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符合職業素質特征的考核評價體系,是完成職業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以職業素質為切入點,以研究內涵、特征為基礎,分析職業素質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評價之間的關系,以期構建起符合職業素質特征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評價體系。
關鍵詞:職業素質;思想政治理論課;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1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CN61-1487-(2019)07-0102-03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產業的升級改造,對勞動者的數量和質量的需求越發突出,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不斷加強。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1]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要以現代職業教育的大改革大發展,加快培養國家發展急需的各類技術技能人才,讓更多青年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讓三百六十行人才薈萃、繁星璀璨。”[2]
與此同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育人主陣地,在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3]
因此,作為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重要手段之一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既要有符合職業教育規律的特征,也要能滿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的需求。因此,設計構建一套既遵循課程基本規律又能突出高職教育特點和基本要求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評價體系,就成為高職院校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然要求。
一、職業素質的內涵及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影響
(一)職業素質的內涵
職業素質(Professional Quality)是勞動者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其主要表現在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個性及職業情況等方面。就內容而言,包括思想職業素質、專業職業素質、實踐職業素質、社會認知、崗位認知等。影響和制約職業素質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實踐經驗、社會環境、工作經歷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況(如身體狀況等)。
現代職業教育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服務一線,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并促進全體勞動者可持續職業發展的教育類型。在此背景下,職業素質的培養和養成既是實現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工具,也是最終要實現的目標。強調職業素質,就是要強調職業教育中技能技術和職業思想,這是職業教育中不可分離的兩個方面。
(二)職業素質教育實施的特點
職業素質在融入職業教育的過程中,要把握規律性,找準特殊性,力求實效性。
一是過程的長期性。職業院校學生多數在學習生涯早期未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到達成人階段重新培養塑造做人做事的基本素質,本身就是違背學生常規成長規律的,需要“強力糾偏”,這一過程注定不會一蹴而就。這就要求職業教育的實施要貫穿到學生的每一天、每一課、每一地,持之以恒,最終在每一個學生中入腦入身入行,打下走入職場前的堅實基礎。
二是階段的側重性。在不同階段,實施職業素質教育的內容也應有所側重。就高職教育的學制而言,第一階段主要側重于學生的基本素質,包括基本素養、一般行為規范、人身安全等;第二階段主要強調和專業有關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要求,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操守等方面;第三個階段是把握職業的實踐能力。包括對不同職業的分析判斷、就業擇業的心里準備、創業的基本條件準備。
三是育人的全面性:職業教育的內容包含做人到做事,施教者也應包含學校的每一名教職工,學校所有的教育資源都應該為育人服務,以實現全員參與、全要素動員,學校在學生職業素質教育方面也應形成立體化課堂,進行全面培養,營造濃郁的教育氛圍。
(三)職業素質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評價體系構建的作用
構建以職業素質教育為基礎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評價體系,是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現職業教育要求的重要保證。
1.是改革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方式的保證
在教育部印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中,對于改進完善考核方式提出:“要采取多種方式綜合考核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實際運用,注重考查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力求全面、客觀反映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思想道德品質。”[4]
職業素質的內容構成為考核方式提供了多方面的參考和選擇,例如進行時事宣講,既考核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體現了職業素質中口頭表達的職業能力;或者用社會調查的方法,既了解了社會專業的現狀,又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要求。
2.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和實用性統一的保證
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是永恒的話題和課題。新的形勢下,多元化的思想、新舊媒介的交互影響,互聯網+的浪潮,讓學生有更多更方便的途徑去認知社會,完成“三觀”建設。舊有的一支筆、一本書、一張嘴早已無法為學生提供更有效的影響,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經受著以往沒有的挑戰。鑒于此,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應從職業素質入手,搜集更多更貼合學生專業、生活的教育案例和素材,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如果能夠加強與學生未來發展息息相關的職業思想行為作為引導,職業院校大學生對課程的認可度,滿意度、獲得感也會大大提高。
3.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評價體系個性化和全面化統一的保證
傳統考核,一張卷子或一篇課程論文,一人一個分數,缺乏對個人的個性化評價。從職業素質入手,構建不同的內容和方式測評,找準學生的差異化表現,既能全面衡量學生學習效果,又能培養引導學生個性發展,找到長板,增加自信,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在評價中實現對自我和課程的認知。
二、當前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一)評價內容重理論、輕運用,不符合職業教育的特點
根據2005年的評價方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設使用中宣部統編教材,間接影響職業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材、大綱甚至教法上與本科院校趨于一致。以此為基礎的評價體系在評價內容的設計上,也就無法凸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特點和要求。特別是針對具有職業素質的溝通能力、習慣養成、敬業愛崗等職業素質的養成方面,評價體系并沒有刻意涉及。
(二)評價結果重分數、輕實效,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思想狀況
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與其他課程并無大異,基本采取期末綜合測評的分數作為最終的評定結果。具體操作時,集中相關學生填表、評分;教師一般采用公開課同行評議、專家督導定時或不定時聽課打分,結合加權形成最終測評結果。這種評價體系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反映學生、教師對課程或任課教師的滿意程度,但可以看得出測評過程的偶然性、測評手段的單一性以及測評角度的單向性,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評估,無法全面地反映職業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全貌。
(三)評價手段重課堂、輕實踐,不符合職業教育的職業特性
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教學目標大多由知識目標、思想道德目標、實踐能力目標組成。完成這些目標,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工學結合、校企結合、理實結合的背景下,學生的思想目標、能力目標的實現更顯得必然和必要。盡管在教學教法上,很多院校也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改革和嘗試,但從目前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脫離不了課堂授課的時間、空間的羈絆,理論講授對于教師而言更為直接易行。導致重課堂講授、輕實踐,甚至無法實踐,成為這類理論課的頑疾,而在評價內容上也沒有行之有效的設計,導致教學相脫節、教評不一致,評價主體和被評價者都將重心放在較易把握的理論知識點的輸出和接受上。
(四)評價主體重校內、輕社會,不符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必然趨勢。職業院校在課程設置、培養模式、實操實訓等方面理應和社會、企業、公司對接,進行深度合作。作為這個培養體系的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以及教學質量的評估也應體現這一特點。但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論、宏觀的頂層設計,教師很難把握上述要求,順延到評價體系也表現出評價主體單一,主要由校內教學督導聽課、教師同行評課、學生評教組成。評價過程在教師聽課、學生打分、官方測評中完成,看似熱熱鬧鬧、轟轟烈烈,但反觀學生的最終使用者、評價方的社會、企業、單位,自始至終被排除在外,沒有及時獲得必要的評價機會,思想政治理論課長此以往,在自我封閉的環境中閉門造車,會導致評價體系在實現職業院校培養目標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微乎其微。
三、把握職業教育要求,構建4W評價體系
(一)以提高職業素質為目的,完善評價內容,明確評價什么(what)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素質,重在教育、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在此基礎上,職業教育要求引導學生成為富有職業素質、職業思想的職業人,也應該成為職業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應有之義。作為實現教學目標的評價環節,理應體現這一要求。這就要求在構建評價體系的過程中,首先要凸顯評價內容的職業性。教師的教,可以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案例分析、問題設定等方面進行考核;學生的學,重在思想接受程度的行為外化。因此在考核學生聽說寫答等能力外,要將學生在校的行為規范、活動參與、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實踐表現也列入評價內容。
(二)擴大評價主體,解決誰來評價的問題(who)
當前多數院校的課程評價主要依靠教學管理部門測評;具體過程是教師評教師、學生評教師,可以看出整個過程仍然是在院校體內循環。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最終還是要看社會、企業、單位的認可度。在新一輪的職業院校教育改革進程中,校企融合、工學結合已成為職業院校改革的重要手段和目標,在專業設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不斷納入社會企業需求的背景下,教學質量的評價如果不能納入這一體系,顯然是不符合這一趨勢的。因此,在校期間,要借助企業在專業上的融合參與,把對學生職業素質方面的要求單列考核,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評價體系中,使得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達到雙向考核,雙向要求,雙向促進。
(三)延長評價周期,解決評價時機問題(when)
上述一點明確了社會企業在教學評價環節中的重要作用,但之所以未能在實踐中彌補這一短板,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認識不到位,而是難以操作。學生在學校接受培養的過程中,企業無法及時貼身關注;當學生就業成為社會企業的職業人時,學校和學生的關系已經非常松散,彼此之間的約束已然解除,再談考核已無實際意義。解決這個痛點,仍然可以借助職業教育特點,除針對具體的思政理論課考核之外,可以延伸到學生的實習期,把學生在企業實習的表現以調查問卷的形式考評,加權到前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體系中,讓考核時間貫穿培養的全過程。
(四)創新評價工具,用什么方式進行評價的問題(way)
評價體系,沒有評價工具的創新運用,只是一張問卷、幾個問題,要實現上述目標也是空發議論。新時代,借助科技的進步,運用互聯網思維,開發使用線上各類app工具,是完成評價任務、提升評價效果的必由之路。比如問卷星小程序,可以及時準確高效的設計評價內容,得出評價標準;依托第三方數據調查公司對在校生、實習生、畢業生進行專項調研、及時反饋,分析結果。這些,都會為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提供積極幫助。
四、結語
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評價體系的構建,如果能夠凸顯職業教育規律,貼合職業素質需求,讓學生的思想動態、實踐操作和專業性建立起有機聯系,必然會增加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投入,讓評價更真實有效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DB/OL].
http://cpc.people.com.cm/n1/2017/1028.
[2]李克強.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DB/OL].
http://www.gov.cn/zhuanti/2019qglh/2019lhzfgzbg/index.htm.
[3]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講話[DB/OL].
http://news.cctv.com/2019/03/18/ARTIQfu Ag Yriq dIP8wfUszCe190318.shtml?spm=C94212.PV1fmvPpJkJY.S71844.135.
[4]教育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D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9.html.
作者簡介:牛煒焱(1976—),男,漢族,山西定襄人,碩士研究生,山西金融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王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