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課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陣地。從英語課程教學引導來看,教師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改進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觀念是基礎,但是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參與性的引導,則是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擁有展示自我、鍛煉自我的機會,由此才能在教學質量提升的同時,更好的達成英語課程教學目標。
【關鍵詞】英語課堂 自我展示 教學引導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119-01
小學階段的英語課程教學,為了保證課堂能夠給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教師需要從學生學習習慣引導、自主探究能力培養、滲透德育教育幾個方面,讓學生具備綜合性的語言應用能力,樹立正確的情感觀念以及價值觀念。學生在學習期間釋放自我、展示自我,能夠保持對英語課程學習的熱情以及持續性動力,對學生的未來成長以及進步有著堅實的影響作用。那么如何使英語課堂成為學生自我展示的舞臺呢,我嘗試以下幾種做法:
一、在情境中獲得口語鍛煉的機會,讓學生展示自我
小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展示自我,需要通過“說”的形式進行自我表達。由于口語表達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所占比重較高,學生的英語課程學習效果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需要廣大英語教師重點關注。針對學生口語表達的教學引導,我們可以通過創建教學情境的形式,讓學生在情境中體會社會生活實際,獲得更多的學習啟發。教師在課程導入環節,讓學生在情境中體會語言應用的依托,學生的參與性會有效提升,遠比單純的教材內容講解要好得多。
二、寓教于樂的觀念應用,讓學生展示自我
英語知識應用屬于一種動態化的過程,在口述的同時,人們的神情、動作等都會出現不同的變化。國人在思想或行為上相對來講較為內斂,而外國人開放的文化展現形式,常見在一些口語表達中的頭部晃動以及表情配合中凸顯。所以教師在日常的課程教學指導期間,需要通過合理化的語言教學引導形式,根據教學目標展開更加細致化的教學指導。在課堂上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表演,幫助學生掌握句型基礎、語氣展現形式,幫助學生提升自我的口語表達水平。這種表演不僅僅能通過教師的示范性演繹,加上學生的模仿演繹,還可以進行更為開放性的互動表演形式,讓學生在質量反饋之中,一邊玩一邊學習課堂知識,一些小組討論或者配合演繹,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增強,能夠獲得更多的快樂。
三、通過繪畫以及想象引導形式,讓學生展示自我
對于小學生來講繪畫是正式踏入義務教育階段常常接觸的。所以學生在生理、心理發展階段仍然會存在一定的繪畫學習需求。所以教師不能一味的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與厭倦心理增多,而是嘗試理解小學生在英語知識學習期間的內心發展需求。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改善課程教學方法。英語教師必然要創新教學模式,通過繪畫與英語知識結合的形式,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知識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給學生想象與表達的基本空間。
在課堂繪畫練習與教學內容結合期間,教師與學生應該是同步展開的,需要通過過程性引導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探索構建知識內容的基本過程。教師可以讓學生繪畫自己、繪畫家人,讓學生猜一猜自畫像所表示的都是誰,學生在教師的循序漸進引導之下,不僅僅能夠有效鍛煉自己的思維,其語言表達能力也會逐步提升。
四、通過音樂及表演,讓學生展示自我
小學生活潑好動,愛唱愛跳,教師應順應這種特點,借助音樂的翅膀,讓學生快樂地學英語。可以在每節課的課前或學習知識之后演唱英語歌曲和童謠,以鞏固語言知識和調節課堂氣氛。而小學英語教學,唱歌更是常見的教學引導形式,所以教師需要加強對該教學引導方式的探究,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歌曲,這樣不但給了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而且通過唱更加增強了對知識的鞏固。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的模仿能力特別強,而小學英語課文大多是對話形式呈現,所以如果都能讓他們模擬教材中的情景進行表演,又或者讓他們模仿課文對話進行自編自演,他們通過表演展示自我,學生不但容易接受了新學知識,更加訓練了他們說英語的能力,且大多數學生還會在“自導自演”中獲得成就感與自信心,那么英語水平也能逐步提升。
小學英語課程教學,想要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我展示的舞臺,需要教師改進教學理念,從不同的角度入手,讓學生在口述、表演、繪畫、演唱之中獲得更多的啟發與快樂,由此小學生也能夠更好地掌握英語基礎知識,提升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秀云.如何讓課堂成為展示學生自我的舞臺[J].青春歲月, 2013(24):99.
[2]張媛.讓課堂成為每個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J].學苑教育, 2011(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