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榮 孫艷
【摘 要】目的:研究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樣本選取時間為2016年8月-2018年8月,研究對象為我院接受治療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按照患者就診先后順序,將患者分別成立兩組,對照組29例與實驗組29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法,實驗組給予臨床護理路徑方法,將兩組間護理效果進行對比。結果:實驗組護理有效率高達96.55%,而對照組護理有效率則為79.31%,實驗組具有明顯優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給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患者進行護理時,應首先考慮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方法,其護理效果顯著,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結核;臨床護理路徑;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又稱慢阻肺[1],該病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且氣流受限多呈進行性發展,發病原因與香煙煙霧等有害氣體有關[2]。慢阻肺以慢性咳嗽、咳痰,氣短或呼吸困難,喘息、胸悶等為主要臨床表現[2],而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在該病發生期間極易合并肺結核,使該病情臨床治療難度加大。所以,及時給予患者進行有效治療并積極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至關重要。為進一步探討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護理效果,本次研究,對我院收治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皆在探討對其實施護理后效果,現做報導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開始時間為2016年8月,結束時間為2018年8月,研究對象為我院接受治療的患者,共計58例。經確診后,均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將58例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n=29)與實驗組(n=29)。對照組29例患者中男17例,女12例,最大年齡為76歲,最小年齡為28歲,平均年齡為(52±1.6)歲;實驗組29例患者中男18例,女11例,最大年齡為77歲,最小年齡為28歲,平均年齡為(52.5±1.6)歲,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基本均衡(P>0.05)。
1.2 方法
(一)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方法,護理方法包括藥物指導健康宣教等內容。
實驗組患者給予臨床護理路徑方法,具體為:
①于患者入院1-2天期間,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入院宣教和健康教育,詳細講解治療方案,并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完成高危評估單以及入院評估單,在給予患者舒適體位后,密切觀察患者呼吸狀態、痰液以及生命指標,同時,護理人員應教會患者排痰方法和氧療方法,在對患者進行各項檢查的同時,留取樣本。在對患者進行用藥治療時,應詳細講解藥物的不良反應以及服用方法,并告知其進行抗結核化療的意義,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認知水平,增加其治療配合度以及從依性,鼓勵其堅持治療,戰勝疾病。
②于患者入院3-5天期間,因該病病機復雜且治療過程較長,因此,多數患者伴有消極心理,此時,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心理變化,每天對其進行10分鐘以上交流,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并通過康復視頻對其進行講解,以消除患者負性心理以及消極心理,增加其檢查配合度,并積極配合治療。
③于患者入院6-19天期間,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疾病好轉情況,分別給予呼吸操以及6分鐘步行試驗等內容,并對患者疾病好轉情況做出評估,同時,護理人員應積極鼓勵患者學會生活自理,并給予其康復鍛煉方案,教會其太極拳等簡易鍛煉方法。
④于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應對患者詳細講解出院后注意事項以及用藥方法,并規劃其復診時間。
1.3 觀察指標
1.3.1 觀察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護理有效率。
護理有效率判斷標準:以護理后,臨床癥狀好轉90%以上,且患者急性加重期發病次數明顯減少為顯效;以護理后,臨床癥狀好轉70%以上,且患者急性加重期發病次數明顯減少為有效;以護理后,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為無效。
護理有效率=(總例數-無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研究數據進行統計,核實無誤后將其輸入SPSS14.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護理有效率)應用n(%)描述,差異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照組與實驗組護理有效率對比
實驗組29例患者,其護理有效率高達96.55%,對照組29例患者,其護理有效率則為79.31%,經對比,對照組明顯低于實驗組,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阻肺為呼吸內科常見病以及多發病,且患者多為40歲以上年齡,因該病發作期伴有呼吸困難的特點,且病情遷延不愈,使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同時,使多數患者產生焦慮情緒以及負性心理。而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力影響,使患者在發生該病的同時,極易與肺結核疾病合并,使臨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呈上升趨勢[3]。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分別實施常規護理與臨床護理路徑方法發現,在給予實驗組29例患者應用入院宣教和健康教育、心理護理以及出前后指導等護理路徑方法后,其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護理有效率。
綜合以上分析,在給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患者進行護理時,應首先考慮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方法,其護理效果顯著,具有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楊飛,于秀麗,宛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臨床治療的效果觀察與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02):63.
王閃.肺結核感染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7,36(03):16-18+31.
郭新.高齡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的臨床診治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2,23(09):1065-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