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鳳平
摘 要:面對社會誠信迷失現象,小學生思想極易受到影響,因此教師需對學生開展誠信養成教育,以便于學生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進行誠信養成教育時,需樹立良好榜樣、加強學生誠信養成教育、營造良好的誠信文化氛圍及培養學生誠信思想道德品質。通過對現階段小學生誠信養成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小學生誠信養成教育問題對應政策做出論述,希望能對廣大小學教育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學生;誠信養成教育;問題應對政策
誠信是我國傳統優秀美德,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根本。然而,當前大多數人的誠信意識較為薄弱,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時代背景下,在創造了大量物質文明的同時,出現許多道德滑坡現象。這些不誠信的行為充斥在學生周圍,對他們產生了不利的影響,需教師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小學生處在剛剛認知的階段,學校與教師應加以引導,注重培養學生誠信意識,以促進學生良好的成長。
一、現階段小學生誠信養成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誠信迷失現象對學生的影響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社會上的利己主義、實用主義開始蔓延,而誠信不再被人關注。近年來,誠信迷失現象越來越嚴重,像“老人不敢扶”“醉酒肇事逃逸”等事件,使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信任都消磨殆盡。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學生難免會受到影響,不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建立。
(二)對學生誠信教育不重視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較為注重學生知識教育,而對于誠信養成教育較為漠視,這導致學生誠信無法得到有效的培養。
(三)學生認知不全面
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還不完善,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另外,學生對誠信這個詞還沒有一個清晰的理解概念,需教師加以引導與教育。
二、學生誠信養成教育問題對應策略
(一)樹立良好榜樣
教師是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都學生形成潛在的影響,因此教師應樹立良好的榜樣,充分發揮道德模范作用,做到言行合一,不失信于學生。若是向學生做出承諾,應嚴格履行其相應的職責[1]。首先,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在學生面前要做到言行合一,讓學生深入理解到“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含義。其次,教師應和學生一起遵守班級管理規章制度,用愛心與真誠對學生產生積極作用。最后,教師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此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相應的誠信教育。如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學生這節課堂的表現狀態較好,教師便會向學生承諾周末不布置作業,但往往到周末時,教師又會出爾反爾,這不利于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需嚴格遵守自己許下的承諾,做到言而有信。
(二)加強學生誠信養成教育
誠信是一個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可有效反映出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價值觀,展示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因此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學生誠信養成教育,提高學生的誠信意識,促進學生對道德觀的認識,有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三觀[2]。首先,在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在講解知識的同時應適當引入一些較為有道德啟示的例子,對學生誠信價值觀進行隱性教育。其次,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誠信養成教育內容,設計相應的情境課堂,通過情境氛圍的創造,可使學生有效參與到課堂之中,加強誠信養成教學,促進學生良好道德觀的形成。最后,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征與情況,開展具體化德育。如對于性格較為外向的學生,可對學生的表現及行為進行相應的表揚、指導及鼓勵;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在進行誠信養成教育時,應對使用隱性教學方法,并對學生的表現狀況加以關注。
(三)營造良好的誠信文化氛圍
學校是學生獲取文化知識、學習各種技能的重要地方,學校要注重優化物質環境,創設良好的誠信校園氛圍。如此才能讓學生始終保持健康的心理,使學生養成良好誠信品質。因此,學校應充分重視營造誠信校園文化氛圍。首先,可創設誠信的班級環境。班級是學生誠信教育的主要場所,可張貼與誠信相關的名人名言,或者是進行誠信故事手抄報展覽等。其次,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相結合,對于不講謊話、考試不抄襲的學生,教師要可適當給予表揚;對于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的學生,可進行公開表揚。如此一來,可在校園內部形成良好的誠信風氣,有助于學生樹立起較強的誠信意識[3]。如當學生拾到東西,上交給教師時,教師應加以表揚與贊許。
(四)注重培養學生誠信道德品質
小學階段的學生的認知能力還不是很完善,若是直接向學生講解誠信的基本概念,學生可能會聽不懂,教師需將抽象化的理論知識具體化,緊貼生活實例,可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在對學生進行誠信道德品質培養時,教師應有效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與心理發展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首先,教師應認識到學生誠信道德品質的培養結果,必然是學生自發性的守信,而不是教師強制性地讓學生守信,應讓學生從思想層次接受誠信道德觀念。其次,教師應對守信較好的學生加以鼓勵與表揚,促進其他學生向其靠攏,以此起到良好的誠信文化傳播,學生可進行自主化的守信。最后,教師應對學生的表現情況加以分析,總結出相關的教學經驗。
三、結束語
當前小學誠信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很多,既有社會大環境的問題,也有教育者誠信理解不到位的問題,還有教師和家長的示范與教育方法不當等問題,綜合施策才能改善小學誠信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蔣巍,韓培娜.小學生誠信現象探析及其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6(16):169-170.
[2]陳小菊.小學生誠信教育內容及實施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7(99):8.
[3]陳小菊.農村寄宿制小學誠信教育的有效途徑[J].明日風尚,2018(2):240.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