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元勝
摘 要:以淺談角色游戲在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中的作用為主要闡述,結合當下新課程標準的需求為主要依據,從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學生在模仿經驗中解決問題、豐富學生情緒培養樂觀態度、在角色游戲中學習承擔責任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高角色游戲在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中的運作效率,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角色游戲;品德與生活;合作意識;解決問題;樂觀態度
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借助各種資源合理地為學生組織充滿趣味性的角色游戲活動,使得學生能夠積極加入到活動中,在活動中感受喜悅和樂趣,學生之間相互幫助,通過合作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傳遞知識,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縮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轉變教學思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教學中不斷提升自我。
一、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角色游戲教學能夠有效將學生帶入到社會生活中,為學生構提供能夠合作和交流的機會,在游戲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使得學生能夠朝著共同發展目標努力。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開展主題活動,使得學生在學習中不斷豐富自我。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這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時,教師要為學生開展我們生活的家鄉主體研討活動,積極鼓勵學生不斷收集家鄉文化、精神、生活習慣和風俗等,以歌唱、演講、快板等不同形式展現出家鄉方面的變化。學生可以通過相互合作中掌握不同文化知識,學生依據自身喜好選擇角色進行游戲,在游戲中相互配合完成任務,學生以不同形式進行交流,提升教學質量。
二、學生在模仿經驗中解決問題
在角色游戲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問題,并通過彼此的努力和合作解決問題,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中總結經驗和常識。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不能將自身思想和意見強加給學生,在學習中積極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意識和能力。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生活中的交通與安全》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交通事故角色游戲扮演,酒駕交通、超速交通、追尾交通等不同角色游戲扮演,學生在其中可以扮演駕駛人員、警察以及旁觀者,進而將一些已知的交通事件內容引入到學習中。教師針對學生的扮演進行知識補充,再借助課堂向學生介紹一寫關于交通安全的了法律知識,加深學生對交通知識的認識。在扮演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面對酒駕人員不理智時,警察應該如何制服并滲透交通安全知識等,學生在扮演中會相互配合和激發思維,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及時應對和解決,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豐富學生情緒培養樂觀態度
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不同形式的角色游戲,使學生在扮演游戲中情緒得到宣泄和發揮,體驗到知識的有效性,培養學生面對生活積極樂觀的心態。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我愛我家》時,教師為學生設計了“家庭的愛”扮演游戲,在游戲中學生選取媽媽、爸爸、爺爺、奶奶、孩子等人物扮演,在生病時、取得好成績時和吵架時分別展示不同人物的情緒,學生會在角色互換中體驗父母和爺爺奶奶的心情,感受自己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了關愛和呵護,進而能夠踴躍接受一些積極樂觀的事物和情緒,在反復練習中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和意識,使得學生在角色游戲中能夠體驗不同人員的心情,增強自身的情感。
四、在角色游戲中學習承擔責任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將學生帶入具有價值和意義的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提供一些充滿趣味性的角色游戲內容,使學生能夠自覺加入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各種不同教學資源,挖掘課本知識中的資源和潛能,將社會責任滲透到游戲中,使得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社會規則和能力,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不斷提升品德與生活課程效果。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為了建設新中國》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社會角色游戲,使得學生體會不同職業應該承擔的責任,進而告訴學生所有生活在社會上的人員都需要承擔相對應的責任,激發學生主動承擔責任的意識,提升小學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實效性。
學生在角色游戲中的扮演能夠感染到一些情感和知識,在游戲中幫助學生改正不正確的行為習慣,轉變學生的思想意識,使學生獲得一些有價值的知識和經驗,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樹立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為學生未來在社會上的進步和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教師為學生設計角色游戲時要充分結合生活進行,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回歸實際,可以在不同游戲中體驗角色帶來的樂趣和喜悅,體會世間萬物的變化和增長,提升自我情感認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對社會做出貢獻,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觀,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美華.角色游戲在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中的作用[J]. 新課程(小學),2017(8).
[2]吳偉.活動化教學在小學品德與生活課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2017(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