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玉霞
摘? 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自我探索和創新,是順應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在縱向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合理分工為前提、以規模經營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的一體化農業經營組織聯盟。近年來,肥西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在政府的支持與引導下,在各經營主體的積極參與下,發展迅速,截至2018年底,共成立了13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其中省級6家,市級7家。該文介紹了肥西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發展現狀,分析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肥西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現狀;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3?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11-0001-3
肥西縣位于安徽省中部,地跨江淮流域之間,東連包河區,隔巢湖與肥東縣、巢湖市相望;西與六安市接壤;南與舒城縣、廬江縣為鄰;北抵壽縣、長豐縣。總面積1695km2,總人口80.3萬人,素有“淮軍故里、改革首縣、花木之鄉、巢湖明珠”之美譽,區位優越,是合肥市轄4縣之一,縣城距合肥市中心僅17km。處于合肥經濟圈和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核心地帶,與合肥濱湖新區、高新區、經開區、政務文化新區無縫對接,是合肥現代化新興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肥西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綠化模范縣、科技進步先進縣,安徽省農業產業化示范縣、首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安徽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2018年榮獲安徽省農村環境“三大革命”考核先進縣。近年來,肥西縣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農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注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探索經營主體間聯合、聯接的形式,著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促進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了農民持續增收。2018年,全縣實現農業生產總值89.9億元,增幅2.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47元,增長9.5%。
1 肥西縣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基本情況
聯合體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自我探索和創造,是市場的選擇。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發展過程中,單一主體獨立經營將面臨著諸多困難,比如龍頭企業面臨農產品原料來源不穩定、質量標準不統一等問題,難以適應越來越開放的市場競爭;家庭農場隨著經營規模擴大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市場風險,同時存在資金、技術和社會化服務等供應不足的制約;農民合作社面臨缺少穩定服務對象的隱憂,效益難以保證。這3大主體的問題看似孤立,其實是相互勾結的。一批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也看到了這一點,為了應對這些現實的矛盾,他們自我探索、密切合作、組成聯盟、抱團發展,聯合體便宜自然而然產生了。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是在縱向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合理分工為前提、以規模經營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的一體化農業經營組織聯盟,具有以下特征:合理分工,發揮特長;要素聯結,穩定合作;規模經營,提高效率;產業融合,利益共享。
近年來,肥西縣委、縣政府對促進現代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發展高度重視,在政策層面,除積極爭取中央、省、市產業扶持政策和優化發展環境外,縣政府還印發了《肥西縣承接合肥市扶持產業發展“1+3+5”政策體系的若干規定的通知》,在促進現代農業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方面制定了多方面扶持政策,在企業獎勵,家庭農場、合作社獎勵,品牌建設,農產品深加工投資獎補,產業基地建設,土地規模流轉獎補,貸款貼息等7大方面制定了相關政策,使全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在良好的政策環境中發展壯大,制定出臺以上一系列激勵政策,調動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性,為下一步培育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奠定了良好基礎。
目前,肥西縣擁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0家,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9家。注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961個,家庭農場936家。總體來說,肥西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第一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正式成立,自2016年以來,全縣由6家省級龍頭企業和7家市級龍頭企業牽頭,陸續成立了6家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和7家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聯合99個家庭農場、1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聯盟,涉及糧食、蔬果、畜禽、蜂業等多個產業(見表1)。
2 肥西縣聯合體發展的組織形式、機構設置和運行模式
肥西縣成立的聯合體大都是由規模較大、實力較強、成長性較好,具有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市場研判能力和戰略眼光的有關產業領軍企業牽頭,下聯若干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共同組建緊密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聯盟。
2.1 組織形式 以龍頭企業為核心,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為基礎。聯合體以章程為綱領,以標準為準繩,以發展為目標,以功能互補為手段,來實現土地、資金、技術、人才和信息等要素的優化配置。
2.2 功能定位 企業做品牌、做市場、做研發、做培訓,家庭農場搞專業化生產,合作社搞社會化服務。在運行上,由牽頭企業統一制訂聯合體發展規劃、年度生產計劃和生產標準,提供種苗種禽,幫助成員采購質優價廉的農業生產資料,并回收按計劃和標準要求生產的農產品;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主要是按照企業要求進行標準化生產,向企業提供安全可靠的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主要是按企業和家庭農場的需求,定向按需開展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三大主體分工明確,聯合緊密,抱團發展、榮辱與共。
2.3 機構設置 一般包括聯合體大會、理事會和秘書處。聯合體大會的職責是選舉產生聯合體理事、審議和批準聯合體章程、發展規劃、工作計劃、年度工作報告、決定聯合體的變更和終止;理事會的職責是審定聯合體管理制度、討論擬提交聯合體大會的發展規劃、年度工作計劃、年度工作報告、討論擬提交聯合體大會批準成員的加入、退出和除名,討論擬提交聯合體大會的其他重大事項;秘書處負責聯合體日常工作。聯合體實行運行章程化、品牌共有化,生產安排、產品收購、利益分配契約化。
3 肥西縣現代產業化聯合體的初步成效
肥西縣第一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于2016年3月8日正式成立,通過幾年多的實踐,其發展成效和優勢正在逐步顯現,在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帶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3.1 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聯合體的組成,串聯了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生產環節,覆蓋了從原料基地到農產品加工、流通、鄉村旅游等各產業,有利于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如肥西老鄉雞產業化聯合體聯結3家養殖、種植合作社和8家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共樹“肥西老母雞”這一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品牌,通過聯合體內專業化分工、多元化聯合,由大戶、合作社負責生產老母雞、蔬菜等原料,由肥西老母雞食品有限公司負責加工,由安徽老鄉雞餐飲有限公司和肥西老母雞銷售公司負責銷售,實現了產加銷一條龍和貿工農一體化。
3.2 促進了規模化經營 聯合體的建立,鞏固和擴大了農業企業的原料生產基地,由過去的分散采購變為定向集中采購,解決了對農產品原料的結構需求、質量安全需求問題,企業可以集中力量開拓市場、創立品牌,有利于企業的成長和壯大。同時,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按企業訂單和標準生產,解決了所擔心的農產品“賣難”問題,實現了產銷的有效銜接。在規模化經營上,更具計劃性,收入更具穩定性。如王仁和米線產業聯合體中的王仁和米線公司是一家以米線產業為主的現代化、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企業,旗下擁有食品公司、餐飲公司、酒業科技公司、調味品公司、創業就業培訓基地,打造了農業種植、米線研發生產、餐飲管理、酒品釀造、調味品生產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在聯合體中起到牽頭帶動的作用,利用企業的資源為聯合體成員提供服務,制定生產標準,提供資金支持,簽約回收;合作社在聯合體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將分散經營的家庭農場及種植大戶組織起來,共同發展,開展多元化和專業化服務,服務內容從種子、化肥、農藥、薄膜等農資供應環節,產中的耕、種、管、收等機械化作業以及產后的銷售、運輸、加工等環節,緩解了合作社本來因資源不足造成的困難,加入聯合體后產出的糧食有了穩定的銷路,而且還提高了收入;家庭農場通過聯合體的資源,得到了專業化的服務,依照公司制定的標準實施生產,為龍頭企業生產綠色、優質、無公害的糧食。加入聯合體后,在產前、產中、產后都有了更好的全程服務,同時成本下降,收入提升。
3.3 帶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如安徽豐寶良種育繁推一體化產業聯合體,與具備條件的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簽訂良種生產繁育協議,由公司較市場價格加15%~30%統一回收;聯合體聯系肥料廠家為聯合體成員專門訂制專用肥,比市場零售價優惠300~500元/t;利用農機合作社為成員單位開展全程機械化服務,可節約成本3000元/hm2,通過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和讓利,使聯合體成員增收節本15000元/hm2以上。
3.4 利益鏈接更加穩固 聯合體成立時就要求所有成員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聯合體章程,建立起合作會商機制、責任追究機制、違約退出機制,樹立誠信意識和自律意識,聯合體各方通過簽訂生產服務合同、協議,確立農產品生產收購、生產資料供應及農機農技服務關系,真正形成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緊密型利益共同體。這種抱團發展、優勢互補、多方共贏的聯合方式極具生命力和發展潛力。
4 肥西縣現代化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是市場經濟和現代農業發展新階段應運而生的新生事物,是生產關系和農業組織形式的創新,對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和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肥西縣聯合體發展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在發展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效,但也還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2個方面:
4.1 尚未建立科學的組織管理機制、高效的經營管理機制和健全的社會化服務機制 主要表現為少數的牽頭企業擔當意識和組織統籌能力不足,成立聯合體時一腔激情、承諾多多、自信滿滿,但在實際運行中,開展活動少、與成員單位會商、協商、磋商少,聯結松散,生產要素沒能充分優化配置,互助協作機制沒有制度化和日常化,利益分配沒有契約化,缺乏凝聚力、向心力,違背了聯合體成立時的初衷。少數成員單位合作意識、風險共擔意識不強,執行力不到位,對牽頭企業安排的生產計劃權衡得失、打自己的小算盤,對農產品回收價格討價還價,追求利益最大化,缺乏長遠眼光。有的聯合體產業鏈較短,農業附加值低,增收后勁不足,牽引力不強。
4.2 融資難,農業生產成本高 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局部地區土地流轉難,特別是建設用地解決難;招引和留住人才難,從事農業行業條件艱苦、待遇不優,有用人才很難堅持長久,把根留住;農業生產成本高,農產品價格低,利潤空間小,發展信心不足等。
5 促進肥西縣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5.1 加快構建支持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 主要包括有利于產業主體之間聯合與合作的資源配置體系,有利于保證基礎產業穩定發展的優序體系,有利于市場主體創業創新的激勵體系,以及有利于經濟規模化、生產社會化的服務體系。
5.2 破解現代農業發展設施用地難問題 結合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充分考慮當地實際,科學合理劃定基本農田,預留設施農業生產設施、附屬設施、配套設施用地,為設施農業健康發展提供用地保障。以改革創新理念完善現有基本農田保護制度,進一步明確對從事農產品生產的設施農業項目,經依法批準可以占用基本農田,并落實復墾、補劃義務,細化明確違法違規占用基本農田的處罰措施,切實解決當前設施農業發展和基本農田保護兩難問題。
5.3 創新擔保方式解決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問題 擴大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融資。推廣以農業機械設備、運輸工具、水域灘涂養殖權、林權、承包土地收益權、農業保險等為標的的新型抵押擔保方式。對資信情況良好,資金周轉量大的涉農主體,積極發放貸款。探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
5.4 開展多層次培訓引導聯合體規范運行 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和管理人員素質提升列入政府培訓計劃,有針對性地授之政策法規、產業政策、經營管理、市場開拓、科技創新等有用知識,灌之先進的發展理念和聯合體發展成功經驗,組織地區間、聯合體間經常性開展互動交流,互幫互學,取長補短,促進聯合體發展逐步走向規范化、軌道化。
(責編:張宏民)作者簡介:萬玉霞(1966—),女,安徽肥西人,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技推廣、農業產業化。 收稿日期: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