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蘭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閱讀水平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未來的文盲必然不會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閱讀或者是不會精準閱讀的人。不難發現,現在中考現代文的閱讀比重也在逐步增加,提高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也成為了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之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本文就初中語文中考現代文閱讀熱門考點以及答題技巧、題材分類等做出一個簡單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 中考現代文閱讀 答題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094-02
前言
現代文閱讀已經逐步成為了語文中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大量的中考題型分析可以發現,雖然閱讀的比例正在逐步加大,但是學生的得分率或者是理解能力卻沒有得到提升。很多學生無法理解作者和出題者的意思,不了解是什么原因丟失了分數。其實現代文閱讀是一種考查學生全方面能力的閱讀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主要是測試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因此,筆者就這幾個方向做出幾點建議。
一、閱讀目標以及評價建議
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可以得知,中考現代文閱讀目標以及評價建議主要是依據幾個重要關系進行設題的:
1.文章上下文和段落關系
現在中考現代文閱讀中,文章上下文樹立與段落關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考點,這是學生對于文章把握是否準確的一個重要考量。學生要能夠對于文章結構劃分做出具體訓練,只有進行大量的文章積累閱讀才能夠形成這種意識和能力。現代文閱讀對于學生文章結構梳理的要求是相對較高的,可以說是僅次于“情感和價值觀”的一個重要考核,其所占比分也相對較高。
2.分析重點詞語或者重點段落的意義和作用
不僅僅是古詩詞之中有對于重點詞語的解析,在現代文閱讀之中同樣有一些用得十分惟妙惟肖的詞語和段落。比如說在記敘文之中,常見的問題就是關鍵詞的作用和句子的作用,如果句子是在開頭絕大部分可能是設置懸念和引出下文,中間段有可能是承上啟下,結尾就是畫龍點睛,升華主題。如果詞語的話就可以從語言情感,語言特點進行分析,例如在詞語的判斷之中可以先判斷詞語的屬性,再根據詞語所在段落意義進行分析,可以是強調,可以是反映語言的準確性等。
3.分析寫作特點
每一種文體有每一種文體的寫作特點和表達方式,在散文之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形散神不散”,在說明文之中,最大的特點就是“說明方法的特點”,在小說閱讀之中,最大的特點往往是人物分析、事件分析、個性、心理以及思想品質分析。在議論文閱讀之中,文章的論證方法是其寫作的特點。這些問題都有其根本的組成元素和組成特點,學生需要牢記“公式”進行套用,那么必然能夠對于各個題材文章的寫作特點進行準確的分析。
二、中考現代文閱讀之中的答題技巧
1.掌握基本要領
無論何種題材的文章閱讀,學生首先應該做的就是一目十行的進行通讀。在這個過程之中學生需要對文章進行一個初步的判斷和了解,劃分出大致的段落層次。在瀏覽全文之后,學生需要再次將文章的整體內容進行一個細致的閱讀。其次,學生要能夠在做題的時候意識到答案是來源于文章之中的,所有的問題基本上都可以從文章之中找到答案。學生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語言將原文之中的語句以及作者的思想進行表達。
根據筆者觀察,主觀題一般答案都是在文章之中可以找到的,其比例大約是兩分一個關鍵點,只要學生能夠將關鍵詞和關鍵思想點出來就可以得到分數。因此,學生在答題的時候不要貪圖“量”,更多的是圖“質”,判斷出題目的分值比例,進行關鍵詞或者中心思想的表達。
2.答題步驟
學生一定要掌握正確的答題步驟,在面對一篇現代文的時候,我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通讀全文,第二遍在精讀。在精讀完成的基礎上再進行答題,首先做到審清題意,回顧原文,仔細分析這一道題目的根本目標,正常這一步需要學生認識到命題者的命題意義和作者的思想表達,將題目帶入到原文之中,仔細揣摩題干信息與文章是否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具體問題作出具體分析。對于技巧題目,通過公式進行解讀,對于主觀題目,學生就需要站在命題者的角度進行分析,不要答非所問。同時,在最后答題的同時要注重層次感,盡量做到簡潔明了,層次分明。
3.具體題型具體分析
對于詞語解析這一方面的問題,我們要能夠根據題型來進行解讀,在回答指示代詞的“這”“那”的時候,一定要能到文章之中找答案,一般這種答案都在同一個段落之中,并且在指示代詞之前。對于一些詞語調換位置或者是更換詞語的題目,一般答案都是“不能更換”或者是“不能調換”。首先要做的就是判斷能與不能,然后在從語境,詞語差異,表達意向等等各個方面來解答為什么不能夠更換。
例如,在《白楊禮贊》之中,有一句話是“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棵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和“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樹”從字面意思而言,都是贊揚白楊樹。但是從表達語境以及表達特色而言,第一句話包含著一種語句的遞進,更具備情感表達,升華了整個贊美的層次。
初中語文中考現代文閱讀題型以及閱讀要求是按照課程標準和目標要求進行設定的,所以說學生首先要做的是對于大綱有一個了解和掌握,然后再進行題型的細化演練,加強日常的積累,筆者相信這樣學生在中考之中一定能取得一個滿意的成績。
三、初中語文現代文課堂教學建議
1.復習主題明確,簡單直接
教師在最后的中考復習過程之中需要簡單直接的闡述每一節課堂的復習主題,讓每個學生對于每一節語文課堂的任務和要求都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復習教學主題的選擇直接影響了課堂的效率和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選擇一個良好的主題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加入課堂,加快閱讀教學進度。所以,教師在選擇主題上要考慮到教學的任務和學生的心理情況,要以學生為主。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一些貼近生活的話題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活動。它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如:在學習“紙船”課程時,教師可以使用以問題為導向的方法向學生提問。“紙船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紙船除了字面的意思還有別的含義嗎?”并且組織課堂上活動,讓每一個學生動手折一條紙船,將想說的話寫在上面,這種課堂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2.創設探討式閱讀課堂
學生在初中現代文閱讀復習的最后階段,一定需要多人評價才能發掘出不足之處所在,才能避免在中考現代文閱讀中丟分。那么教師在復習課堂之中需要做的就是將學生的興趣引入到與文本教學相關或者是有利于學生學習積累的閱讀作品之中。教師可以在閱讀課堂中開設探討式閱讀課堂,比如說由教師挑選出一些探討作品,由學生隨機選擇,小組在最后十分鐘進行探討,尋求文本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寄托。比如說在《三味書屋》這篇課文中,讓學生探討為什么叫三味書屋?為什么書屋是有味道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閱讀,這樣的閱讀才能夠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同時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興趣自然而然就被提升了。長期的閱讀訓練也會幫助學生提高解題思路。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之前,一定要授學生以漁,不能夠讓學生以瀏覽新聞式的方式去做文本閱讀。這樣的閱讀即使是有千百篇幅的積累也比不上深入閱讀十篇好的文章。閱讀閱讀,可讀可看,在閱讀中讓學生去思,去想,這才是閱讀課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滕江玲.淺談初中現代文閱讀技巧和答題模式[J].廣西教育,20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