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摘 要】目的: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臟超聲及冠脈造影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對患者分別進行心臟超聲及冠脈造影檢查。分析不同冠脈病變程度患者心臟超聲指標。結果:本研究86例患者,經心臟超聲檢查得到明確診斷83例,與冠脈造影檢查結果符合率為96.5%。冠脈造影檢查結果提示,86例患者中有單支病變患者47例,雙支病變24例,三支病變15例。心臟超聲指標顯示,隨著病變支數增多,LVEDD水平升高,LVEF降低,三組具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心臟超聲診斷,可對左室壁各節段的運動狀況有效觀察,同時能夠對心臟功能和結構全面評價,對患者臨床治療提供有效理論依據。所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診斷中,值得大力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心臟超聲;冠脈造影;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5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2
急性心肌梗死為臨床多發病,主要由冠狀動脈管腔閉塞或狹窄引起,導致心肌細胞死亡、心肌缺氧缺血。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發病及進展速度快、預后效果差等臨床特點,中老年為該病主要發病群體,隨著我國老齡化現象不斷加重,該病發病率出現逐年上升趨勢[1]。急性心肌梗死對患者身體健康產生較大影響,因此應探究有效方法對其進行早期診斷。當前認為心肌缺血診斷重要依據為心臟超聲出現缺血節段的室壁異常運動,該診斷方法具有價格低廉、可重復操作、無創等優勢。本研究圍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臟超聲及冠脈造影臨床價值進行探討,希望為患者提供更有效診斷方法,提高臨床診斷有效率,改善臨床癥狀。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納入標準:①納入臨床資料完善,可配合本研究患者;②納入胸痛時間在30分鐘以上,硝酸甘油片治療后沒有取得明顯治療效果患者;③納入伴有血清心肌酶指標升高患者;④納入經心電圖檢查,呈現兩個相鄰胸導聯ST段抬高現象患者。排除標準:①排除已將在本研究前接受溶栓治療患者;②排除發病時間在12小時以上患者;③排除合并惡性腫瘤、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和嚴重感染患者。86例患者,男45例,女41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67.2±1.2)歲。本研究已經得到患者同意,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冠脈造影檢查:患者取常規右冠、左冠分別投照2個體位和6個體位,將一側導管股動脈向主動脈竇部放入,選擇泛影葡胺進行造影,對左冠狀動脈、右冠狀動脈、回旋支應用東軟6000x線數字減影儀進行造影顯示,對冠脈狹窄、有無病變進行觀察。脈中任何1支內徑狹窄≥50%為陽性標準。心臟超聲檢查:應用PhilisP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診斷選擇S5-1探頭,對左室系列、左室長軸及心尖兩腔短軸切面借助,對室壁有無節段性運動失常現象進行觀察,主要為室壁瘤、運動消失或減弱等,如果出現上述一種現象,則對其判定。另外,對左室長軸切面選取,對左室射血分數(LvEr)及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測量[2]。
1.3 觀察指標
分析不同冠脈病變程度患者心臟超聲指標,對單支病變、雙支病變、三支病變冠脈心臟超聲檢測左心室舒張末內徑(LVEDD)及射血分數(LVEF)指標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7.0分析,計數,進行χ2(%)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檢驗,P<0.05時,存在差異。
2 結果
2.1 分析不同冠脈病變程度患者心臟超聲指標 本研究86例患者,經心臟超聲檢查得到明確診斷83例,與冠脈造影檢查結果符合率為96.5%。冠脈造影檢查結果提示,86例患者中有單支病變患者47例,雙支病變24例,三支病變15例。心臟超聲指標顯示,隨著病變支數增多,LVEDD水平升高,LVEF降低,三組具有明顯差異(P<0.05)
3 討論
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方式不斷改變和社會不斷發展,冠心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機械應力、炎性刺激和血管內皮功能紊亂為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發病機制,不穩定斑塊為主要作用位置,會引起破裂,引起血栓癥狀,阻塞冠狀動脈,出現心室壁壞死和缺血,心室壁收縮功能喪失或減弱,出現異常收縮運動,對心功能產生影響,引發心力衰竭[3]。
本研究對心肌酶學、胸痛和心電圖ST段變化進行檢查,同時可對冠狀動脈狀況直觀評價,可對分支及主干解剖結構有效顯示,能夠對患者治療提供有效理論依據。冠狀動脈造影需使用造影劑并經過動脈穿刺,對技術人員和設備具有非常高的輻射和要求[4]。心臟超聲能都避免上述現象,具有可重復、無創傷和簡便等臨床特點,對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非常高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86例患者,經心臟超聲檢查得到明確診斷83例,與冠脈造影檢查結果符合率為96.5%。冠脈造影檢查結果提示,86例患者中有單支病變患者47例,雙支病變24例,三支病變15例。心臟超聲指標顯示,隨著病變支數增多,LVEDD水平升高,LVEF降低,三組具有明顯差異(P<0.05)。結果表明,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臨床診斷,心臟超聲診斷具有更高臨床診斷價值,心臟超聲能夠對心臟大小和室壁厚度進行檢查,能夠對LVEF值進行估算,對患者心功能評價具有非常高的臨床應用價值。通過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隨著病變程度不斷加重,會出現更嚴重心臟結構變化,具有更差心功能。
綜上所述,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心臟超聲診斷,可對左室壁各節段的運動狀況有效觀察,同時能夠對心臟功能和結構全面評價,對患者臨床治療提供有效理論依據。所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診斷中,值得大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崔晶晶,周青,曹省,等.超聲靶向破壞微泡聯合核定位信號肽增強基因轉染治療犬心肌梗死的實驗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7,26(2):159-164.
徐帆,張容亮,孫月,等.急性冠脈閉塞兔心肌微循環灌注的定量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8,34(10):84-87.
梁鴻彬,郭謙,張新祿,等.血管內超聲指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冠狀動脈非左主干臨界病變治療的臨床效果[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7,2(05):145-149.
繆曉帆,王窻,林欣.冠脈介入治療圍手術期使用保腎片防治造影劑腎病的臨床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34(0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