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瑞英
摘要:教學方式應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不斷變化,目前對史料的研究運用已經成為高中歷史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師應該加大對這方面的探索,力求在教授學生時不僅讓他們記住客觀事實,還能從歷史的眼光看待問題,使固定的知識能夠煥發新的活力。本文主要講述了高中教學中史料教學的重要性,并對教學策略進行探索和反思,提出了應用教材、課外補充等幾個策略。
關鍵詞:高中歷史 ? 史料 ? 教學方式
當今時代瞬息萬變,教育行業也應當與時俱進,不斷深化改革。歷史教學,尤其是史料的教學,是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的重要影響因素,教師需要不斷探索相應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從史料中提取對自己有用的成分并且應用到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本文就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索及反思。
一、史料教學的意義
(一)史料教學在應試中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已指出高中歷史教學要“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況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苯旮呖嫉臍v史試題中也涉及到一定的史料問題,讓學生根據給定材料進行分析論述,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提取材料中的相關信息,分析影響或者論述應用。
作為檢驗學生對歷史的學習成果,史料的相關問題在高考中也已經占到很大比重,包括選擇和論述題,難易程度也不等,不僅是直接考察,很多題目中也滲透了大量史料作為輔助,因此改革歷史教學,提高這方面的教學水平刻不容緩。
(二)史料教學對歷史感知的重要性
以往的應試教育只要求學生熟記相關知識,進行刻板的考查,造成了學生只知道歷史而無法感知歷史。學生很可能只知道某個具體人物的具體事件,卻沒有能力放到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對事件和人物進行解讀分析,更不要說將歷史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運用史料教學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了解歷史的過程中,擺脫枯燥無味的文字記錄,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有利于學生真正地了解歷史。
音像、圖像史料等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體會歷史,將原本平面而乏味的東西轉變為具體抽象,讓學生在了解這些史實的同時,將自己的感受帶入,體會歷史人物的情感,體會歷史豐厚的底蘊。運用史料進行歷史教學,可以使課堂更加生動靈活,有利于師生間的交流,同時提高了學生探索和感悟歷史的能力。
(三)史料教學的重要意義
正是眾多的史料才形成了現在的歷史,史料分為文字史料、實物史料和影像史料,作為人類發展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千百年來的見證,對于歷史學習和歷史研究發揮著重要作為。歷史的教學應當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致力于發揮好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眼光,培養學生感知歷史和運用歷史的能力。
史料因歷史的不可逆轉性重要,也因眾人看待歷史的角度不同而重要。合理運用史料教學,最大限度發揮史料教學的優勢,發揮歷史教學的功能,使學生了解更多的歷史事實,增加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不論對學生的日??荚?,還是今后的學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史料教學運用的探索
(一)充分運用教材史料
現在使用的高中歷史教材選擇了大量的史料,覆蓋基本完整,邏輯清晰,內容緊湊,也給出了學習的側重點,比如類似“解析與探究”、“學習延伸”之類的版塊,書中的緒論、課后的總結等部分,都可以進行充分利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這些部分合理的選擇并加以使用,比如在正式教學之前給出幾個問題供學生思考,按照序言或目錄梳理一遍需要學習的內容,在教授過程中進行延伸,看本次所學知識能否延伸到其他方面甚至領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習的知識真正得到應用。教授完畢時進行總結,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更好的領悟其中深意。簡而言之,不能使課堂枯燥而死板,要善于將教材中給定的知識加以利用,讓學生多思考,多感受。
在講述義和團運動的口號“扶清滅洋”時,學生一開始很容易理解為扶持清政府和消滅外來侵略,此時教師應結合相應的史料,比如“挑鐵道,把線砍,旋再毀壞大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吉、俄羅勢蕭然?!蓖ㄟ^對這句話的分析,學生便能理解盲目排外和表面上扶持清王朝的含義,懂得義和團的“滅洋”不僅僅是抵御外來侵略,而是反對一切涉及外國的事務。充分利用史料,可以讓學生懂得實事求是的觀點,培養日后學習中多思考多查閱的好習慣,避免對歷史和誤解和主觀臆測。
(二)適當借助史料進行補充
不可否認的是,教材中已經給了基本完整的歷史框架和相關史實,但是礙于篇幅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教材中的知識大部分只是平鋪直敘,讓學生對這一段的歷史有一定了解,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是要進行適當的補充還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講解歷史人物時簡要說明成長的背景、經歷或者轉折點,講解著名戰役時基于時代背景,分析影響和所涉及到重要人物的性格特點等等。同時史料相比較教材的內容更加靈活多樣,更有利于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多了解相應的時代背景和故事,也有利于對教材所給定內容的把握。
譬如在講解羅斯福新政時,只告訴學生“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不斷加深”,而不涉及危機的表征、原因、影響、國內國際事態,學生只是粗淺的知道羅斯??偨y受命于危難,卻不能深刻地體會到他真正的本領和氣魄。若借助相關史料加以說明,如“羅斯福總統就職當日,美國人民擁堵在銀行門口試圖提取自己的積蓄,四分之一的勞動人口在不停歇地尋找工作卻徒勞無功?!薄岸砝諏荽罅康奶O果都在果園里自己腐爛,200個蘋果價值四五十美分,但是數百萬的人卻根本吃不到蘋果?!?/p>
學生能基于這些史料,更好地體會到羅斯??偨y就職面臨的重重危機,從而感受到新政制定和實施的不易,在閱讀這一段歷史時便更有代入感,更了解羅斯??偨y的才干和精神,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助于知識的積累,更有利于學生人格的健全和價值體系的形成。
(三)培養學生高質量閱讀史料
學生對史料的研讀,不應該只是粗略的掃讀,課上老師的講授畢竟有限,想要使學生受益終身,要培養他們自己閱讀史料、研究史料的能力?,F在的文字史料很多都是文言文,而學生大多不愿意或沒有能力去閱讀文言文,造成知識和缺失甚至誤解,需要首先了解大意,然后翻閱詞典或借助網絡查找不確定的部分將其補全,如此反復積累下去便能提高文言文的閱讀水平。其次,歷史因為朝代更迭、時代發展難免讓人覺得糾纏不清,在閱讀時可以借助時間軸或板塊的方式加以記憶,防止出現記憶的偏差。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對于史料的理解,讓學生在了解知識的基礎上,自行理解其中的深意,或結合古今中外大家的見解,得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教材在講述羅斯福新政時指出其實質是“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在不觸動資本主義的前提下對美國經濟制度進行深刻改造。”而沒有具體說明,學生若只粗略的閱讀這句話只能知道新政的重要而無法了解真正的影響,這時需要學生自行查找譬如“國家干預經濟”的具體措施和影響,“羅斯福的經濟理論”在三十年代的美國發揮了什么作用等,通過這些問題學生能夠充分地掌握羅斯福新政的具體內容和意義,而且自己也對新政的功過是非有了判斷,這樣高質量的閱讀才是真正使學生受益終身的。
(四)培養學生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
不論教授學生哪方面的知識,歸根到底都是在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學生了解和掌握歷史,評價和解讀歷史,都是為了讓他們學會用歷史唯物的眼光來看待、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擺在第一位的不是背書和記憶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p>
歷史的海洋太過遼闊,不談國際,單論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便是學習不完的,流傳到今天的史料更是數不勝數,有些甚至真假難辨,我們了解歷史,牢記歷史,是要從歷史中提料有價值的思想和精神,讓它們在新時代依然經久不息。
上文中提到羅斯福新政的重大意義及羅斯福總統的才干和氣魄,但是評判歷史人物一定要全面、客觀。馬星野的《美國新政成績之總檢討》中提高羅斯?!坝腥苏f他是個獨裁者,革命家,會推翻美國現行政治制度,有人把他比作希特勒、墨索里尼、斯大林…”而費孝通在《20世紀的危機與羅斯福》一文中又說“我們得感激羅斯福,因為他找到一個最溫和代價卻最小的解放方案來應對現代社會秩序?!睂W生在評價歷史時便不能聽信一家之言,要結合時代背景,善于運用歷史的眼光,了解這個人物在特定歷史時期的作為,也要了解他在歷史長河中發揮的作用,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才能做到綜合全面的分析。
高中歷史中的史料教學是應對新課改高考的必然結果,也是教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感悟歷史的必然要求。新課改之下,教師要不斷探索適合史料教學的教育方式,不斷反思教育中的得失,使學生更好的吸收和利用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能力,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更重要的在學習歷史中學會獨立思考和自主評價,學會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待問題。簡而言之,歷史教學應基于《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及教材,將史料教學滲透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更多知識的同時開闊思維,懂得探究,提高整體的歷史素養,也增強歷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紅微.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的探索及反思[J].現代教育科學,2012,(06).
[2]溫暖.新課程下史料教學的重要性和運用策略初探[J].教海探航,2018(06).
[3]張存宏.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他山之石”——關于史料教學的思考之二[J].揚州大學學報,2015,(S1).
[4]柳付全.高中歷史教學中發散式教學的應用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市莘縣莘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