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霞
摘要:所謂生成,是指學生在獨立思考過程中提出自己疑問的過程,或指學生個體在與同伴及老師的互動交流中突然拼發出問題的過程。生成性教學不是自由教學,不是學生主宰課堂,不是否定預設。
關鍵詞:閱讀;生成;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16-0254-01
教師對小學閱讀教學有正確理解可以為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提供理論基礎,使閱讀學習有效的步入到課堂之中。通過現階段小學閱讀教學發現,教師往往會采取小組閱讀的形式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往往都是讓同桌或者前后桌為一個學習小組,這種小組形式徒有其表,而沒有真正的效果。作為教師應該清楚,小學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對突破教學重難點并沒有非常明顯的效果。實際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其作為一種文化來面對,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途徑。
1.生成性教學不是自由教學
生成性教學極力反對把學生的思考限定在自己的預設范圍之內,不敢讓學生有所突破。這是對學生思考主動權的扼殺。教師要把思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課堂的活力來自學生動態的發展,教師本應緊緊抓住課堂教學中這種"動態生成"的因素,使之成為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的催化劑。但如果認為課堂的"活力"就是追求唇槍舌戰的辯論場面,而教師僅是坐山觀虎斗的旁觀或輕描淡寫的點撥的話,那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未免太隨意、太自由了,這只會把我們學生帶入到一個死胡同里去。
2.生成性教學不是學生主宰
課堂作為新課堂教學的亮點,生成性教學解放了教師,解放了學生,解放了教材。但也應指出,生成性教學不是讓學生有什么說什么,想到哪說到哪兒,不是隨心所欲。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但絕不是學生主宰課堂。因為語文課堂教學出現的某些看似熱鬧、活躍的課堂氣氛,其實缺失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3.生成性教學不是否定預設
預設是教師在課堂教學前對教學內容的設計、安排,它是備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了預設,才知課堂教學的目標;有了預設,才知課堂教學活動展開的順序;有了預設,才知教師是否完成了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也只有預設教師才會深入地解讀文本,而教師解讀文本時體驗、感悟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預設和生成的質量。因此,預設的保證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正是有了預設,我才深深懂得教學。只有教師在預設過程中盡可能的對文本、學生動態形成進行多種考慮,才能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做到游刃有余,讓學生在一定的氛圍中出新思想,新創意,新觀念,新問題。因此,教師應把"精心預設"看作是課程實施的一個起點用心捕捉教學中的"及時生成",如果沒有預設,即使課堂出現了活躍熱烈精彩的場面,學生也終究是一只沒有翱翔功能的公雞,永遠無法展翅高飛于藍天。
參考文獻:
[1]?徐春芬.小學閱讀教學中動態生成的反思及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06,(5):57-59.
[2]?吳清晰,楊翠林.基于學情分析的高中英語小學閱讀教學有效策略[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8,(8):32-35.
[3]?張艷."錯誤"讓思維無限延伸[J].語文天地(小學版),2018,(7):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