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衛軍
【摘要】近些年來,聯合國重新定義了“健康”一詞,認為只有實現身心和諧發展才算是真正的健康。由此,農村小微學校便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針對各個成長階段學生所存在的共性心理問題,以及每一個在校生所遇到的個性成長難題展開共性與個性相統一的心理健康輔導,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學校生活,實現快樂成長。本文將從展開全面的心理健康輔導、促使學生個性健康、完善心理教育防治工作三個角度分析農村小微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目標。
【關鍵詞】農村地區 小微學校 心理健康教育 目標研究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001-01
城鎮化地區的飛速發展與城市化改革進程的加快使得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讓自己的孩子到教育環境更好的城鎮學校之中接受學校教育,導致農村地區學校生源越來越少,“小微化”教學趨勢也日益明顯。雖然我國教育部一直都致力于農村教育建設,但是我們首先要適應城鎮化改革所帶來的“小微化”特征,將教育力量集中在一起,用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保證農村地區小微學校學生的健康成長,優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切實提升農村小微學校的辦學水平與育人質量。其中,教育目標將對小微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明確的導向作用,所以我們便要根據小微學校生源的具體特征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
一、展開全面的心理健康輔導
每個成長階段都有共性的心智發育特征,農村小微學生也會在客觀生活環境的影響下而產生一系列共性心理問題。因此,根據共性心理問題展開宏觀指導,盡可能消除農村小微學生的成長矛盾,也就成為農村小微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標。為此,我們便要認真觀察學情,根據學生的常見行為與普遍思想展開大眾指導。
就如我們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學習成績較差、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習問題,也因此遭受了不同程度上的教師輕視、忽視與嚴責,所以他們對老師的信任感是很低的。因此,消除本校師生的心理隔閡,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心理健康問題。于是,我便設計了許多需要師生共同合作的任務關卡,比如攀巖、“密室逃脫”、接人游戲等等,通過加強師生的合作機會來讓學生信任老師。
由于我的工作單位處于農村,許多家長并不看重教育問題,有些放任學生自我發展的傾向,導致學生也并不重視學校教育,認為上學與否不會對自己的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為了扭轉農村小微學校學生的不良學習心態,我專門組織了名為“知識就是力量”的主題班會,利用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以及現代社會的人才素質結構全面證實了教育的長遠功效,希望學生可以正視教育,嘗試用教育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在本輪主題班會上,我還認真傾聽了學生對個人人生規劃與人生理想的看法,將學生的理想信念與知識教育統一起來,讓學生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
二、促使學生個性健康
我們都知道,正如世界上并無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每個學生也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是要解決學生在成長之路上所遇到的心理問題,而每個學生的性格、成長環境、人際關系等各個因素都會導致學生會出現個性化的成長問題,需要老師的因材施教。因此,農村小微學校教師要始終堅持促使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理念,堅持因人而異,為促使農村小微學生的個性進步做好準備,通過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達到優化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總體目的。
我們班有一個學生的家庭條件很好,各個家庭成員都有突出成就,但是這個學生卻一直被家長稱之為“敗家子”,怒其不爭,認為學生丟了家長的顏面。這個壓抑的家庭環境就讓這個學生受到了嚴重的心理傷害,產生了極其嚴重的不自信心理,而且與家長的關系很差,幾乎完全處于敵對狀態。對此,我認真分析了這個學生的成長天賦,認為這個學生十分聰明,只是學生的人生理想并不符合與家長所設定好的成長之路,所以引起了雙方沖突與矛盾。于是,我先為家長講述了讓學生自己拼搏、努力奮斗的重要性,希望家長可以理解并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理想熱情。然后,我再與學生溝通,希望他可以理解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苦心,雖要堅持個人理想,但是卻不可強硬頂撞父母,懂得父母是無私疼愛自己的。在我的斡旋之下,這個學生與自己的父母和解了,雙方都在努力地真誠溝通、互相理解。
再如,我們班有一個學生從小便不善與父母交流,無法向家長打開心扉。久而久之,這個學生便與父母的關系越來越疏遠。在談話中,我了解到這個學生起初是想自我消化個人問題,不愿意讓父母徒增傷心與憂愁,逐漸養成了凡事自我消化的習慣,導致親子關系變得越來越陌生。面對這個學生,我鼓勵他主動向父母分享自己在學校所發生的事情,嘗試說出自己的生活,將父母作為自己值得依賴的長輩,嘗試向父母尋求成長庇護。但是,這個心理輔導方法成效不大,學生表示自己并未有效緩和親子關系。對此,我十分意外,決定家訪,觀察這個學生與父母的相處方式。原來,這個學生的父母日常忙于工作,雖然因為無法全心全意照顧子女而感到內疚,但是發現學生自己便能很好地管理自己,也就慢慢習慣了這種疏遠的家庭關系。面對這個問題,我向父母解釋了孩子對父母的渴望與需求,希望他們可以嘗試走進學生的世界,毫無保留地向孩子表達愛意。后來,在親子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這個學生與父母逐漸實現了和諧相處。
三、完善心理教育防治工作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要在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之后及時解決問題,彌補過失,也需要未雨綢繆,將學生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扼殺在搖籃之中,讓學生明確認識到哪種行為是不對的、哪種理念需要繼續堅持,從而從根本上優化農村小微學校學生的整體素質,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農村小微學校學生的安全意識、自我防衛意識與法律意識很差,這就有可能導致他們由于不了解法律知識而出現一些違法亂紀行為,導致學生承受過重的成長代價。于是,我便針對本班學生展開了法制教育,為學生講解了以青少年成長階段為中心的法律知識,希望學生做到言行有度,不要因為無知而觸碰法律底線。同時,我還在家長、校領導的幫助下組織學生參觀了本地青少年看守所,了解青少年的失足對青少年自己、對家庭的慘痛影響,希望學生不要為了義氣、熱血等誤入歧途。另外,我還專門針對一些常見騙局豐富了學生的實踐體驗,希望學生可以在做好人好事的基礎上,靈敏識別危險要素。
總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是農村小微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改革的基本切入點,關系著農村學生的成長發展。雖然農村小微學校的教育力量要低于城鎮學校水平,但是我們要針對本校生源簡單、數量較少等特點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優化農村小微學生的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1]劉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道德教育融合實施的困境與出路[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33):4-7.
[2]蘆芳,蔡曉紅.區域實施發展性心理教育的制度建設研究——以南京市秦淮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例[J].江蘇教育,2018(80):7-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