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玉
【摘 要】目的:探討大咯血行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后,股動脈穿刺點處出血、血腫的原因及護理措施。方法:研究選擇2016-2019年間,我院收治的大咯血患者共計62例,對每一位患者先行內科常規止血治療,當癥狀不能控制時進行支氣管動脈栓塞手術治療。結果:行支氣管動脈栓塞手術共計34例,術后發生穿刺部位出血、滲血共計2例,血腫1例。經治療護理干預,患者好轉出院。結論:護士應充分做好患者及家屬對咯血疾病相關知識指導、加強術后穿刺部位的觀察和護理,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可減少穿刺點出血及血腫的發生率,利于患者的康復。
【關鍵詞】大咯血;支氣管動脈栓塞術;出血;血腫;預防
【中圖分類號】R2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2
支擴大咯血屬于呼吸科常見急癥,24h咯血量超過500ml或一次咯血在300ml以上稱為大咯血。如不積極治療,可出現失血性休克、窒息等風險,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高達50%-100%[1]。近年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于藥物治療無效的大咯血,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已成為其治療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介入術后最常見的血管并發癥是穿刺部位出血、滲血[2]。筆者通過大咯血行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后患者的護理,對術后股動脈穿刺點處出血、血腫進行觀察分析,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6-2019年間,我院收治的大咯血患者共計62例,對每一位患者先行內科止血治療,當癥狀不能控制時及時進行肺動脈栓塞治療,行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共計34例,術后發生穿刺部位出血、滲血共計2例,血腫1例。該患者中排除高血壓血壓不穩定者、凝血功能異常伴出血傾向者、動靜脈血栓溶栓術后及全身肝素化者。
1.2 方法 行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術后穿刺部位部加壓包扎、壓迫止血,觀察患者穿刺部位情況。
1.3 結果 共計2例穿刺部位出血患者,1例穿刺部位血腫患者,經積極治療好轉出院。
2 出血、血腫原因分析
2.1 心理焦慮 患者反復突發大咯血后,經藥物治療后無法控制時選擇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同時缺乏咯血疾病相關知識,積血極易出現呼吸困難等,易出現心理緊張、恐懼、過度焦慮等不良情緒,導致患者依從性降低[3]。不良情緒也可引起血壓升高,從而間接導致穿刺部位出血、血腫風險增加。
2.2 護理人員缺乏相關知識 我科屬于非介入科室,缺乏專業的介入護理有關知識,對術后可能發生的穿刺點處血腫及出血的預防護士認識較少。也可能與護士責任心欠缺、思想不夠重視等原因,忽略穿刺部位的術后觀察有關。
3 預防干預
3.1 做好健康指導,加強心理疏導
3.1.1 入院后及時指導 咯血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盡早對咯血原因、疾病治療方案、治療目的、主要護理措施、注意事項等進行指導。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咯血疾病的了解程度。
3.1.2 術前詳細溝通 需行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者,懸掛“術后健康指導卡”于床旁并做好詳細解釋,卡片內容采用文字加圖片,內容包括患者術后的臥位姿勢、肢體制動時間、臥床時間、解除加壓包扎的時間、咳嗽、排便時的注意事項等,形象生動。
3.2 穿刺處觀察要點
3.2.1 嚴密觀察病情 對股動脈穿刺部位觀察局部是否有皮膚青紫、蒼白、腫塊以及傷口滲血等;詢問病人有無局部明顯壓痛;觸摸足背動脈的搏動情況;監測生命體征、血常規、出凝血指標等。
3.2.2 皮下出血、血腫的測量 對出血、血腫局部用筆畫出范圍,做好詳細記錄,觀察血腫大小變化。
3.2.3 監測雙腿周徑 避免不同測量者采用不同方法測量出現異常,護理人員均從大腿根部、中部、下部三個部位測量,每次測量后結果與上次比較,同時觸摸大腿局部張力變化,做好護理文件書寫及交接班等工作。
3.3 控制出血及血腫
3.3.1 局部壓迫止血法 術后以穿刺點為中心用無菌紗布卷壓迫、紗布上用1kg沙袋或鹽袋包扎壓迫止血6h。常規術肢 制動6小時,臥床休息12小時[4]。返回病房后24小時內,護士對患者每2小時觀察穿刺點有無滲血、術側肢體感覺、溫度,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
3.3.2 發現出血、血腫及時處理 如穿刺部位有進行性滲血及血腫增大,要重新加壓止血并加壓包扎傷口。壓迫時,要有效壓迫血管穿刺點,一般在皮膚穿刺點的正上方至少壓迫20分鐘。 若無效應立即行外科動脈縫合止血。
3.3.3 促進血腫的消散 對已出現的血腫處,用新鮮馬鈴薯洗凈,切片持續外敷。
3.3.4 術后加強基礎護理 術后患者術肢制動6小時,臥床休息12小時,6h后囑其在床上輕微活動該側肢體,減少入睡困難、排尿困難及腹脹的發生。避免屏氣、下蹲及劇烈咳嗽的動作。 鼓勵患者高纖維、清淡易消化、溫涼的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防止用力排便時誘發或加重咯血。
4 討 論
由于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需要經股動脈穿刺,技術帶有創傷性,且技術難度大,術后觀察不及時和護理不當,穿刺處會出現局部滲血、血腫,將給患者帶來生理、心理和經濟負擔。局部滲血、血腫重點在于預防,通過進行健康指導、護患交流,可緩解患者緊張情緒、獲取其內心所需,進而來獲得病人對護理人員的信賴,建立治療信心,有助于提高治療及依從度,減少護患糾紛發生風險。當出現穿刺部位出血、血腫等并發癥時,護士要熟練掌握相應的護理措施,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滿足患者護理需求。通過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可預防并對穿刺處出血及血腫進行有效處理,避免并發癥進一步發展,引發更嚴重的后果。減輕患者的不適癥狀,縮短住院時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陸芹珍,汪相云,錢愛云.介入治療大咯血的臨床觀察和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3):418-420.
Bogart DB,Begart MA,Miller JT,et a1.Femoral arterycatheterization complications:a study of503consecutive pa—dents[J].Cathet Cardiovasc Diagn,1995,34:8-12.
居潔勤,吳安樂,徐佩珍,等.超選擇性支氣管動脈介入栓塞治療急性大咯血的護理干預[J].現代實用醫學,20l5,27(8):1103.1105.
孫云富,常紅美,王臻,等.腫瘤介入治療術后不同臥床時閥及割動方法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A):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