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賀
【摘要】貧困和發展是中國社會面臨的主要問題。準確的扶貧是國家解決這一重大問題的政治任務。以扶貧為主,以教育扶持意志,充分發揮農村職業教育在精確扶貧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精確扶貧存在投入不足、教學資源缺乏、發展環境欠缺、扶貧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基于此,本文分析農村職業教育在精準扶貧中的意義,探究精準扶貧要求下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策略。
【關鍵詞】農村職業教育 精準扶貧 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014-02
目前,中國農村職業教育仍面臨著發展基礎相對薄弱、師資隊伍匱乏、教育資源與社會需求脫節等問題,給職業教育的精準扶貧帶來了巨大挑戰。因此,要著力抓好精確扶貧的戰略要求,加大教育投入,拓寬農村職業教育經費來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加強教師培訓和就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村職業教育的社會吸引力,優化農村職業教育體系,實現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
1.農村職業教育在精準扶貧中的意義
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是貧困地區實現精確扶貧的迫切需要。為了實施精確扶貧,幫助貧困地區擺脫經濟落后的現狀,發展教育是一項根本措施。職業教育是與社會生產關系最為密切的教育類型。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是貧困地區擺脫現狀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激活農村經濟潛力。我國大部分農村貧困地區自然生態環境好,經濟發展潛力大,后發優勢強。然而,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開發利用當地自然資源的知識和技能儲備,農村經濟中潛在的有利因素不能發揮應有的價值,這也是貧困的一部分[1]。貧困地區難以實現真正扶貧的主要原因。通過發展農村職業教育,一方面,貧困地區的年輕人可以學習能夠有效改變家鄉經濟面貌的思想、知識和技能,從而釋放農村經濟的活力;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職業進行社會技術培訓。幫助農民掌握農村經濟發展所需的技術能力,優化貧困狀況。農村勞動力結構為農村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當農村人力資源價值提高時,也會為地方投資提供更好的條件,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經濟發展,從而形成持續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
2.精準扶貧要求下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策略
2.1為了推進招生宣傳制度改革,實現“準招生”
各地區都應重視職業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控制普通高中的招生規模,保持農村職業教育的招生規模。在農村貧困地區開展準確的招生宣傳,加強對貧困地區人口的思想教育,使貧困人口充分了解職業教育的效益,看到職業學校的未來,改變對職業教育的認識,自覺選擇職業學校。同時,要求企業加強職業教育優勢的宣傳,使低素質的勞動者能夠接受職業教育。對愿意接受職業教育的貧困生進行入學登記,對貧困家庭進行深入調查,了解貧困家庭的家庭經濟狀況、學習基礎和業余愛好,調動他們到職業學校學習相關專業。加強職業教育各階段的有效銜接,架起農村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之間的橋梁,對農村中等職業教育貧困生實行分條劃線。創造條件,加強東西部學生聯合招生,東部地區職業教育比中西部地區發達,教育資源豐富,西部貧困地區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資源匱乏,不能滿足需要。人員培訓。因此,通過中西部地區學生的聯合招生,貧困地區的學生在東部發達地區接受職業教育,從而能夠看到東西部地區的差異。鼓勵貧困地區學生努力學習技能,鍛煉自身素質和毅力,回國發揮才華,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形成可借鑒和推廣的良好模式。
2.2建檔立卡,實現對貧困家庭子女的“精確補貼”
我國農村職業教育建立了獎勵、貸款、補貼、減免、勤勉、補貼等多種補貼制度[2]。這確實減輕了貧困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但是貧困學生繼續學習仍然很困難,這將進一步增加貧困家庭的負擔。因此,政府有必要率先對接受職業教育的貧困家庭狀況進行準確分類,根據貧困生檔案資料,完善貧困生接受農村職業教育的財政資助政策,實現“精確財政資助”,動態監測貧困生,實施“進出政策”。貧困生家庭脫貧停滯不前的,貧困生脫貧后又回到貧困狀態,應當按照規定程序積極吸收。以減貧為目標。對在農村職業學校建立檔案學習的貧困家庭,國家補助政策應當優先。除全額減免學雜費外,還按每年3000元的標準對補助金給予特別補貼。對從農村職業學校升入高等職業學校的貧困學生,按照每年300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安排各城市單位干部成對幫助貧困生,有效緩解貧困生的經濟壓力,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2.3為農村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創造保障條件
首先,保障農村職業教育發展投資。加大公共投資,政府將成為職業教育投資的主體,確保農村職業教育增加教育成本的比重,充分發揮扶貧資金在職業培訓中的作用。引導企業、學校、行業共同投資,向農村傾斜,形成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其次,法律法規的保護。根據《教育職業法》對《農村教育職業法》的修改,私立職業教育與公立職業教育被賦予平等的法律地位,平等獲得教育資源,在土地、財政、稅收、財政等方面享受優惠待遇。最后,要加強師資隊伍保障,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鼓勵農業推廣部和企業有經驗的人員在農村職業學校任教,加強農村職業學校與城市職業學校的交流,加強農村職業學校的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的待遇和積極性,使優秀教師扎根農村。
2.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改善農村職業教育辦學條件
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是農村職業教育發展中最明顯的缺陷之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足;二是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就農村基本公共設施而言,對職業教育的直接影響包括生產性基礎設施、生活基礎設施和社會發展基礎設施。只有進一步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才能為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社會資源。教育基礎設施包括高職院校的教學場所、宿舍、食堂、實驗室和培訓基地。它的好壞與教師教學活動、日常作息有直接的關系。
2.5加大農村職業教育的宣傳
農村教育吸引力不夠,地方政府各級教育部門要發揮與農村職業院校的聯系、協調、協同的優勢,構建多層次、多角度、立體的宣傳體系,加強宣傳力度、創新的宣傳方法,從農民在職業教育中的思想變化看,著眼于提高農村職業教育吸引力,夯實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基礎夯實,為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
3.結語
從精確扶貧的理念和戰略出發,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對開展扶貧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一般而言,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的最大作用是激發農村經濟發展的潛力,同時賦予貧困地區勞動者自我發展的能力,這是改變貧困地區農村經濟面貌的最根本因素。因此,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既是實施精確扶貧戰略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精確扶貧目標的必然選擇。以農村職業教育為紐帶,開展準確的扶貧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各方的支持與合作。目前,我國農村職業教育還存在許多問題。我們要從多方面入手,促進扶貧工作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何艷冰.精準扶貧要求下農村職業教育發展新路徑[J]. 繼續教育研究,2017(3):33-35.
[2]李娜.精準扶貧戰略下江西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SWOT分析[J].當代職業教育,2017(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