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立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一件以心靈與心靈碰撞的工作,當擁有了“六心”,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的時候,就一定能體驗到巨大的專業成就感和幸福感。
關鍵詞:班主任;“六心”;尊重;閑心
班主任工作事無巨細,繁重而復雜,壓力巨大。關于班主任工作藝術、方法方面的文章有很多,專家們從理論和實踐角度對于做好班主任工作提出了許多科學的建議,為班主任做好班級工作提供了極大的指導和幫助。筆者主要結合自身經驗,談一下自己的六點體會。
一、耐心
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需要有足夠的耐心。耐心是愛心的更高層次體現,靜待花開的耐心是一種教育智慧,是對教育對象和教育規律的尊重。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封信》里說過這樣一段話:“當學習困難的孩子跟能力較強的孩子在一起上課學習的時候,需要對他們加以特別的關心和耐心,不要有一句話,不要因一個手勢使得這種孩子感到教師已經對他的前途失掉信心。”反觀我們的班主任工作,許多情境中,我們缺少的不是愛心,恰恰是耐心。有的學生犯了錯誤,經過老師或者同學教育以后,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過了一段時間又會反復;有的孩子領悟能力差,反應慢,需要給他一個“悟”的時間……如果班主任失去耐心,就很容易在沒有了解事情真實過程的情況下急于下結論。
沒有耐心就沒有教育,這就要求我們的班主任必須俯下身做耐心細致的觀察和思想工作,允許學生出錯,甚至提供給學生犯錯誤的機會,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時間,善于傾聽,善于等待。
二、童心
和學生溝通最重要的基礎是共情,沒有共情就沒有共鳴,教育就失去了應有的效果。要想盡可能消除年齡代溝帶來的隔閡障礙,減少“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叛逆現象,班主任就要讓自己也擁有一顆童心,認真研究青少年心理特點,了解青少年心理需求和動向,摘下面具談心,俯下身子說話,用學生的語言和他們交流,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非常理解他們,能說到他們心里去,班主任沒有“out”。班主任也可以經常和學生聊一聊自己學生時期的“糗事”,讓學生知道,原來班主任也這樣可愛,也曾經和他們一樣經歷過“荒唐”的學生時代。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就這樣得以拉近,教育的時機到來了。班主任保持一顆童心,不僅是教育工作的需要,還可以使自己永遠保持年輕的狀態。
三、閑心
班主任不能因為自己工作繁忙就“兩眼一睜忙到點燈”,事務纏身,既無暇娛樂休閑,又無暇讀書思考,像得了強迫癥一樣,每天有干不完的工作、談不完的心。而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把學生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交給學生去做,把本屬于學生的空間和時間還給學生,班主任變成隱形的翅膀,也為自己贏得大把的時間。有了時間可以去讀書思考充電,可以休閑健身調節。班主任沒有閑心,只會抓學習要成績,不僅自己活得累,學生也會感覺學習中缺少了許多樂趣,學習成為負擔,學校生活越來越失去吸引力,厭學者增多。有人說,不會休閑就做不好工作,我們不能只顧趕路而忘記了欣賞路邊的風景。
四、用心
用心就是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樂于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用心的班主任能夠走到學生中去,依據不同性別、年齡學生的個性特點,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觀察了解他們,研究他們究竟在想些什么,有什么需要?班主任面對的是活生生的、感情豐富的、變化著的人,這就需要我們每一位班主任都要用心思考,潛心研究,能夠透過日常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能夠區別共性問題與個性問題,能夠從日常現象中總結出一般規律。善于學習專業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拓展信息渠道,保持與青年學生的信息同步。能夠聽得懂網絡語和潛臺詞,具備與學生順暢對話的能力。
五、“違心”
許多情況下,矛盾隔閡的產生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因為當事人說話的態度和語氣。刀子嘴菩薩心的人做不好班主任,家長和學生更不會為你的直爽買單。當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時,雙方往往都很沖動,班主任一旦不假思索就實話實說,或者語氣生硬地指出他們的錯誤,很可能會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強烈抵觸。這時就需要實話虛說,采用關愛的語氣,或者是變換一下語序和學生交流。人都喜歡聽肯定激勵的話,出于激勵目的“違心話”比實話實說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六、尊重之心
尊重是人與人交往交流的基本前提,也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受傳統的“師道尊嚴”觀念影響,人們往往認為學生就必須服從老師的訓導。然而,對于處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學生來說,他們刻意追求個性發展、個體意識和獨立意識顯著加強,訴求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平等交往,傳統的“師道尊嚴”秩序受到挑戰。面對一群有獨立活潑思想的學生,如何走進他們的世界?我認為,首先就要尊重學生。有了尊重,平等的對話才能發生,學生才不會關閉心靈的大門,教育的影響力才能夠有效的發生。
尊重學生并不是放任,尊重和嚴格并不矛盾。但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要彎下腰,嚴格但不失關愛,不能以居高臨下態度、高高在上的方式對學生訓導,更不能用挖苦、諷刺的語言,也不能一味地否定訓斥,傷了學生的心。
信任不僅是尊重的一種體現,更是教育學生的一種特殊有效的手段,學生往往從教師的信任和期待中體驗到人格的尊嚴,從而產生內驅動力,激勵自我不斷向上。批評學生時,必須顧及到學生的面子和自尊心,使學生感受到被信任,從而產生親切感、信任感,愿意與你做心靈的溝通和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從心靈底處產生觸動,使批評真正發揮切實有效的作用。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教育學生尊重生命和他人。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因此,教育之“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受到尊重的學生也會懂得尊重他人,并把這種尊重傳遞下去,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郭慧蕓.好班主任工作須具備“四心”[J].甘肅教育,2015(1).
[2]陶西平、孫云曉.尊重從心開始[M].中信出版社,2007-06.
[3]崔仁超.班級科學管理策略[J].現代教師教學研究,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