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萍
【摘要】主題班會課又稱為學生“成長教育”課程,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然而從多方區域班會課開展情況調查發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班會課開展的情況不容樂觀,因部分學校忽視主題班會課在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性,或班會課教學內容平淡、形式單一,導致班會課流于形式。本文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對應措施,使班會課真正發揮其育人作用。
【關鍵詞】主題班會 班主任 主題班會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形勢下中小學主題班會課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2484)。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211-01
主題班會課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也正是他們性格、行為、習慣的可塑性階段。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更多的信息媒體以及社會環境嚴重影響著中小學生的價值觀取向。主題班會課作為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其作用發揮尤為重要。
然而就本校主題班會課開展以及從多方區域班會課開展情況調查發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班會課開展情況不容樂觀。通過對部分學生和老師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校忽視了主題班會課在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性。
調查中發現,部分學校忽視了主題班會課在學校學科中的地位,在學校課程設置中,主題班會課居于次要位置,學校教學常規中忽視了規范主題班會課的教學行為,對班會課教學沒有提出明確要求和評價機制,影響了班會課教學質量。
二、主題班會課教學形式過于單一。
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情況下班會課都是教師占主導地位。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圍繞活動話題照本宣科,用強調性的語言安排班級工作或進行活動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只是一種說服式教育,教學形式單一,師生缺乏互動交流,課堂氣氛沉重、死板,學生缺少親身體驗和感受,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教學內容平淡,缺乏新意,不能順應新形勢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形態、新意識。
調查中發現,多數學生認為班會課內容設計不豐富,平淡乏味。例如安全教育,教師只是一味的強調如何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規則等,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體現和切身體驗和感受,導致學生在活動中很被動,感覺活動枯燥無趣,影響了班會課教學效果。
四、課前準備不充分,有被其他課程占用的現象。
調查中學生反映,班會課有被老師占用的情況。教學時,教師將班會課內容縮水,簡單進行強調或安排,其余時間便進行其它教學,導致學生對班會課主題不了解,喪失對班會課的興趣。
主題班會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班主任為主導, 圍繞某一個主題,開展有計劃、有目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且情景化了的認知教育。為了更好的發揮班會課的育人作用,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措施改進:
一、育人理念要更新。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主題班會課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主陣地,面對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學校要高度重視班會課對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要進一步規范班會課的教學行為,制定行之有效的評價機制,以求學生德育教育符合新時代德育新要求。同時,要轉變教師育人理念,高度認識班會課在學生成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更新觀念、創新方法,努力為培養和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探索出主題班會課教學的新途徑和新方法。
二、活動內容要豐富。
開展班會課的主要目的是結合學校德育工作,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養成教育、愛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勞動教育、安全法制和道德教育等,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首先,活動內容要貼近學生實際,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特征,不同學段,抓住學生的心理活動表現,有針對性、有目的的進行專題教育。其次,要將主題班隊會和傳統節日及重大紀念日活動相結合,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和要求融入主題活動中。另外,活動的教育主題內容要有連續性。要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通過設計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動方案,使每一項主題教育活動開展有始有終。
三、活動方法要靈活。
班會課不類同于其他學科,它是一門主題鮮明且內容豐富的活動課,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可以結合學生年齡特征和班會課主題,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結合班會課主題內容,設計一些參觀、訪問、競賽、演講、文藝表演等形式的活動,讓他們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接受思想教育。根據高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專題報告會、辯論會、討論會、座談、參觀、社會調查、經驗交流等形式的班會課,讓學生在互動、交流、體驗中提高思想認識,達到教育目的。這樣靈活的設計,一是避免了教師“一言堂”;二是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三是在活動中增進了師生、生生間的交流與溝通;四是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鍛煉和發展。
四、活動形式要多樣。
班會課的活動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為了體現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根據活動內容,班會課既可以由老師來主持,也可以由學生自主設計活動內容并自己主持;活動的空間既可以放在室內開展,也可以放在室外進行,甚至我們可以根據主題特點放在校外,聯系家庭、社會等育人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教育活動。
總之,主題班會課活動是學生成長教育的良好平臺。我們要結合新時代對少年兒童提出的新要求,充分發揮主題班會課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提升學校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張亞男.中小學主題班會的研究綜述[J].教學與管理,2009(9)
[2]王霞.班主任如何組織開展主題班會[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 2009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