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節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蓬勃發展,我國已基本實現了全民小康的生活水平,隨著人民群體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生活品質上的追求也越來越高,除了物質層面的豐富建設,人民的精神世界也需要得到相應的滿足,因此,現代基層群體的文化建設也有更廣闊的空間,本文就當代基層群眾的文件中出現的問題做簡要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新時期;基層群眾;文件建設管理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272-01
一、引言
自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以來,國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們現在不光追求高品質的物質生活,也追求精神層面的富裕,所以在這個新時期里,我們需要關注基層人民的文化建設特點,以此來開展對應的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世界,進而推動我國在政治、物質、精神上的文明建設。
二、基層文化建設的意義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基層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豐富了很多,文化建設工作推動著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工程,也讓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例如,現在有許多的社區都設立了圖書館、運動休閑設施、健身房等,主要是為中老年人提供休閑娛樂的活動項目,讓退休職工的晚年生活不枯燥、不煩悶、有趣味,達到了構建和諧文明社會的基礎前提。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璀璨文化,我國的強大發展離不開以文化為依托,以文化為血液的大前提,如果想要進一步的構建全面小康和諧的家園,就需要提高我國文化發展的軟實力,用文化的魅力帶領民眾一起積極向上的共同建設好自己生活的土地。
三、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雖然現在城市對文化活動重視力度大,但是在部分較偏僻的城鄉中仍然不夠重視文化上的建設工作,主要是因為政府機構對基層文化建設的不重視,意識不到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對社會主義發展帶來的益處,因此并沒有全面的進行宣傳引導工作,導致現在部分農村與城市出現了斷層脫節的現象,農村居民的生活也較單一,無法引起群眾興趣,這也是為什么農村的文化建設始終斷斷續續,無法形成體系的原因之一。
文化設備相對落后是城鄉地域普遍存在的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便捷高效的文化器材都在規模較大的都市小區中落實,更能方便人們在閑暇之余進行文明的活動,但是仍有部分城鄉地區缺少這樣的設備部署,而資金的短缺就是導致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
四、管理辦法與策略
針對我國部分城鄉地區出現的文化活動斷層的情況,我們的政府機構應該主動的、積極的去收集問題,解決問題,及時與群眾互動,做好反饋工作。在此之前,政府必須意識到做好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農村建設一直都是我國重視的關鍵問題,只有拉近縮短城市與農村間的差距,才能推動全面的小康社會發展進程,基層的文化建設從來都是跟當地的經濟建設密切相關的,將文化與鄉鎮建設結合起來,對于打造全新的農村是有一定的鼓勵積極的作用。
為了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文化建設活動中,就必須用創新活動的形式,根據群眾自身的愛好與發展,開設更符合群眾心意的活動,大力推崇文化活動對人民身心健康帶來的好處,更要結合當地的傳統文化特色,吸引更多的老一輩人積極的響應,參與到活動中來。
政府部門內部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改革,將合適的人才推薦到合理的崗位上去,不能閉門造車,一味地應對政策上的條條框框,應該做到腳踏實地,將人才下放在基層中去,讓群眾的真實想法得以實現,因此政府部門需要做好針對文化部門的管理與協調,避免出現德不配位的情況,對相應的干部應該有晉升、獎罰機制,讓干部為群體主動的服務,做到不敷衍、不推脫、不好大喜功,讓有能力的人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建議,在大環境下,給予肯定與幫助,讓群眾看到政府強抓基層文化的決心與毅力,讓更多的人響應政府的號召,一起想辦法,出謀劃策,解決當地文化設備活動落后的問題。
五、結語
縱觀我國的發展歷史,我們驚嘆于中國經濟實力快速飛升之迅猛,在世界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在短短幾十年內發展如此之快,如此成功,但是,在提高了我國國民經濟實力的同時,在滿足了我國群體物質基礎的同時,精神上的發展是同樣重要的,不管歷經了多少個朝代,不管中國經歷了多少的風雨,只有文化才能作為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瑰寶而影響華夏民族千萬人,單純的物質層面的豐富只能證明國家富有,但是濃厚的文化底蘊才能證明我們國家強大了,抓好基層文化的建設,就是從根本源頭上解決問題,畢竟我國基層群體的文化素養與文化程度較低,可謂是我國文化上的“短板”,當我們補上了最短的那塊“板子”時,文化活動帶來的效益就立竿見影,國民素質的提高便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