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凱峰
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深入實施下,數學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給學生埋下一顆智慧的種子,通過科學合理創設教學環境,妙設巧引,構筑空間,給予學生生趣發思,引領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之中,也讓課堂教學真正凸顯效果和價值。
關鍵詞:情境;樂趣;思維;空間;有效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成為教學的核心,教師從備課到授課到課后延伸等各個環節都需要精心、精研、精準,同時作為孩子眼中的“工程師”,教師必然需要悉心觀察學生上課習慣、態度、情緒,從而有的放矢對學生開展共性與個性同步發展的教學策略,數學原本就比較枯燥,但是化枯燥為有趣,變被動為主動,需要教師的巧設妙引,從而在良好的數學教學氛圍中培養小學生的發現觀察、思考探究的習慣,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把原本平淡的課堂,變得生動,富有樂趣。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做一些初步探索。
一、愛是課堂的基調
曾有人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聽上去似乎帶有偏見。但是,學生之所以能夠投入聽講,愛上數學,首先就是教師所賦予的一份愛心。小學生學習數學本身就是打基礎的階段,其認知水平有限,需要教師的耐心,也需要教師在其學習之中給予寬容之愛,并能夠采用柔和的循循善誘的方式,對于培育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起到重要作用。如,教學“8和9的認識”一課時,在導入階段,教師循循善誘,發自內心地運用語言藝術引導學生,上課伊始,教師拿出一把尺子,并且告訴學生,尺子是我們生活中的好朋友,大家一起讀一讀,1,2,3……數完之后,教師用問題引導學生,“剛才我們是怎樣數的數?”學生說,“從小到大,一個比一個大。”教師不失時機地稱贊道:“總結得很好,獎勵這位學生一個我自己做的標有1-9藝術數字的小貼畫。”如此,從小到大的讀,從大到小的再讀,再到大數與小數的對比,教師一邊啟發,期間留出空間一邊給予積極思考、回答正確的學生獎勵小小的自制貼畫。巧妙引導,適時適度肯定與鼓勵,讓學生品嘗到了學習的樂趣,在慣常的課堂上,可以說師生的互動大多是純語言的交流,這個課堂教師將自制物品作為對學生的評價與表揚,體現了課堂評價的多元化,也體現了教師的一種授課智慧,一方面是獎勵的物品,另一方面里面還包含有這節課學習內容,學生從中體驗到快樂,從而樂于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教學任務。寓教于玩,寓教于樂。在這些獨具匠心的安排和設置下,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教師對學生的愛。
二、趣是課堂的“作料”
這正像贊可夫所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已經成為了教師的共識和不斷打造的教學空間。誠然,利用趣味游戲,或者是故事滲透,亦或是一些趣味競賽活動等,都是做足了“趣”的文章,殊不知,熱熱鬧鬧背后究竟教學效果是否達到,是否能夠與預期的目標相一致,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教學中的趣味引導,不僅巧在“設趣”,還要把控好時間,更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相融,不是為了表面的熱鬧,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的是學生的吸納、了解、理解數學知識的程度。每一名學生都是發現者和探究者,關鍵在于教師利用趣味教學來按下他們身上這部分潛力的按鈕。在教學相遇應用題時,怎樣讓靜態的文字變成動態的真實的“原型”呢?教師創設了由學生扮演列車等的游戲情境,這一情境完全改變了靜止不動的陳述,將數學文字變成會“動”的形態,自然會增加一份趣味,也會讓學生產生新奇感,并能夠從實際演繹中理解數學知識。由兩名學生扮演前行的列車,在教室的前后通道口設置站點,讓行走的兩輛列車相遇,期間還會響起汽笛聲。這種身臨其境的體會和演繹,能夠改變學生的思維定式,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準確性,一方面讓沉悶的課堂有了生氣,另一方面激發學生探究欲望,使學生心情愉悅地進入到相遇問題的學習之中。
三、疑是課堂的沸點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疑點能夠成為整個課堂的精彩之處,教師搭建平臺,讓學生產生的疑點,能夠通過合作交流、討論探究實現問題的清晰化和條理性,從而在爭辯中辨明問題,在爭辯中說清道理。教師可以允許學生大膽暢談想法,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據理力爭”。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民主的和諧氛圍,給予學生質疑問難的思維自由,敢說、敢想、敢探究,學生的質疑能力的培養也需要教師的循循善誘的引導和幫助,才能夠讓學生疑中有奇,奇中有智。同時,教師還在于引導學生會質疑,在數學知識的關鍵處,在困惑產生的疑惑處,在情境創設的發現中,在弄清算理的過程中,在解題思路的分析中,疑問可以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存在,鼓勵學生捕捉和發現自己的疑點并及時提出,既可以正面問,也可以反面問,角度多變提出疑問。學生也可在大家集思廣益下共同解決疑惑,也可以在教師的點撥下自主探究、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實際上,在各個環節中學生會產生不同的疑問,會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從而切實能夠解決數學問題,并為接下來的學習掃除障礙,同時也能夠構筑更為豐富的數學知識體系,從而能夠在新舊知識的靈活運用、遷移以及發散思維中提高數學解題技能。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妙設巧引,構筑空間,讓學生能夠充分調動思維,運用智慧去探究疑問,獲取新知。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