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建國
【摘要】近年來,我國教學體制不斷改革,對各科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語老師既要加強向傳播英語基礎知識,又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果。而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可以滿足這樣的要求。基于此,本文淺談了任務驅動法的基本認識,探討了任務驅動法應用于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 任務驅動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131-01
任務驅動教學指的是教師以任務為中心進行教學活動,有效地激發學生現有的語言文化底蘊,主張參與、互動、體驗、合作式學習,學生在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強化了對知識的感知、理解、應用,充分地體現了實踐中學習的思想,符合當前我國新課改對學生提出的學習要求。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當更新教學理念,積極地應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任務驅動法概述
(一)含義及其特點
任務驅動教學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興起的、基于構建學習主義理論的一種新的教學法。主張“做中學”的教育思想,將語言運用的基本原理轉化成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主要是以“任務”作為中心組織教學。具有極強的目的性,將學生運用目的語言展開日常交際擺于教學突出位置。主要引導學生運用語言解決真實/虛擬情景中遇見的問題。
(二)教學原則
1.真實性。在設計任務時,選擇的輸入材料要盡量與學生日常生活貼近。意在讓學生形成真實的、親切的學習感覺,在接近現實生活的教學情境中掌握語言的應用技巧。為學生提供“有話想說”,“有話能說”的氛圍。切實地幫助學生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
2.趣味性。設計任務時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情況,若教師提出的任務具有機械性、重疊性特點,則會讓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積極性,所以,任務的方式應當多樣化,充滿趣味性。增強師生課堂互動環節,引導更多參與人員有利于增強學生對任務的興趣。
3.“做中學”。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考實際的活動進行語言的學習,完成任務的過程也是學生掌握語言運用技能的過程,學生通過達成繼定的任務,潛在地積累了很多自主學習的經驗,當完成任務時萌生成功的喜悅,在成就感中得到激勵,有利于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自覺性。
4.連貫性。教師在課堂任務設計過程中應當秉承連貫性原則。讓各個任務從簡單到復雜,逐層遞進、前后呼應。即形成了一條“任務鏈”,每項任務皆要以前面的任務為前提,使得每一節課的任務鏈互相影響、彼此作用,為同學們搭建了學習的梯子,促使他們循序漸進地實現學習目標。
二、任務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任務呈現
對于高中階段的英語課,相關老師在課堂教學前,選擇合適的時機呈現相關的任務,從而更好地引導展開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在學習“wish you were here”的時候,英語老師將閱讀前的任務向同學們展現出來,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可以收獲良好的效果。Task1:What do you know about Africa? Please write them down and share with us. Task2:Have you ever thought of visiting Africa one day? Do you think it will be interesting? Why? 上述的兩個任務既開放自然,又通俗易懂,可是,其中也對學生地理知識的根基提出了要求。分析這兩個任務,只要學生與他人進行有效地交流與探討,并把自身的知識、想法加以表達即可完成。在此期間,英語老師將任務呈現出來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激發同學們學習英語的欲望,引導他們自發地展開學習活動,為下一步閱讀教學打下基礎。
(二)任務驅動
1.設計探究型任務。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老師應當設計不同的任務,更好地驅動學生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可以設計探究型任務,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探究中更好地了解知識的形成歷程,深入地理解相關的英語知識,提升英語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Public transport”的時候,老師通過探究型任務的設計,能夠收獲良好的效果。Task1:請同學們列舉一些常見的交通工具,并簡要地闡述各個交通工具的特點是什么?(老師可以揭示學生制作表格,通過口語交流、討論結果)Task2:談一談在選擇交通工具時需要考慮哪些影響因素?如安全性、距離、便捷性等。此次任務與單元教學主題具有很大的關聯性,學生經過展開探究式學習活動,可以輕松地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同時,還可以用辯證思維說出各類交通工具的優缺點。而對于第二個任務,學生需要仔細思考,全面分析,這樣才能解決如何順利出行的問題。在此期間,老師可以站在引導者的角度,也可以站在幫助者的角度,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加以必要的關注與指導。
2.設計調查型任務。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老師設計相應的調查任務,可以引導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進行調查活動,再以表格、匯報、總結的方式展現調查結果。在調查過程中,學生必須與他人進行合作,并明確分工,通過英語提問的方式,隨時記錄相關內容,最后加工學習成果在全班展示。例如:在學習“Public transport”的時候,老師通過設計調查型任務,讓學生合作完成,收獲了良好的教學效果。Task:If you are a driver/pedestrian/cyclist, what should you do to prevent accidents?在此次調查活動中,被采訪者需要將自己設想以下三個角色,即駕駛員、行人、騎行者,分別從不同角度,說出應當怎樣規避交通危險。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可以對小組進行細分,分頭行動,進行采訪與記錄。當調查活動結束以后,老師需要與學生共同探討“How can we protect our selves from traffic accidents.”通過課堂活動,學生開拓了思維方式,有利于提升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三)任務評價
在英語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法的時候,老師既要關注同學們任務的完成狀況,又要及時對學生的表現作出有效的評價。這樣,學生才會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有利于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值得注意的是,老師要多加發現學生的優點,予以賞識性、激勵性的評價。例如:在學習“Wish you were here”時,老師及時對學生的評價非常重要。如,有位同學先將回答任務問題,說出自己的想法或疑慮,再和別的學生共同交流,這樣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提升學生自學能力。老師應當予以評價:我很喜歡這位同學積極思考、發言的行為,并且愿意與他人溝通,說出自己的疑慮,這種虛心的態度是很可貴的。這樣,老師經常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及時評價學生的表現,有利于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與表達的勇氣,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結束語
總之,任務驅動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高中英語具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更好地實現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目標,相關教師應當積極地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參與、交流、互動中掌握知識,收獲學習的快樂,有利于全面提升英語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畢千晗.任務驅動下的高中英語語塊教學的應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8.
[2]周艷.在新課改背景下建設高中英語任務驅動型課堂的策略研究[J].英語廣場,2017(07):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