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芹


【摘要】 目的:研討質量持續改進(PDCA)循環管理法應用于病區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觀察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病區質量管理情況,自2017年1月開始,采用質量持續改進(PDCA)循環管理法開展病區質量管理工作,比較PDCA循環管理前、后護理不良事件出現情況及各項護理質量指標變化情況。結果:與PDCA循環管理前比較,PDCA循環管理后病區意外事件、護理差錯、護理投訴等護理不良事件顯著減少,且護理文書質量、病區病房環境管理、消毒隔離管理、病區探視及陪護管理、健康教育管理、護士培訓管理、護士技術操作管理的評分顯著上升(P<0.05)。結論:質量持續改進管理法用于病區護理質量管理中,能有效解決護理質量問題,有助減少護理不良事件出現概率,使病區護理質量呈循環提升趨勢。
【關鍵詞】 病區護理質量管理;質量持續改進管理法;應用效果
PDCA循環管理是具有系統性、計劃性、科學性的現代管理模式,主要包括計劃(P)、實施(D)、檢查(C)、處理(A)四個階段的管理工作,各階段措施依次開展,實現循環管理,并在管理過程中反映出“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 的客觀事物規律[1]。護理管理人員及護理人員學習并熟練掌握PDCA循環管理法,可促進醫院病區護理質量不斷提高,效果顯著。本院自2017年1月開始,采用質量持續改進(PDCA)循環管理法開展病區質量管理工作,已取得了良好效果,詳述方法及體會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本院推行護理質量管理三級質控(即護理部-科護士長-病區護士長),自2017年1月開始,病區護士長將質量持續改進(PDCA)循環管理法實踐于病區質量管理工作中,并選取2016全年的病區護理質量管理情況為參照對象,比較PDCA循環管理前、后的效果差異;PDCA循環管理的基礎原理為:依據PDCA的循環管理方式實現“大環扣小環”螺旋式提升護理質量的目的,科護士長通過歸納護理現狀問題,制定相應的改進對策,組織護理人員實施、檢查及整改,以進一步提升病區護理質量。
1.2方法
自2017年1月開始,本院將質量持續改進(PDCA)循環管理法實踐于病區質量管理工作中,實施方法如下:
1)計劃階段:主要查找護理質量問題并分析原因;病區護士長組織科室的全體護士學習、掌握護理目標及相關要求,并分析護理質量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讓全體護士了解本病區護理質量管理現狀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列舉典型的護理質量問題如下:①護理文書基礎信息記錄不全(體溫單信息缺項),在監測體溫時患者未在,之后忘記補測補繪,未進行交班;或者繪制體溫單時不夠仔細,存在漏繪現象。②消毒隔離管理存在問題,如無菌物品擺放不合理,給配藥護士的工作造成不便。③病區管理存在問題,如治療期間陪護或探視的人員較多,家屬無法良好遵守相關陪護探視制度,部分家屬并不知曉本院的陪護探視制度及要求內容,病區護士也未對探視陪護管理引起足夠重視。④護理技術操作有待提高,一些護士使用護理儀器時操作不合格或不熟練,護理儀器的使用培訓沒有落到實處,未嚴格開展護士分層培訓,導致個別護士的臨床實踐能力不足。⑤健康宣教的內容缺乏個體性,護士重視健康宣教的覆蓋率,卻容易忽視健康宣教知曉率;責任護士的出院指導不夠具體,缺少針對性,延續服務意識不強。
2)實施階段:針對護理質量問題制定并落實整改措施。首先,病區護士長按照本病區的實際工作要求,合理劃分各班護士職責,不斷增強護理人員的質量意識,使全體護士積極參與到護理質量管理工作中。然后,針對具體的護理質量問題提出整改方法,并嚴格落實相應的整改措施;對于護理文書問題,如果監測體溫單時部分患者不在,要做好記錄,隨后補測補繪,或者做好交班。對于消毒隔離管理問題,護士長要注意加強護理單元消毒隔離制度的執行力度,推行“6S”管理法,要求物品定位、定點擺放,并安排專人管理。對于病房探視管理問題,責任護士需在患者住院的第一時間內向其講解“陪探視制度”相關內容,與家屬進行“共情”溝通,提升患者家屬對“陪探視制度”內容的知曉程度,每天晨護以后,護士說服陪護家屬離開病房,治療與護理時段保衛科人員協助科室完成探視管理。對于護理技術操作問題,科室嚴格開展分層次護士培訓,培訓內容涉及護理制度、操作流程、質量標準、安全要求、專科技能、應急處理等,對參加培訓的護士進行實踐操作考核,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專科操作技術。對于健康宣教方面的問題,應反復強調重要的宣教內容,和患者及家屬構建良好的互動溝通關系,宣教之后評估其知曉度,針對不知曉的相關內容,需要再次講解,直到患者、家屬清楚知曉;另外,責任護士要強化護患溝通,做好出院指導,針對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予以延續護理服務,促進其盡早恢復健康。
3)檢查階段:落實三級質控檢查,一級質控檢查由病區護士長及責任護士負責開展,依據護理部制定的質控標準,對病區護理質量缺陷進行定期檢查(每周1次),并確定整改措施,嚴格填寫質控檢查和培訓記錄。二級質控檢查由科護士長、病區護士長負責開展,依據質控標準對負責的病區展開全面檢查(每月1次),分析檢查結果并總結整改措施,填寫質控檢查記錄。三級質控檢查由護理部負責開展,對全院病區展開有目的性、有計劃性、有針對性的質量檢查評估(每月1次),并進行檢查結果匯總評價、排序、上報及反饋等工作。
4)處理階段:病區護士長每月召開1次質控會議,讓全體護士知曉本病區的護理質量現狀及存在問題,按照出現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改進措施,直到符合相關標準為止。通過一個循環后,依據實施結果確定下一循環的目標任務,進入下個PDCA循環。
1.3評價指標
比較PDCA循環管理前、后1年內護理不良事件出現情況及各項護理質量指標變化情況;護理質量指標涉及七個方面的內容,每個項目的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管理質量越高[2]。
1.4數據處理
使用SPSS 22.0軟件對各項數據予以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比對經t檢測;計數數據對比經χ2檢測;P<0.05時表示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PDCA循環管理前、后護理不良事件出現情況
PDCA循環管理后病區護理不良事件顯著減少(P<0.05)。數據見表1。
2.2PDCA循環管理前、后各項護理質量指標評分
PDCA循環管理后各項護理質量指標評分顯著高于PDCA循環管理前(P<0.05)。數據見表2。
3討論
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具有持續性、循環性,在護理質量控制過程中,常規的護理質量管理方式已無法完全滿足患者的身心服務需求,且醫護配合度不佳、護士工作效能較低,因此,急需引入更有效的先進管理模式。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采用PDCA循環管理法可以激發全體護士的工作積極性,使護理質量管理有計劃、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并按照實際工作問題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通過落實三級質控檢查,追蹤護理質量問題及薄弱環節的改進情況,直到符合護理部質控標準為止,以促進醫院整體護理質量提升[3]。通過該項研究得知,與PDCA循環管理前比較,PDCA循環管理后病區意外事件、護理差錯、護理投訴等護理不良事件顯著減少,且護理文書質量、病區病房環境管理、消毒隔離管理、病區探視及陪護管理、健康教育管理、護士培訓管理、護士技術操作管理的評分顯著上升(P<0.05)。
綜上所述,PDCA循環管理法用于病區護理質量管理中,能有效解決護理質量問題,進而降低護理不良事件出現概率,使各項質量指標評分顯著提高,效果確切。
參考文獻
[1] 宋志英,李曉媛.運用PDCA循環促進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32):195-196.
[2] 程艷艷.持續質量改進在危重患者護理質量管理中的實踐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04):149-151.
[3] 黃瓊.9S管理結合PDCA循環法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及效果[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6,(03):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