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
摘 要:基層文物保護是我國文物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為我國文物保護做出了許多重要貢獻。然而,基層文物保護工作仍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文章從分析我國基層文物保護現狀入手,結合實際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一步提出了基層文物保護的幾點建議,以供借鑒。
關鍵詞: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現狀;對策
1 加強基層文物安全保護的重要作用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祖先們的勤勞智慧創造了燦爛豐富的物質、精神文明,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古跡遺產。歷史文物具有極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在提高人民群眾物質和精神水平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無形之中樹立了民族的自信心,它同時也是推動民族復興的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頒布實施,讓文物保護工作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基層文物的安全保護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基層文物的保護、考古、管理、發掘、安全保衛、研究、宣傳等都是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范疇。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的矛盾日益明顯,現狀不容樂觀。所以,基層文物的安全保護必須加強。
2 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現狀
1)未充分認識文物的重要價值。就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實際情況而言,許多基層政府沒有充分了解文物的價值,一些基層領導人只是致力于當地的經濟發展,他們認為文物的存在會阻礙經濟發展,他們對文物的文化價值和長期經濟價值缺乏正確認識,有些基層政府甚至拆毀一些文物,用于道路建設和市政建設,從而對許多文物造成嚴重破壞。這些情況的出現是由于這些基層政府沒有充分正確地認識到文物保護的重要社會價值和歷史意義,也沒有充分認識到文物本身的教育意義和歷史價值。
2)文物保護管理經費比較緊張。文物保護工作具有長期性、復雜性以及見效慢的特點,不管是文物的研究、保護還是宣傳等都需要花費大量的錢財。許多地方政府不斷縮減文物保護工作的資金投入,造成很多文物保護工作無法正常開展。有些地區的文物保護工作人員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查閱文獻資料,走訪當地百姓,做出完整科學的文物調查報告并上交有關部門,希望有關部門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護文物,但這些調查報告和申請報告往往石沉大海,最終導致文物只能慢慢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3)缺乏完整的管理體制。從我國各個地區的文物管理工作現狀來看,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的差異,從而導致基層文物管理機構工作水平也參差不齊,并且文物管理者對自身責任的認識也存在區別。而這些差異導致目前我國文物管理工作依舊沒有統一的管理規范,以及完整地管理體制,基層單位內部人員繁多,冗余,人員管理難度大,在區域文物調查、資料整理以及文物保護法則方面都還需要進一步強化。
4)隊伍綜合素質問題。基層文物保護管理范圍較廣,涉及的工作類型較多,涵蓋了各個領域,使人員工作壓力不斷加劇。就實際情況而言,基層文物保護管理隊伍素質較低,缺少文物保護實踐經驗,難以掌握文物保護技巧。甚至部分人員未接觸過考古工作,不具備專業的考古知識,工作能力較低,難以確保基層文物保護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
5)工作環境較差。一些基層文物管理部門辦公設備相對而言比較落后,辦公經費相對缺乏,所以很多文物管理部門無法在工作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另外,由于資金的缺乏,大多數文物的儲藏條件都相對較差,安全保護措施不完善,文物受損情況較為嚴重。此外,由于考古發掘工作通常會在野外進行,勘探設備和考古工具的缺乏、人手不足等問題往往會暴露得更明顯。
3 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1)健全法律法規。政府行政主管部門要及時轉變文物保護觀念,充分認識文物的重要性,明確文物對人類文明的意義,明確自己在文物保護中的責任和使命,將文物保護納入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促進三者的全面發展,確保城市建設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電視、報紙、廣播、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老媒體的整合,加強法律法規宣傳,逐步加深人們對文化保護工作的認識,積極參與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每個人都應該主動保護文物,不再損壞文物,文物的意外發現應立即向當地政府部門報告,加強現場保護,確保基層文物保護管理的連續性。
2)加強領導,提高認識。一是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文物及其重要性的認識,這是搞好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基礎;二是提高領導干部對文物工作的認識水平,領導文物保護意識的提高是搞好基層文物管理工作的關鍵;三是加強對文物工作者自身業務水平和素質的提高,增強責任感,培養敬業精神,這是做好基層文物管理工作的保證。同時,文物部門還應抱著守土有責的態度,加大對《文物保護法》及《條例》的宣傳和貫徹,面對復雜多變的形勢,基層文物工作者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將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效管理與經濟建設的合理開發利用和社會發展更好地結合起來,在矛盾中找到共同點,使之能互相促進,和諧發展。
3)加強文物保護隊伍建設。文物保護部門應建立健全工作人員培養機制,定期對文物保護管理工作人員進行文物保護等領域的培訓,學習最先進的文物修復技術和保護技術,提高文物保護管理的實際工作能力。對文物保護管理工作人員進行文物保護相關法律規定的培訓,提高其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拒絕任何倒賣文物等違法行為。對文物保護管理工作人員進行思想政治、職業道德以及創新教育等方面的培訓,提高文物保護管理工作人員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其對文物保護工作的興趣和愛好,積極主動投身到文物保護事業中來。此外,相關部門應加快人才招聘制度的改革創新,盡可能招聘那些熱愛文物保護工作、具有文物保護實踐經驗的大學生。
4)加大財政投入,合理利用并多渠道拓展經費渠道。經費嚴重不足,已經成為當前基層文物保護面臨的一個最為困惑的老大難問題,把文物保護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同時將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納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范疇,是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基本保障。在不斷完善和加大財政以及事業性文物經費投入的同時,還要不斷拓寬社會資金進入文物保護利用領域的渠道,進一步創新經費籌措思路。一是鼓勵和引導城鄉自治組織積極參與區域文物保護工作,比如借助老年協會等自治組織,通過宣傳引導,鼓勵他們保護區域內不可移動文物,特別是尚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二是鼓勵和吸引社會資金進入,比如對于自愿投入資金保護修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的組織或個人,在不改變所有權的前提下,可依法依規給予其一定期限的使用權。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增強公眾對于文物工作的參與感、成就感;三是充分利用文物資源優勢,借助旅游開發、宗教信仰、傳統文化傳承等多種形式,讓民間資金、社會資金注入文物保護體系之中,并達到“以文物養文物”的目的,逐步改變文物保護只能依賴財政投入的被動局面。
4 結語
總而言之,文物保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加強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創新基層文物保護管理模式,完善基層文物保護管理人員的培訓機制和監督管理機制,運用先進的現代手段提高文物保護水平,促進我國文物保護的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1]靳文珍.對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02):104-105.
[2]李閣宏.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思考[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8,3(10):57-59.
[3]雷博.加強和完善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J].新絲路(下旬),2016(08):149.
[4]劉芳.對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幾點認識[J].文史月刊,2012(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