,不僅如此,還加大對食品衛生不過關的商家的處罰力度。定期開展交流會等。
【參考文獻】
[1] 趙世琰,高校大學生校園安全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才智,2018.2(07)134—135
[2] 錢大海,小議加強在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J]才智,2016(03)259
[3] 張正立,大學生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實踐研究[J]才智,2018.29(10)264
作者簡介:雷普俊,1982年9月,男,漢,江西南昌,助教,本科 ,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單位郵編:33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