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輝
摘 要:深圳市于2018年10月正式印發《深圳市公共書吧建設方案》,深圳市公共書吧的建設是推進全民閱讀的有力舉措,本文首先介紹了公共書吧建設的意義,其次描述了其特點,最后從公共書吧推進全民閱讀獲得了幾點啟示:樹立了書吧行業的典范、加入深圳市“圖書館之城”統一服務平臺、推進閑置書籍循環利用、以公眾需求為服務導向、扶持實體書店的發展,希望可以對公共書吧建設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全民閱讀;深圳市;公共書吧建設
溫家寶總理說過“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書籍是不能改變世界的,但讀書可以改變人,人是可以改變世界的。”但是我國的民眾閱讀率卻是十分令人堪憂的,尤其是中青年人群,對知識的需求應該處于較高時期,然而閱讀書籍的意愿并不強,所以,為了提高全民閱讀水平,增強國民的文化素質與社會文明程度,讓知識可以成為國家的競爭優勢,政府高度重視全民閱讀工作,并將“全民閱讀”連續6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作為改善民生的重點工作之一加以推進。3月28日,《廣東省全民閱讀促進條例》通過審議,將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全民閱讀在廣東首次立法,《條例》規定“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為公眾提供便捷高效的借閱服務,逐步實現與本行政區域內其他圖書館、全民閱讀服務設施之間圖書的通借通還”,深圳公共書吧內設的圖書借閱區,就是對該規定的具體落實舉措。事實上,深圳在2016年4月1日就已經有了自己的閱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全民閱讀促進條例》,深圳市政府也是基于全民閱讀的背景下,大規模興建公共書吧,提升基層文化服務品質與效率。
1.深圳市公共書吧建設的意義
1.1推進全民閱讀
各政府部門積極推進全民閱讀計劃,近些年建設了很多公共圖書館、公共書吧、社區圖書角等惠民工程,全民閱讀慢慢的滲透到了普通民眾的生活中去,獲得了良好的群眾基礎,民眾對于全民閱讀重要性的理解也愈來愈深刻。民眾的閱讀需求與政府的閱讀供給正處于“磨合”的時期,深圳市政府公共書吧的建設,力圖推進全民閱讀實踐,推進國家的文明進程。
1.2立足街道、服務街道
街道作為特定區域居民的共同生活圈,是社會基本的構成單位,街道文化建設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有效手段,在每一個街道建設公共書吧,以街道為單位推廣全民閱讀項目,這對于提升周圍市民的文化水平、提升精神境界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書吧是以街道為單位建立的,要立足街道,找到街道群眾最根本、最迫切的文化需求,進行相應的文化資源供給與服務供給,將公共書吧的社會效益發揮到最大化[1]。
1.3弘揚正氣、文化至上
公共書吧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在公共服務體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是提供文化服務中最易實施、效果最佳、最具文化價值的事業。公共書吧的建設以發展與傳承傳統文化為基準,提供閱讀場所、休閑場地,舉辦豐富多樣文化活動,激發市民的閱讀興趣,提高市民的文化水平,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推廣。
2.深圳市公共書吧建設的特點
2.1以點帶面,免費開放
深圳市公共書吧采取“一街道一書吧”的建設理念,選址方式基于鬧中取靜,市民只要有閱讀需要隨時隨地都可以走進公共書吧,靜下心來,感受書本的魅力。公共書吧除了有圖書閱讀區、童書館以外,還有沙龍活動區、藝術展覽區、文創精品區等,它們類似于分散的小型圖書館,遍布在城市之中,對市民免費開放,豐富了城市市民業余文化生活,不僅起到了文化傳播的功能,同時具備了休閑娛樂的特性。
2.2有效補充公共圖書館
簡約型公共書吧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藏書體系,雖然藏書的數量遠低于公共圖書館,但它的圖書借閱區對公共圖書館起到了很好地補充作用,公共圖書館的圖書種類豐富,品種齊全,但是有些書籍的利用率比較低,公共書吧可以幫助圖書館書籍在不同地域間流通,提高藏書的利用率。并且它同時具備“公益”與“經營”的雙重屬性,在今后發展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地域的人群特點進行分類館藏,更科學地滿足讀者的需要,使資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2.3創新主動服務模式
公共書吧打破了傳統的被動服務模式,將圖書館“搬”至公眾身邊,以“一街道一書吧”為原則建立,基本形成覆蓋全市的“十五分鐘閱讀圈”,為特定區域的讀者服務,創新主動服務模式,定期進行圖書更新,舉辦公益活動,全心全意服務讀者,以新的組織形式建立公共圖書服務體系。
2.4政府的重視與支持
深圳市公共書吧的建立,拓寬了公共圖書館的業務覆蓋范圍,對傳統服務模式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深圳市政府不斷加強對于城市書吧建設的重視程度,計劃在全市建設公共書吧100家以上,其中市屬26家以上,區屬74家以上,并將書吧分成三類,一類書吧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藏書30000冊、圖書更新率3000冊/月;二類書吧600-1000平方米、藏書20000冊、圖書更新率2000冊/月;三類書吧30-60平方米、藏書10000冊、圖書更新率1000冊/月。深圳市出版發行集團及所屬企業負責投資建設公共書吧,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作為準公益文化項目,公共書吧由政府免費提供公共設施空間并給予適當補助。
2.5 項目質量高標準
公共書吧的建設制定了統一的服務標準與規范,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著力解決公共文化設施不均衡問題,逐步形成覆蓋面廣、可及性強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在項目統籌、管理、監督等環節各部門都進行了明確的分工,他們共同的目標都是保證書吧項目順利推進,確保書吧建設的質量,即使書吧建成以后,也要進行不斷地跟蹤,提高服務的質量。
3.公共書吧推進全民閱讀的啟示
3.1樹立了書吧行業的典范
深圳市公共書吧模式無疑是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一區一書城、一街道一書吧”的戰略布局給全國公共書吧的建設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深圳市公共書吧模式,體現了深圳創新型城市的特點,符合中央領導關于推進全民閱讀的理念與思路。公共書吧在經營思路、運營模式、把控成本等方面為書店、圖書館轉型,融合商業模式和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深圳市公共書吧建設的成功經驗具有可復制性,值得其他城市進行學習[2]。
3.2加入深圳市“圖書館之城”統一服務平臺
公共書吧將使用全市圖書館統一的中心管理系統以及通借通還設備,借閱區的圖書與深圳市“圖書館之城”成員館的圖書將實現通借通還,給公眾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圖書館服務。另外,數字資源與本行政區域內其他閱讀設備終端互聯互通、共享共用,市民通過VPN 可以在線搜索全市圖書館的電子資源,資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圖書館運營成本得以降低,可謂一舉兩得。深圳市圖書館的公眾號,將館藏檢索、電子閱讀、深圳文獻等同步到微信上,還可以直接搜索深圳市所有圖書館的位置、接收資訊等,為忙碌的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務。
3.2推進閑置書籍循環利用
雖然政府為公共書吧的建設提供了很多的支持,但是作為公益性文化項目,想要致力于長期推廣全民閱讀行動,提升國民文化素質,這就需要有長遠的眼光,社會多方的參與會保證項目的持久性。首先,公共書吧可以征集市民的閑置書籍,提高公共書吧館藏書籍數量;其次,可以發動街道與社區,對公益捐書活動給予支持,在社區內積極宣傳公共書吧;最后,還可以招募愛讀書的志愿者們,投身于公共書吧的管理服務中去,節省更多的人力成本,讓公益之路可以走的更遠。
3.3以公眾需求為服務導向
公共書吧的建設就是為了更好的推進全民閱讀,所以書吧的建設要以公眾的需求為服務導向,《廣東省全民閱讀促進條例》條例中,充分考慮到了未成年人、外來務工人員、老年人和殘疾人等需要被重點關懷的群體的閱讀需求,對重點群體閱讀促進作了規定。比如,考慮到促進未成年形成良好閱讀習慣尤為重要,條例規定,有條件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場所應當根據未成年人特點提供閱讀資源,開設閱讀專區和開展閱讀指導培訓,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的閱讀環境。深圳市公共書吧將此項條例認真貫徹執行,配有童書館,滿足了少兒的需求[3]。
3.5扶持實體書店的發展
當前實體書店在網絡電商環境下面臨了很大的挑戰,考慮到實體書店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之一,它提供舒適的閱讀空間對老百姓來說也很有必要。公共書吧正是政府加強對實體書店扶持的一種方式,實現實體書店經營模式的創新、進行多業態融合發展。
4.小結
全民閱讀背景下,深圳市公共書吧的建設給全國建立了一個標桿,在實踐過程中進行公共書吧建設的摸索與探究。公共書吧的建設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是對傳統圖書館的補充與創新,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拓寬了公共文化的服務范圍,深入推進了全民閱讀,在今后的工作中仍要重點關注它們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楊振中.淺析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新模式——“津城書吧”建立的幾點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11):100-102.
[2]郭蕾,余波,張妍妍.社區書吧參與閱讀推廣的實踐探索[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8(05):62-66.
[3]王軍輝.談閱讀推廣如何助推全民閱讀[J].科教論壇,2019(0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