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靈
同事們常感嘆:當老師難,當班主任更難,除了要搞好教學以外,還要處理班級各種繁瑣之事,尤其是對“問題”學生的轉化。其實,我認為班主任只要正確地處理好各種關系,就能輕松地轉化“問題”學生。現就轉化“問題"學生談談我的做法。
[案例]
幾年前,我接替了一個班的班主任,正當我滿懷信心準備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干出一點成績時,讓我惱火的事情發生了。我班學生王××常在我上課時打瞌睡,我用眼神向他示意他也毫不理會,索性趴在桌上大睡,我走過去輕輕敲他的桌子,他抬頭望了望我,又趴下繼續睡,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我真拿他沒有辦法,我心里特納悶:我并沒有得罪這個孩子,難道這個孩子與我天生有仇。通過我仔細地觀察發現,他不但在老師面前桀驁不羈,而且在同學面前更是霸氣十足。對于王××在校的種種表現,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于是我決定到他家家訪,了解他在家的表現。來到他家后,通過與他母親交流后得知王××在家里的表現更差,從來不主動與父母交流,對于父母的管教也是無動于衷,甚至背道而行。經他母親介紹,他父親讀書時成績很好,但由于視力的原因而壯志未酬,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但是孩子的成績偏偏不盡如人意,而王××的爸爸并沒有在孩子的學習上給予必要的引導,而是把怨氣一股腦兒地出在孩子身上,長此以往,孩子除了恐懼與茫然,學習成績沒有絲毫的提高,還導致了王××與父母關系的僵化。聽到王××和家長的關系,回想王××對老師、對同學的態度,我覺得要挽救王××,就要處理好王××與家長、與老師、與同學的關系。
[教育措施]
一、幫助家長處理好與孩子的關系
王××不服父母管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父母對王××在學習成績方面的期望值太高,王××很難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在失望的情況下,就采取了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輕則語言挖苦,重則拳腳相加,不但使王××對學習喪失了信心,而且導致了王××與父母關系的僵化。我想:要改善其關系,就得從家長的教育方式入手。于是,我與其家長取得聯系,從提高家長的教育機智入手,幫助家長掌握兒童心理及正確管教子女的原則和方法,掌握輔導孩子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孩子的一切表現,我都及時與其家長取得聯系,我與家長的聯系也形式多樣,有時親自登門拜訪,有時叫家長來學校,有時電話聯系,通過交流,家長理解了我的苦心,也采納了我建議的教育方法。同時我又教育王××要理解父母的苦心,父母做的一切都是關心自己的表現。最后使僵化已久的關系得到了緩和,王××也能正確地對待父母的教育了。
二、真心關懷,處理好師生關系
通過在學生中的了解得知:由于王××的學習成績較差,再加上經常惹是生非,讓以前的老師很是惱火。于是老師把他的座位安排到了教室后面的一個角落,任其自然發展,稍不如意,就冷嘲熱諷幾句,特別是每次測試過后,老師都會在班上批評考得不好的學生,當然,王××還有一點羞恥感,時間長了,老師批評的次數多了,王××也似乎麻木了,對老師的任何批評,哪怕是善意的提醒也無動于衷。所以對我這位才來的新老師也保持他一貫的態度。
我想,要改善王××與老師的關系,就要讓王××感受到我對他的關心、理解和信任。于是,我故意在課堂上提一些最簡單的問題請他回答,然后自然地表揚他幾句,有時還走到他的身邊,自然地拍拍他的肩膀,向他傳遞一個善意的眼神,看得出,王××和我的關系在一點點地改善,有時他在課上思想開小差,我一個眼神就會讓他專心聽講。可是,由于學習上拖欠太多,他的成績仍然沒有多大起色,在期末考試時仍考得不理想。發通知書完畢,我把王××叫到身邊,和顏悅色地對他說:“王××,你這次考得不夠理想,但是老師相信你會進步,你不會讓老師失望吧?”王××自信地點了點頭,我拍拍他的肩膀,表示我將仔細觀察他的每一點進步,從我們的表情任何人都猜測不到我們在說些什么,直到現在也沒有人知道。王××也因為我的理解和寬容所感動,學習更加努力了,各方面都進步了不少。很多時候我才走到校門口,王××就在教室里向我招手呢,王××封閉的心靈終于向我敞開了。
三、相互尊重,處理好同學關系
通過與王××談心,我了解到了他與女同學的隔閡來源于女同學對他的不尊重,以前每次老師批評王××,女同學都會趁機哄堂大笑,使王××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所以對女同學產生了敵對情緒。鑒于此,我教育女同學要尊重王××的人格,給予他更多同學的溫暖,在學習上給王××以幫助。我還專門讓女同學組成學習上的“幫扶組”,輪流給王××補課,女同學們用她們特有的細心和熱情幫助王××學習,不但使王××在學習上進了一步,而且也使王××心靈的結冰終于融化了,他不但能和女同學們和睦相處,而且學習上還會主動向女同學們請教。也許是出于對女同學的感激,有一次,一個女同學感冒嘔吐滿地,王××竟主動去幫助清掃。我抓住這個契機,教育學生班上的每個同學都是集體的一分子,一定要團結起來共同進步。
[反思]
通過成功轉化王××,我深刻地認識到: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關鍵是老師要有足夠的愛心、耐心和細心,尋找“問題"學生的問題根源,對癥下藥。上述案例中,王××的問題根源就在于沒能正確處理好與家長、與老師、與同學的關系導致了他的桀驁不羈和在學習上、生活上的茫然。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作為教師,我成功地幫助王××處理好了這三種關系,重新燃起了他對學習、對生活的激情。看到王××的變化,我由衷地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