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舒雅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外資企業不斷涌入。基于我國地方政府分權這一特點,是否存在地方政府為了維持當地經濟發展而競相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引入外資企業。本文從演化博弈的角度出發,構建在地方政府選擇不同環境規制強度下外資企業創新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博弈模型。通過動態復制方程得到地方政府與外資企業的行為選擇路徑以及演化策略穩定。研究結果表明:地方政府嚴格的環境規制和外資企業技術創新可以同時實現達到穩定,條件為地方政府進行有效的政府投入。
【關鍵詞】 環境規制 外資企業 演化博弈 復制動態方程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度的不斷提高,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臺一系列鼓勵外資入華政策,我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吸引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而隨著外資企業的不斷駐入,國內環境面臨著霧霾、酸雨、水污染、大氣污染等一系列嚴峻問題。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使得產業轉移成為跨國投資的一種選擇,那么發展中國家是否是發達國家污染產業的轉移承載地?我國地方政府是否為了一味追求經濟增長而選擇降低引入外資企業的環境標準?這些問題逐漸進入學者們的議題中。
通過梳理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文獻發現,對于外資企業與東道國環境污染之間的關系研究中集中體現在“污染避難所”假說。一些學者認為,外商直接投資惡化了東道國的環境質量,由于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環境標準,而環境污染密集型企業也為了追求成本最低而選擇在環境標準相對較低的地區進行生產。另一方面,由于環境標準的持續降低,“環境標準競次”現象會進一步惡化東道國的環境質量。而相關研究的本質上還是僅僅對外資企業與東道國環境污染之間存在關系進行分析,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如何引導外資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減少污染的問題。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論,構建地方政府選擇不同環境規制強度下外資企業創新行為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與外資企業的行為策略演進規律,以期為促進地方環境改善提供思路。
二、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一)演化博弈模型構建
演化博弈理論是從有限理性的條件出發,在一定規模的特殊群里內參主體的一種反復博弈。通過采用“復制動態機制”模擬博弈方的學習和動態調整過程,而在整個動態調整過程中則會出現多重均衡,至于最終選擇哪種則均衡依賴于整個演化過程的初始條件以及演化路徑的選擇。文中假設說明如下:
假設一:假設只有兩個局中人,即:外資企業和地方政府。二者關于企業創新和環境規制分別有兩種策略供選擇,對于外資企業來說,{創新;不創新}是其兩種策略組合,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執行;不執行}環境規制是其兩種策略選擇。
假設二: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外資企業和地方政府組成的體系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并且該系統內,二者均具有有限理性和學習能力。
假設三:假設外資企業的創新行為能夠提高當地環境效益,即,其技術創新是在企業減少污染排放方面的創新。并且創新行為在政府選擇環境規制情況下,可以使企業污染排放達標,而對于不創新企業,假設其污染排放不達標。
假設四:在博弈策略參數設定方面,假設外資企業選擇技術創新,會付出一個技術創新成本c,同時政府會對企業創新進行一項補貼假設為α;同時假設當企業選擇不創新時獲得收益為,進行綠色技術創新后獲得收益為,()。當地方政府執行嚴格的環境規制情況下,對外資企業不進行技術創新而引起的超排行為進行處罰假設為。對于地方政府來說,當地方政府選擇執行環境規制策略,則需要付出一項監管成本假設為 ,同時因執行環境規制將會給當地帶來一項綠色環保收益假設為;若地方政府選擇不執行環境規制,則無需付出監管成本,也沒有綠色環保收益。
(二)動態復制方程及演化策略穩定
令外資企業進行創新的概率為,選擇不進行創新的比例為;地方政府中選擇執行環境規制的概率為,選擇不執行環境規制的比例為。利用復制動態方程模擬博弈過程如下。外資企業選擇進行創新的期望收益為:。外資企業選擇不創新的期望收益為:。將帶入復制動態方程中可得到:。地方政府選擇執行環境規制的期望收益為:;地方政府選擇不執行環境規制的期望收益為:將和帶入復制動態方程中可得到:。。
對外資企業選擇技術創新的復制動態方程進行分析,令,可以得到外資企業的穩定狀態,穩定值分別為:,令式中,得出。
對地方政府選擇環境規制的復制動態方程進行分析,令,可以得到地方政府的穩定狀態即:令,得出。因此外資企業創新與地方政府環境規制策略博弈有5個局部均衡點:分別是(0,0)、(0,1)、(1,0)、(1,1)、(),其中,,。根據費里德曼提出的方法,對上式分別進行一階求導,并將均衡點代入方程可以得出,上述五個均衡點是演化策略穩定點,對應策略組合為(不創新,不執行);(創新,執行)兩種策略。圖1描述了外資企業與地方政府間演化博弈的相位圖。其中,折線ADC是演化策略收斂于不同狀態的臨界線,當初始值落入臨界線的右側時,演化最終將會收斂于(創新,執行)策略。當初始值落入臨界線的左側時,演化最終將會收斂于(不創新,不執行)策略。
(三)演化穩定策略的影響因素分析
在演化博弈過程中,企業創新與政府規制的策略選擇與初始狀態有關,通過分析鞍點D(x,y)的相對位置來判斷博弈的最終演化穩定策略點。當初始位置落入ADCO區域時,演化博弈的穩定點向(0,0)收斂,選擇(不創新,不規制)策略點,最終該點會使博弈雙方陷入“囚徒困境”。當初始位置落入ABCD區域時,演化博弈的穩定點向(1,1)收斂,選擇(創新,規制)策略,該點會使博弈雙方走向“帕累托最優”方向。因此,博弈的最終執行策略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企業選擇不創新,同時地方政府選擇不規制,雙方陷入“囚徒困境”;另一種情況是,企業選擇創新,同時地方政府選擇執行環境規制,雙方走向“帕累托最優”。而兩種路徑的選擇取決于初始值落入的區域,進而轉化為所在區域面積的大小來分析路徑的選擇問題。通過鞍點將相位圖分為兩個區域,即和。比較二者大小來分析演化路徑,當>時,最終會向(不創新,不規制)策略演化;當>時,演化穩定點將最終收斂于(創新,規制);當=時,演化路徑將無法判斷。通過相位圖,可以將區域ADCO的面積表示為: ,影響大小的因素有6種,且均與其大小呈單調性。通過分析發現當地方政府選擇環境規制時,對于創新企業的補貼越大,對于不創新企業的處罰力度越大,給社會環境帶來的綠色環境收益越大,演化策略收斂于(創新,規制)的概率就越大;當外資企業選擇創新時,付出的成本越小,收益越大時,演化策略收斂于(創新,規制)的概率就越大。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從演化博弈角度分析外資企業創新與地方政府環境規制之間的演化穩定策略選擇,研究結果表明:在外資企業創新與地方政府環境規制的演化穩定集最終會趨于(創新,規制);(不創新,不規制)。兩種策略的選擇路徑是通過地方政府執行環境規制時加大對創新企業的補貼從而減小企業創新的成本,同時加大對于不創新企業的處罰力度,會使演化博弈收斂于(創新,規制)以達到“帕累托最優”。基于研究結論給予以下政策建議:(1)政府應當加大對于創新企業的補貼力度;可以通過加大投入來推動企業進行創新,可以依據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企業應對新的環境規制政策時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調節科技投入的強度,從而平衡企業成本收益,引導企業在環境規制趨嚴的前提下,加大技術創新力度。(2)對于環境規制政策工具的多元化使用;在政府選擇環境策略時,不應當實施單一政策,將多種政策配套實施更有利于達到“雙贏局面”。(3)完善政績考核體系;將區域環境質量、環境保護績效等指標,納入到對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體系中,并細化這些環境指標,使其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 王齊.政府管制與企業排污的博弈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4,14 (3):119 - 122.
[2] 張成,陸旸,郭路,于同申.環境規制強度和生產技術進步[J].經濟研究,2014(02):113-124.
[3] 易志斌.地方政府競爭的博弈行為與流域水環境保護[J]. 經濟問題,2011,(1):60 - 64.
[4] 劉洋,萬玉秋.跨區域環境治理中地方政府間的博弈分析[J].環境保護科學,2010,36(1):34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