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華

【摘要】目的:分析應用人文關懷理念在ICU患者護理中的效果。選擇80例重癥患者分為兩組,各40例,觀察組采用人文關懷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焦慮和抑郁評分。結果:觀察組護理態度、護理質量、護理管理及護理技術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焦慮和抑郁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結論:重癥監護室內進行人文關懷護理能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改善其焦慮和抑郁,對促進護患關系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人文關懷;重癥監護室;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0-153-01
重癥監護室(ICU)在醫院治療中是極為特殊的病室,病人在監護期間必須要受到最全面的護理看護。不管是從治療上還是護理上,重癥監護室患者的治療和護理難度顯著高出普通病患許多,人文關懷理念主張將人文元素融合到醫療工作中,為重癥監護室患者提供更加科學的護理方案。為了提高重癥監護室的護理效果,降低和消除重癥患者的抑郁焦慮狀態,提高護理滿意度,本文對人文關懷在重癥監護室中的護理應用效果進行了觀察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ICU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納入標準為患者意識清醒,能配合正常醫療過程,排除精神異常、昏迷及語言溝通障礙患者,分為兩組,各40例。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0~90歲,平均(65.3+28)歲;行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術者2.3例,行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者17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41~89歲,平均(66.1±27)歲;行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術者22例,行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者18例。 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治療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轉科前或轉科即刻關懷護 ICU一般收治病情嚴重、時刻存在生命危險的患者,為了便于管理,不允許患者家屬進行陪護,所以患者入住ICU后,其心理會發生極大變化。因此,在患者進入重癥監護室前,護理人員就應該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關懷護理,主要內容包括將重癥監護室的基礎設施、治療流程、護理方法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介紹,還應介紹相關的注意事項,需要向患者強調一個健康、向上、平和的心態對治療的影響,讓患者能夠進行自我調節。
1.2.2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治療環境 ICU有別于普通病房,一般是開放式,且各種儀器設備的運行聲加上患者呻吟聲等,患者易出現精神壓力過大、睡眠不足等心理和生理變化.且患者家屬不能時刻陪伴其左右,極易產生孤獨情緒。為了更好地提高治療效果,護理上在日常工作中要避免大聲喧嘩及談笑風生,切忌談論患者病情危重及家屬所作的負面決定;在不影響正常工作情況下,病房的光線要柔和,盡量保持儀器聲音低微。根據患者喜好及病房的實際情況,給患者播放一些輕松愉悅的音樂,或放置一些報刊雜志,從而消除患者的孤獨感,同時盡量在有限的探視時間內告知患者家屬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
1.2.3 規范護理人員的日常行為 護理人員在患者及其家屬面前注意保持良好的工作形象,避免浮躁、輕佻及對患者的病情妄加評論,提高患者對醫務人員的尊敬程度。在護理工作中要做到準備、有效和迅速,盡量減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人員的認可度及對治療的信心:避免在患者前接打私人電話,注意工作態度和語氣,在進行有創性操作前與患者進行詳細的溝通,取得患者同意,消除患者負面心理。
1.2.4 提高基本護理技能 在提高基本技能方面,護士要切實地落實各種基礎護理服務,需要將重癥護理落到實處。除了常規的口腔護理、眼部護理、皮膚護理等,還要重視衛生清潔等,每日清晨為患者擦臉,睡前擦臉和擦腳,有出汗的患者,幫助擦身;保持患者床單的整潔干凈,避免和減少交叉感染。
1.25 離開ICU的人文關懷患者符合轉入普通病房治療的條件,醫生同意患者轉科治療是重癥監護患者治療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標志,此時護理人員可告知患者家屬其病情已趨于平穩,目前已解除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狀態,同時使用平車護送患者進入普通病房,與普通病房護理人員詳細交班,與患者家屬溝通護理注意事項。在患者出院后進行積極主動的隨訪,了解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做好健康教育指導。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護理態度、護理質量、護理管理及護理技術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焦慮和抑郁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ICU傳統護理模式中.護士總是將大部分精力放在患者生命搶救和病情監測上,忽視了患者心理和情緒的變化。本研究從患者轉科前或轉科即刻開始進行人文關懷護理.在患者住院期間為其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治療環境,同時規范護理人員的日常行為,并加強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而且在患者離開ICU轉入普通病房時,同樣進行有效的人文關懷護理。發現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態度、護理質量、護理管理及護理技術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且住院期間焦慮和抑郁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綜上所述,ICU內進行人文關懷護理能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改善其焦慮和抑郁,對促進護患關系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苗文武,賈海鷹,賈雪.持續性人文關懷在ICU護理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1):255—256.
[2] 吳瑩,馬賽克,吳圓圓.ICU護理中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應用探究[J].健康必讀,201.1,lO(10):1.27.
[3] 周玲玲.人文·人文精神[J].中國校外教育,2009(1)3.
[4] 張秀偉,姜安麗.護理人文關懷概念的研究現狀與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6):540 543
[5] 周軼鵬.持續性的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健康必讀,201 1,10(1.2):168.
[6] 龐靜,單秀連,金艷鴻,等.重癥監護病房患者的心理壓力分析與護理[J].現代護理,2007,1.3(33):3205 3206.
[7] 王芳.持續性的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36):17—18.
[8] 陳婉晨.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叨.健康必讀,201.2,1.1(10):406.
[9] 高玉珍.營造人文關懷氛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J].西部中醫藥,201.2,25(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