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煥宜
摘 要:自從新課改制度推行后,開始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已經成為教育人員關注的重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育人員開始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研究,全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并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本文闡述了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的要求,并分析了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在此條件下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研究
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接觸更多知識的初級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占據著小學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通過數學教學,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數學知識有比較抽象,很難讓學生完全掌握,久而久之會讓學生產生恐懼心理甚至厭惡數學。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親自參與到課堂中,體會數學的魅力,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的要求
1.1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
對數學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時不能脫離實際生活。因為小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比較弱,他們的學習內容都是一些基礎,并且和生活都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法創新時應該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并結合實際生活,才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1.2明確數學教學的目標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最先要完成的就是確定教學目標,在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還能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
2.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小學的數學教師專業性不強
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上,數學教師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關系著學生是否能真正理解課堂知識。由于小學教育的內容比較簡單,因此小學教師的專業水平普遍較低。在數學教師教學過程中,對于高年級的一些理論知識不知該如講解,因此不能真正將理論本質的知識完全講述給學生,造成學生沒有從根本上理解知識點。另外,在教學手段上,小學的數學教師缺乏思想上的引導,畢竟學生需要正確的引導方式學會獨立思考。可見,小學教師普遍缺乏知識和教學手段的專業性。
2.2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度低
根據調查研究表明,小學階段的學生討厭數學的人數比例仍占大多數。對500位小學生進行數學喜愛度的調查結果表明,4.1%的學生表示非常喜歡,3.6%的學生表示比較喜歡,3.7%的學生表示一般,15.8%的學生表示不喜歡,72.8%的學生表示討厭數學[1]。可見,大部分學生偏向于討厭數學,這就對數學核心素質的培養造成重要阻礙。
2.3缺乏思維訓練的機會
在數學教育中,思維訓練是一重要內容。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思維的訓練,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并沒有貫徹這一理念。為了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給學生灌輸知識點,在遇到思考題是,教師僅僅給幾分鐘讓學生思考,然后馬上給出解決方案,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并沒有得到訓練。
3.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
3.1通過多媒體設備創造情境教學
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知識更加抽象,更加考驗學生的邏輯思維,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難度比較大,對給學生帶來學習上的困擾,從而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不可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造成教學質量不佳。針對這一問題,數學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增強數學的文化感染力。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興趣教學法,教師可以通過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在課堂上創造課堂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不一樣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2]。例如,在“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以動畫的形式播放關于該章節的教學視頻,讓學生根據視頻中的展示,發現分數的特點,教師根據視頻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以及延伸更多的知識點和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從而生深入的理解分數的定義。這種教學方式增強了數學文化的感染力,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興趣。通過情境教學,學生對數學知識能有更生動的理解,并享受學習數學帶來的樂趣。數學概念的知識本來就比較枯燥、抽象,不利于小學生理解其本質,因此通過多媒體設備創造情境能讓學生更直觀的看到數學規律,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2分組合作的教學模式
首先,合理將學生分組是合作學習模式正常進行的基礎。在進行分組前,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性格和學習情況有十足的掌握,將學生均勻分配,確保每個組的實力都不相上下,并且每組人數不低于四個人,不能高于六個人,根據這些情況科學合理的分配學生,將學生進行分組學習。在學習“數據與統計圖表”這一章節時,有課題學習內容部分,“關于‘初中生最帶看的電視節目的調查”,教師根據這一課題內容將學生分為6組,每個小組5名學生。小組組長需要進行任務分配,誰負責制作問卷調查?誰負責發放問卷?誰負責統計數據?誰負責制作圖圖表?誰負責課堂總結?通過合理的任務分配,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能夠從中找到數學的樂趣。其次,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互動溝通。在數學教學課堂上,合作學習應該貫穿在整個課堂中,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學習內容。在上課前,教師可以將任務目標分發到各組,以競賽的形式讓各小組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并作出解決方案,供教師評判。例如在進行“幾何圖形”這一章節的內容學習時,教師在上課前將學生合理分組,采取合作學習的模式,提高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認知。在分組學習時,教室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所見,例舉出圓錐形的物品。并讓各小組將舉出的實例總結匯報,然后盡到學生理解幾何圖形的理論知識,以及幾何圖形的種類,并且舉出更多圖形的實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結合身邊的例子進行教學。最后就是教師評價階段。在傳統數學教學方式中,教師評判學生成績的情況大多是通過分數來表現,而沒有給予學生客觀的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所長有所短,如果僅僅只用分數評價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為了實現素質教育,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多方位發展,而不是僅限于數學成績。通過分組學習,教師能觀察到學生的優點和缺點,并能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成績以及幫助學生建立自心。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擅長函數,有的學生擅長立體空間。因此在進行教育是應該從學生的整體情況出發,對其進行客觀公平的評價[3]。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必須結合小學生的特性,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黃小華. 新課改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研究[J]. 教育界, 2017(4):71-72.
[2].趙宏麗, 邵麗艷.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J]. 亞太教育, 2016(1):22-22.
[3].鄧金蘭.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研究[J]. 開心:素質教育, 2017(1):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