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亮
摘 要: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突飛猛進的發展,能源緊缺和環境污染已成為影響汽車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未來汽車發展的主要趨勢,本文章從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淺談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走向,為高職教育專業選擇提供參考。
關鍵詞:環境污染;可持續發展;新能源汽車人才培養
1.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當前,世界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面臨三大挑戰:能源供應和能源安全、區域性的空氣質量及全球性的氣候變暖。車用能源及動力系統的節能環保是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和首要問題,能源多元化、車輛節能與輕量化、排放清潔化、動力電氣化是汽車產業發展的趨勢。因此,使用過程具有零排放、低耗能等優點的電動汽車,成為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新方向。
盡管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起步較晚但起點較高,涌現出比亞迪、江淮、北汽等純電動及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已獲得市場廣泛認可,再加上各部委已經出臺的《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等政策的大力支持,可以預見的是三到五年,我國市場上的新能源汽車將達到相當的規模。而作為汽車產業的后服務市場,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能培訓及認證工作也必須緊跟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步伐,以適應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猛發展。因此,開設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勢在必行。
2.專業人才需求分析
隨著新能源汽車系列扶持政策出臺,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力發展,將帶動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需求的持續走高,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已被國家教育部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定為第一批急需和緊缺人才。
市場調查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的需求,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成熟及推廣應用的步伐的逐漸加快,各大汽車品牌均推出新能源車型,在國家及各級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及企業的扶持力度的加大,在充電系統和配套體系的快速安裝及成形,可以預見新能源汽車正快速走進千家萬戶。按照汽車擁有量與維修人才需求量的比例關系,未來幾年,全國對新能源汽車中高端維修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的缺口巨大。
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也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新能源汽車制造行業,另一部分指的是新能源汽車應用市場。因此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的工作范圍主要有新能源汽車的制造、新能源汽車檢測、維修等工作。并且新能源汽車的構造和技術與傳統的汽車具有很大的不同,對其專業人才的技能素質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
目前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需要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素質:一是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應該具有較高的電子技術,了解先進的節能材料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并且新能源汽車還涉及一些電池管理等電力驅動裝置以及一些電力控制和智能技術,因此汽車專業人才也應該具有這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二是不管是傳統的汽車還是新能源汽車在使用的過程中都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汽車維修環節并不可少。對于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技術人員而言,不僅需要掌握傳統汽車維修技術,還要具備對新能源汽車進行維修的資格證,同時還要根據新能源汽車的需求,要具有電工專業方面的技術。新能源汽車維修相比傳統汽車而言,對維修人員專業技能要求的更高,因此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人才不僅需要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具有良好的實踐能力。三是新能源汽車在結構設計上以及動力原理上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其作業的方式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目前新能源汽車涵蓋了眾多新科技,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技術性,這也導致新能源汽車維護保養也具有較高的技術性要求。因此在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不僅要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還要賦予學員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使其能緊跟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
3. 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措施
新能源汽車產業專業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就是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以市場發展需要為引導,以培養學生新能源汽車專業崗位技能為目標,通過專業的課程設計、教材建設、教學模式選擇等方式,實現職業院校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3.1 結合市場發展,專業課程教師要不斷提升實力
上文中已經提到新能源汽車涵蓋了較多的先進技術,并且技術的應用范圍比較廣,涉及了眾多的信息技術、電化學技術、電工電子技術等知識。因此要提高職業院校對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首先應該就要保證教師的專業素質符合當代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需求。這也就要求汽車專業的教師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充分掌握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動向,并且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藏,完善自己的知識架構。同時專業課程的教師還要深入新能源汽車企業去學習,通過實際調研,掌握現代生產方式,并且了解企業實際崗位能力標準,為專業人才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的引進新技術,提高教學內容的實效性。還要對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的反思,提高本身的教學能力。
3.2 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校企深度合作可以有效改變傳統教學中合作范圍小、專業信息來源渠道窄、合作“校熱企冷”、校企人才培養標準不同一等弊端。所以,職業院校應與新能源汽車生產、使用企業通過共同構建人才培養機制,共同開發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和評價體系,共享教學培訓資源,合作開展工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等途徑和方法,進一步深化和擴大校企間人才培養的合作內涵和合作范疇,以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
3.3 依據產業發展需求,加快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依據,也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基礎,在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中也不例外。并且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發展,提高汽車專業教材的實效性、加快新能源汽車技術專門教材的開設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職業院校要依據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以及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要求為根本,對教材學習內容進行有效的安排,并在教材內容的排列上還要依據由簡單到專業化的規律,使內容不斷地深入,使教材能夠滿足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同時,其教材內容還要符合一體化教學需求,滿足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的綜合性要求,不僅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還要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提升自己專業水平,促使學生自我成長。
3.4 依據人才培養規律,構建專業課程體系
新能源汽車的所涵蓋的專業知識較多,因此要求從業人員的知識儲備要求也比較高。因此,為了滿足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需求,必須對其專業課程進行科學的構建。在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職業發展能力需求為根本,以崗位職業需求為標準,構建專業課程體系。首先,在課程體系的構架過程中,要相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崗位需求進行實際調研,并且明確新能源汽車對各崗位能力的要求;其次還要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對崗位能力需求進行層次上的劃分,并將其理論化,與教學能容相結合,從而合理確定課程體系,幫助學生在完善的課程體系中進行良好的職業能力培養。
總之,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研發人才缺口大,技術人才比例失衡,后市場人才遠遠不能滿足現實要求,具體反映在低層次的技術人員過剩,而介于技術工人和工程師之間的高級技能人才缺乏,高級技工數量少且年齡大,中級技工數量不多,青年技工尚未成熟,相當比例的技術工人文化層次低,操作水平不高。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對新能源汽車職業教育的要求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