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容
課本劇是一種戲劇表演形式,是教師和學生根據課文和學校生活編寫和排練的。通過創造情境和角色扮演,展示了文本的故事情節和主題,反映了學校生活。它在活躍課堂文化、享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學習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編演課本劇的意義
(一)契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學生生性活潑,他們有強烈的表演欲望,也有潛在的表演天賦。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掌握文本的表演點,組織學生表演,使文本在學生面前生動地展現出來。編演課本劇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有助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參與語文學習,讓語文走進學生心里。
(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習慣。編演課本劇正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它建立在表情朗讀、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極富創新性和挑戰性。學生不僅要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如口頭表達、閱讀理解、寫作能力,還要具備戲劇表演的素質,如舞蹈技能、組織協作能力、音樂藝術素養等。學生在表演中充分融入角色,再現文本場景,同時滲透自己的言行,能有效促進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三)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編演課本劇能讓學生親自體驗文中的情境,感受文中的情感。例如,《荷葉圓圓》中有一段描寫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把荷葉當成不同的游樂場,準確生動地運用了“躺”“立”“蹲”“游來游去”這幾個動詞。為了讓學生體驗到樂趣,筆者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他們的表演非常投入、逼真,使得課堂氣氛瞬時活躍起來,這時再順勢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不僅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欲望,還深刻地體驗了課文中的思想情感。同時,也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了審美情趣。
二、編演課本劇的教學策略
(一)在讀中找戲,化靜態為動態
在教學時,要注意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使其把書讀活,讀出形象來,將靜態符號語言轉化為動態情境語言。由于文本閱讀的多樣性,教學時可以把這種轉化分為三個層次:
1.直接表演
在教學中,如果課文中有人物、故事甚至對話,則可短時醞釀、分配角色、即興發揮。例如,《坐井觀天》中青蛙和小鳥的兩種“笑”。青蛙是對小鳥不知道天的真正大小卻還一味地說青蛙弄錯了而發出無奈的笑;小鳥卻是固執己見還一味地說青蛙弄錯了而發出嘲笑。對于這兩種笑,學生應在親自表演中體會。
2.合理延伸
在教學中,如果課文中有人物和背景,故事發展空間大,最好鼓勵有豐富想象力的學生跟隨課文的線索,先了解情節,然后表演。如《小壁虎借尾巴》進行的拓展表演:一條沒有尾巴的壁虎,拖著疲憊的身軀,難過地爬回家,路上它會遇到哪些小動物?他們會把尾巴借給它嗎?……表演結束之后,扮演小壁虎的學生談道:“小壁虎很天真,也很聰明,它發現自己尾巴斷了,心里雖然難過,但是依然不放棄,到處借尾巴解決問題,說明它是一個很有毅力的好孩子。”這說明學生對人物有更深的理解,體會到不同的情感。
3.二度開發
若遇到的課文有人物和背景,但情節和對話很少,則可先小組討論其內容,找到“戲眼”,再小組模擬對話、表演。例如,在《狐貍與烏鴉》中,學到“烏鴉聽了狐貍的話,非常得意,于是就唱了起來。哇,烏鴉剛一張口,肉就掉了下來”這一段時,后面沒有文字描述。筆者要求學生想象烏鴉的表情和動作。一位學生上臺這樣表演:抬起頭,張開雙臂,像翅膀一樣拍打,一邊轉過身來,一邊用優美的聲音唱歌:“烏鴉烏鴉真美麗,黑色的羽毛多光滑!”下面的學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稱烏鴉在聽了狐貍的贊美后,驕傲地表現出“抬起頭”“拍打翅膀”和“轉身”的樣子;有的學生根據他們的日常生活經驗,提出烏鴉叫聲是不愉快的,她優美的歌聲與客觀現實不符。這說明學生不僅對故事中人物印象深刻,還學會了辯證地看待問題。
(二)在戲中覓趣,化封閉為開放
就課本劇而言,學生不僅要在戲中覓趣,還要獲得意境,化封閉為開放。例如,在《咕咚》中,“狐貍、山羊、小鹿哇,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大象看見了,也跟著跑起來。”在整個森林里,戲中有戲,戲中有趣。如何把那種大伙都害怕“咕咚來了,快逃命啊”的情緒表達出來,學生表情又著急,又手舞足蹈地做動作,直到遇見“野牛攔住它們”重回現場,才疑團消釋,表演的愉悅溢于言表。
(三)在趣中顯智,化應付為創造
每當課本劇被引入課堂,學習氣氛就會變得非常活躍。《棉花姑娘》這篇課文集中體現了學生的智慧。他們把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的動作、語言借鑒過來,妙趣橫生;還有《動物王國開大會》里三次通知不到位的狗熊,每一次被小動物提醒的動作都不一樣,第一次“伸了伸舌頭,做了個鬼臉”,第二次撓撓頭,第三次“捶捶自己的腦袋”,學生課后談起仍意猶未盡。所有這些,不能不說是“樂學”與“樂教”和諧共鳴的結果。
編演課本劇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教師的專業素質乃至語文課堂教學都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在平時教學實踐中應充分發揮編演課本劇的教育教學功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在編演課本劇的實踐過程中,仍要努力探尋更有效的教學策略,扎實開展好這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