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程晨
摘 要: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為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與機遇,在促進經濟市場多樣化發展的同時,也對民商法的研究與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就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民商法的創新展開分析,首先對現階段電子商務發展進行了簡要介紹,包括信息溝通、電子合同、合作前手續以及合同履約等,并進一步提出了界定電子商務民商事主體、安全認證與仲裁機制等民商法創新途徑。
關鍵詞:民商法;現狀;發展方向
0引言
電子商務是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綜合發展與普及的產物,對著市場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電子商務逐漸成為了一種新型的市場交易方式。隨著電子商務的成熟,我國社會經濟整體也獲得了較為顯著的提升,為人民的日常生活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發展過程中,由于銷售主體、銷售環節、交易環境等的大幅度變化,需要民商法的有效跟進。針對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民商法中相關細節的改進、調整與創新具有極大的必要性。
1民商法中信用概述
在我國的民商法中,信用是一個十分廣義的詞匯,沒有明確的界定,主要是靠人們來自覺的遵守。信用能夠在民商法中體現,主要是通過商品來表現出來,實現了實踐意志和能的展現。在我國新時期的商業市場中,信用逐漸轉換為一種隱性的資本,因為一個企業如果信用良好,就能夠引來很多的投資以及顧客,對于企業本身的發展以及企業內部的協調發展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民商法中的信用指的是對民事主體的信賴和評價;另一方面,民商法的信用指的是民事主體需要履行的義務。總之,在我國的商業市場中,信用體系的構建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因為信用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信用體系在實行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但是信用體系的構建又是必不可少的。人們應該明確信用在民商法的具體概念,實現民商法法律地位的提升。
2我國民商法的應用現狀
我國民法和商法都有獨立的法律體系,對于保障公民和企業等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目前來看,我國當前民法和商法都形成了較為系統完善的制度體系,具有一定的規模,在處理民商事問題時,可以借助相應的法律規定作出必要的管控和調節,對保障我國民事和商事秩序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同時,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我國的民商法也在不斷發展完善,積極立足客觀實踐,不斷加以改進。但是,從目前來看,我國當前的民商法體系建設仍然有很多問題等待解決,并沒有形成非常系統完善的典制,缺乏完善的法律體系,一些法律內容還存在不協調的情況,一些法律法規還具有一定的行政化傾向,使得法律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合理的發揮。而在新的發展背景下,我國社會、經濟等方面不斷發展和轉型,在面對新出現的問題時,我國繼續采取民法和商法并行的模式,雖然針對一些問題有相應的完善了的民商法法律法規,但是仍然不是非常成熟,并且民法和商法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在當前二者的聯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強化“民商合一”,是我國民法和商法發展的重要趨勢,眼下民法和商法的有機統一效果還不是非常好,亟待進一步完善。
3電子商務的發展分析
3.1信息溝通
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良好的信息溝通,是交易促成的必要前提。消費者的采購活動以自身需求為基礎,例如,消費者以自身使用需求與經濟狀況為基礎,對商品質量與數量提出相應的采購要求,進而制定簡單的采購計劃,然后在互聯網等渠道所發布的商品以及網絡反饋等信息來選擇適合的經營者。而經營者方面,則需要利用自身產品定位來確定商品價格與營銷方案,以便能夠為商品尋找到適合的消費者,在營銷方案制定這一部分,經營者還應對國家相關市場政策有一定的了解,確保營銷方案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只有信息溝通得以良好實現,才能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交易的順利達成。
3.2電子合同
電子商務中,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合同簽訂一般都是利用電子數據交換,這種電子合同的簽訂方式,使交易過程達到了充分簡易化的效果。在合同簽訂之前,經營者與消費者應嚴格遵循誠信交易的原則進行相關談判與協商過程,交易雙方要以理智的頭腦,細致分析有可能影響交易的商品數量、商品質量、付款方式、貨品運輸等因素,在明確商品發貨與到貨的具體時間與地點的前提下,進一步協商違約條件與索賠條件等事項。簽訂電子合同,經營者與消費者雙方充分利用互聯網等電子商務的載體,對雙方的義務與權力進行有效協商,最終確定合同內容,簽訂有效地電子合同。
3.3合作前手續
電子商務交易初步達成之后,需要進行合作前手續辦理,這一環節是在合同履行之前,可能存在的問題包括工商、資金、保險、運輸、稅務等,需要經營者與消費者對其進行有效協商,明確交易雙方需要承擔的義務與享有的權利。此后,交易雙方還需選擇適當的電子商務形式來交換交易票據,只有相關手續完備,才能開始進行商品配送,并完成整個銷售過程。
3.4合同履約
電子商務中的經營者,同樣需要為產品的儲備、組織等辦理相應的手續,如報關、商檢、保險、稅務等。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涉及到交易過程的第三方服務商,即快遞公司,經營者利用快遞公司的外包裝將商品運往消費者的收貨地點,而經營者與消費者都可以利用自己的互聯網終端,實時監控物流狀態;此外,銀行與其他機構在合同履約的過程中,會幫助完成電子商務的付款活動,以法律保障為基礎,暫時保管交易款項,并以最終交易完成或交易解除為依據決定最終的款項去向。
4電子商務發展進程中民商法的創新途徑
4.1界定電子商務的民商事主體
電子商務這種交易方式的實現,涉及到經營者、快遞公司與消費者,由此能夠看出電子商務主體與民商事主體之間存在一定差異,進而對電子商務的合法運行造成了一定的制約作用。對電子商務中的民商事主體進行重新界定,首先需要確立的是民商事主體的地位,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新型的民商事主體的權利與義務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在民商法中對其進行重新界定與說明,才能促使其盡快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環境與步伐,降低電子商務糾紛的發生率,推動電子商務穩定發展。
4.2安全認證
互聯網實施電子商務交易實現所依賴的重要工具,經營者與消費者利用互聯網實現經濟活動與經濟交易,促使互聯網的普及范圍越來越廣,應用成本越來越低。在電子商務中,一方面,互聯網能夠為交易活動提供極大的便利,經營者與消費者雙方都可以足不出戶,就完成自己的經營需求與采購需求,節約了大量的經營與采購成本;另一方面,這種全程在互聯網上進行的交易方式,其網絡安全風險影響了交易風險的大幅度提升。在電子商務中,交易雙方信息存在虛構的可能,由于雙方互為陌生人的交易狀態,交易隱患為交易的順利性與安全性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風險,對經濟活動雙方的經濟利益與合法權利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害。在此種電子商務環境下,民商法的創新必須充分結合互聯網的時代特性,充分了解時代發展特性與發展需求,以民商法的廣泛適應性為創新目標,通過相關立法事項,完善民商法的安全性,對交易主體的網絡安全進行全面保障。
5結語
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我國民法和商法之間的聯系會日益緊密,需要對二者做進一步地規劃和完善,以此來解決客觀問題。在完善過程中,要轉變傳統法律理念,超脫立法的約束,構建更為完善的機制,以此來提升民商法的客觀指導價值。
參考文獻:
[1]鄭建秋.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民商法的創新研究[J].法制博覽,2016,(35):274.
[2]陳雨晴.探析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民商法的創新[J].經貿實踐,2017(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