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蕾
摘 要:近年來,金融衍生品的大量運用,造成了企業報表利潤的波動,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更是將金融工具的財務列示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套期會計是降低報表波動性的有效措施。為了規范化套期會計的使用,我國制訂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文件,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的條款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就我國套期會計準則進行分析,并且結合國際準則,總結出我國套期會計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套期會計 ?會計準則 ?應用研究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運用金融衍生品進行套期保值,企業對于恰當會計語言來記錄、計量和報告套保成果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我國企業運用套期會計的時間短、起步晚,并且在套期會計的發展上經歷了一段空白時期,因此對套期會計準則的探討與相關實際運用方面的研究極其重要。本文將分析套期會計的相關原理,比較與國際套期會計準則的差距,了解套期會計準則的實際建設與應用狀況,合理解決套期會計在運用上存在的問題,以幫助企業化解套期保值行為帶來的利潤波動,實現健康穩定發展。
一、套期會計的理論原理
套期保值是將在現貨市場存在的價格風險在期貨市場上進行對沖,這種對沖可以通過在期貨市場上進行與現貨反方向買賣同類商品來完成,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對于套期會計的表述為『套期會計方法,是指在相同會計期間將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公允價值變動的抵消結果記入當期損益的方法。
二、我國套期會計準則的相關內容
(一)套期會計的應用條件
套期會計的應用條件是會計核算的關鍵性前提。我國準則規定,使用套期會計進行處理需要滿足以下五個條件:第一,符合要求的正式文件;第二,該套期高度有效(在套期開始及后續持有期間高度有效,且套期的實際抵消效果滿足80%-125%的評價范圍);第三,對預期交易的現金流量套期的要求;第四,有效性能夠可靠計量;第五,有效性持續評價結果為持續高度有效。可見,在目前的會計準則中,對于套期會計的應用條件是十分苛刻的。
(二)套期會計的確認計量與信息披露
我國會計準則目前運用的是綜合套期會計法,即對于公允價值套期,衍生工具利得或損失在變化期間的盈利與被套期風險引起的被套期項目的損失或利得一起確認;對于現金流量套期,衍生工具套期有效性部分先在其他綜合收益中報告,當被套期項目影響損益時再轉入損益,衍生工具套期無效性部分直接在盈利中報告。我國套期會計準則中對套期會計的披露沒有單獨要求。
(三)套期會計在實際應用上存在的問題
從準則上看,套期會計準則較為完整規范,為企業金融衍生品的核算與列報提供了依據。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上仍存在問題,例如套期會計的使用范圍存在局限性,套期保值有效性評價標準過高,對于套期會計披露的信息不夠明確等。
三、套期會計準則的應用研究
(一)我國套期會計準則與國際套期會計準則在應用狀況上的差異
2013年11月,IASB對外發布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簡稱IFRS9),IFRS9中擴大了套期會計中可以被指定為套期工具和被套項目的范圍,取消了套期有效性的數量測試,刪除了回顧性評價的要求,取消了主體可自愿撤回原先指定的套期關系的能力,同時提高了披露要求。經研究我國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發現,目前在實務中能夠使用套期會計的公司并不多,信息披露水平也參差不齊。IFRS9對于我國套期會計準則的應用改進,提供了一個較好的范本。
(二)套期會計在應用上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啟示
首先,簡化適用條件,刪除過于苛刻的評價標準,提高準則適用性。其次,制定套期保值準則執行指南,提供明確的實務操作指引。再次,完善套期保值活動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盡量避免使用者對信息的錯誤解讀。第四,培養專業人才,提高人員素質。套期會計的試用要求企業財務人員不僅需要理解會計語言,也要理解衍生品的語言,因此提高財務人員的能力也是我國套期會計準則適用的挑戰之一。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 24 號——套期保值》.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肖琳. IFRS9與IAS39的差異分析及啟示——基于套期保值會計角度[J].企業導報, 2015,(23):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