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蘋
【摘 要】目的:觀察腦卒中后抑郁患者采取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管理的應用價值。方法:取90例本院收治腦卒中后抑郁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觀察組),分別給予常規治療與管理、常規治療配合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管理,比較兩種管理配合模式下患者數據。結果:觀察組患者負面情緒干預管理后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干預管理后改善幅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發放調查量表以了解兩組患者對于管理滿意度評價,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為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配合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管理對于保障患者依從性,值得推廣。
【關鍵詞】三元聯動;腦卒中;抑郁
【中圖分類號】R255.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2
抑郁是腦卒中患者發病后常見后遺癥,隨著分級診療機制的實行和深入,社區越來越承擔著極大的作用,而在期間患者家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要讓腦卒中后抑郁患者能夠全面得到高質量治療與管理,應將醫院-社區-家庭三者有機聯動起來[1],在互聯網技術輔助和家庭醫生引導下,三元聯動得以實現并有重要作用。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治患者診療時間范圍2017年2月-2018年2月間,將其中90例腦卒中后抑郁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各組均有45例。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24例;平均年齡為(52.67±9.84)歲;平均病程(28.75±4.94)天。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23例;平均年齡為(53.45±9.38)歲;平均病程(27.93±5.86)天。組間數據差異統計學軟件處理后提示并無意義(P>0.05),可作對比。
1.2 管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腦卒中后抑郁藥物治療,配合常規護理管理模式,諸如告知藥物醫囑應用方法、治療期間注意事項、定期到院復診時間、出院指導等,定期通過微信、電話或者上門隨訪以了解患者病情狀況,解答存在的疑問。
觀察組患者接受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管理模式,如下:①組建團隊。隊員包括全科醫師主任、科主任以及科室其他醫生,根據其特長分別基于調查情緒/生活質量、宣教內容培訓、擬定工作并整理統計、設定微視頻主題、錄制微視頻以及交流溝通。②建立團隊后組長即全科醫師主任建立微信群,以信息、視頻推送以及主題講座等方式來完成培訓,確保所有成員對于聯動管理有全面的理解并優化其中的細節,推動管理質量。③具體步驟。1.醫院-社區。以微信平臺為基礎實現雙方的聯動,遠程完成會診、對患者的基本數據還有病歷相關資料進行共享,對于順利出院患者的康復訓練計劃動態跟進,全面實現雙向轉診。2.醫院-患者。腦卒中后抑郁患者需要在康復科住院一段時間,在此期間需要了解其干預需求的延伸,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和心理狀態制定針對性的醫療干預方案,及時調整細節,向患者詳細說明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管理的相關理念,掌握平臺的作用,并詳細說明使用方法。3.社區-患者。醫院在這個聯動當中充分發揮指導地位,監督并確認患者所接受的針對性醫療干預得到落實,起到醫院與患者之間的橋梁作用。
1.3 觀察指標 在患者完成管理干預后分別用抑郁自評量表與焦慮自評量表對其抑郁、焦慮狀態進行評估,兩個量表均屬于分數與情緒狀態負相關聯系,分數越高負面情緒越嚴重。
應用SF-36(健康調查見表)[2]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檢測,包含多種維度諸如社會功能、心理健康、軀體疼痛、生理功能、活力等,計算各維度總分,分數最高為100分,與生活質量呈現正相關聯系。發放本院結合腦卒中患者生理、心理需求以及服務要求設計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內容維度涵蓋管理規范性、互相溝通能力、臨床事件解決能力以及健康知識宣傳能力,每個維度分數最高為10分,與患者滿意度呈現正相關聯系。
1.4 統計學方法 對于實驗所需要應用統計學分析處理的數據輸入專業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所得數據應用T以及卡方檢驗,并通過()與[n(%)]做描述,如提示P<0.05表示數據間差異存在意義。
2 結果
2.1 心理狀態 觀察組患者接受管理后心理狀態包括焦慮、抑郁情況等所得數據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2.2 生活質量 接受管理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價數據均提示有所改善(P<0.05),管理后組間數據比較觀察組有顯著優越性(P<0.05)
2.3 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接受管理后對于各方面滿意度評價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存在明顯的負面情緒,同時合并有功能障礙及依從性低下的情況,此時除了積極治療和康復鍛煉,由專業人士指導的管理對于患者積極影響有重要價值。在本次研究中,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在治療期間配合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管理之下患者的心理狀態、生活質量等改善顯著優于常規管理之下的患者,在三元聯動期間有互聯網平臺的輔助,實現全方面的連接,三元聯動的方式具有多樣化的優勢,患者的接受程度相對更高,且隨時跟進患者病情調整管理細節,與患者達到高效率的交流,所制定的管理方式盡量滿足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因此對于管理措施的滿意程度相對更高,在表3當中得到驗證。
綜上所述,為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配合醫院-社區-家庭三元聯動管理對于保障患者依從性,以積極心態面對病情與療程均有重要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王婷婷,唐學宏.認知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神經和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32):143-144.
趙燕萍,郭璐漪.自我效能理論在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8,v.38;No.398(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