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函
摘 要:本文以信息時代的“互聯網+”理念為基礎,對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工作創新方法進行探究,從理論、模式、方法、人員四個方面,以實際案例的形式,闡述財務管理創新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 ?財務管理 ?“互聯網+”
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工作,是助力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在新時代背景環境下,以“互聯網+”的思想對其進行武裝,不僅是財務管理自身發展的必然,也是“互聯網+”社會影響力的體現。
一、互聯網理念對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創新的要求
“互聯網+”的社會環境中,要求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從單一化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來,逐漸轉變為綜合化的管理模式。通過在財務計劃、招生管理、教學設計、就業、科研項目、發展戰略等各領域的功能性展示,使財務管理在收集、整理、分析等過程中的職能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同時,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應對自身的管理時機進行調整,從事后管理轉變為適時管理。將以往工作中“經驗型”的管理方法逐漸剔除,利用數字化的技術條件完成服務性轉型。使精細化財務管理的目標成為可能,并著重增強高職院校經濟活動的預測能力,為高校的動態決策提供必要的參考依據。尤其在管理精細化轉型的過程中,必須注重財務管理對于相關數據的分析與整合能力,更好的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服務。
二、互聯網理念下高職院校財務管理的創新策略
(一)轉化思想認識,注重理論創新
思想轉變是保證財務管理在“互聯網+”環境中創新的重要基礎。通過對數字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使財務人員衡量問題標準更加精確化,以統計數據為核心內容,對財務狀況進行系統性、科學性的分析。同時,這種技術導向下的思想變化,也可有效的開放管理者的思維模式,以更加靈活的思想,對財務管理的工作內容作出調整,以此適應不斷發展變化中的實際情況。
例如,在思想轉變的前提下,高校可以有效在數字化的管理模式中,對財務工作的方式進行調整。通過系統升級改造,將智能化的存儲軟件應用在崗位實務中。以智能掃描設備為基礎,構建起更加的完整的財務系統,在對紙質原始單據進行掃描處理的基礎上,將此類財務信息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儲在系統空間中,并在網絡化的技術支持下,實現信息共享空間的擴大化,提高工作的效率。
又如,在網絡思維的引導下,使高職院校的管理者認識到了信息系統與網絡環境的重要性。在進行優化建設的過程中,將網絡安全作為工作重點,在防火墻、數字加密、殺毒軟件等技術條件的支撐下,以更加完整的形態完成網絡信息的安全管理,為智能化的信息傳遞,構建起健康的應用、發展空間。
(二)調整運行策略,實現模式創新
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工作,必須對自身的工作模式進行調整,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省去以往工作過程中各種冗余環節,為高校師生提供更加充分的服務。而這種服務模式的創新,不僅拉近了財務管理工作與高職院校師生之間的距離,也更加有效地提高了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
以“校園一卡通系統”為例,利用網絡化的技術手段,將高職院校師生日常的財務行為與財務管理系統建立聯系,以“校園一卡通”為媒介,不僅完成了個體在財務系統中的身份認證,實現了財務信息的精準化管理。同時,這種“一卡通”系統,在高校的整體信息化建設中,將財務收費、圖書館服務、后勤管理、校醫院管理等多項功能系統整合在一起。在為學生提供繳費服務的同時,滿足圖書借閱、罰款扣除、助學金發放、日用消費階段、醫保費用繳費等多項服務內容。使校園內的所有財務相關工作,都能由財務管理部門與學生直接對接。在網絡環境中,完成財務部門對學生個人的資金活動的操作,不僅達到了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效率的作用,也使得財務部門與其他高校功能部門的對接更加順暢,不受時間、地點、人為等因素的干擾,更好的完成資源分配。而在校園網絡系統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賬號密碼,查詢個人相關款項的使用情況,為財務監控與管理的開放性創造了條件,使其功能性得到充分發揮。
(三)優化工作方法,完成手段創新
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涉及的內容較多,工作量巨大。在教育水平不斷優化的條件下,高職院校的生源條件逐漸增加,這使得財務管理工作變得更加繁重。在信息化發展的技術條件下,可以有效的通過智能化的數字技術手段對此類問題進行調整,將網絡與數字系統作為高校財務工作的核心,為財務管理工作人員提供更加便捷化的工作方法,使財務人員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工作。
例如,在發票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在財務數據庫的基礎上,使用網絡化的技術,將電子發票存儲到財務管理系統中。這種方法下,報銷人員只需通過網絡空間,將電子發票傳送到財務系統中,在工作人員核實后即可完成報銷。不僅消除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也提高了發票管理的真實性與安全性,有效的杜絕了報假賬、票據丟失的問題,為財務管理的優化升級創造條件。另外,在這種方法的引導下,財務工作人員可以從統計數據中,直接提取出詳細的財務信息,并生成完整的數據統計表,更加直觀且高效的表達出各項財務數據的變化條件,節省了財務工作的時間,使崗位人員可以有更充足的精力對財務信息作出細致的分析,服務于高校的發展建設。
(四)強化培訓力度,落實人才創新
高職院校的財務系統建設中,對財務人員的個人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需要財務工作者熟練的掌握財務軟件,也需要崗位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的財務分析能力,以便適應高校財務的信息化發展。
在技術內容上,財務人員需對各項數據進行分析,而這其中需要應用到諸如SPPS、SAS等多種類型的財務軟件。高校必須有針對性的財務工作者展開培訓,在發揮在經驗優勢的同時,使其網絡系統與智能軟件的操作水平,適應“互聯網+”的工作模式需要,并在對財務數據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適應崗位工作的升級建設。
三、結束語
綜上,在信息化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環境中,互聯網思想在社會發展的中的地位價值愈發突出,為了適應這種狀態,使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適應時代發展環境,必須對其原有的工作策略進行創新與改良,以順應高職院校的信息化發展條件。
參考文獻:
[1]潘云嬌.高職院校財務管理中財務共享的應用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8(24):65-66.
[2]王雅靜.高職教育的區域化發展模式——以浙江JM學院創業教育的社會網為例[J].中國高校科技,2018(12):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