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物質水平的提升,我國對于幼兒教育的觀念開始發生轉變。研究表明幼兒時期學習的理念會影響幼兒的一生。對幼兒進行民間民族音樂教育,不僅能提升幼兒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繼承,還能幫助幼兒樹立正確價值觀,形成民族意識,加強核心素養。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 音樂教育 民族音樂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229-02
一、民族音樂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價值
民族音樂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其反映了我國人民艱苦奮斗、頑強不屈、自力更生的價值信念,更傳承了我國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幼兒教育階段的主要宣傳手段。
就幼兒的心智發展以及表現來看,民族音樂對幼兒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幼兒形成正確價值觀具有基礎性作用。西方國家,幼兒很早就接觸本民族音樂教育。而在我國存在很大的誤區,大部分家長認為幼兒年紀還小,對于民族音樂的解讀不需要太過深入,其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理解內涵。然而事實上幼兒進行民族音樂學習中,感受我國的生產生活方式,理解我國的優秀和傳統文化,進行優秀模范的模仿行為,能加強其對民族文化的理解,提升幼兒的理解能力以及思維能力,有助于形成民族意識與核心價值觀。
民間音樂是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音樂大多來自傳統生產方式所產生的“號子”“小調”等,其具有很強的旋律性,朗朗上口,呈現我國長期以來的生產方式變化,對繼承與發展我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而民間民族音樂因為其旋律上口,價值簡單突出,方便幼兒的理解,非常適合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展現。
二、民間民族音樂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呈現的問題探討
我國對于音樂一向呈現交流、包容的態度,隨著實踐的發展,我國音樂開始雙向性質的傳輸,然而隨著流行音樂的沖擊,我國民間民族音樂的發展開始受到桎梏。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國家,民間民族音樂更是體現我國長期的傳承以及文化的重要表現。現階段,將民族音樂進行傳承,教育是關鍵,各個學校都需要面對如何正視西方音樂以及如何傳承民族音樂的問題。尤其是在部分偏遠地區,還存在對音樂教育的偏見,這使得民族音樂的發展更加困難。
三、在幼兒教育課堂加強民間民族音樂教育方法策略
(一)音樂教材增加民間民族音樂素材
教材的改版是深化民間民族音樂教學的重要方法途徑,通過改版,加入相關的民間民族音樂內容,選擇適合幼兒理解的民間音樂讓幼兒進行聆聽學習。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聽到適合他們的音樂,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從民族音樂中了解中華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加強文化信仰,塑造正確的人生、價值、世界觀,以成為全面發展的健康人才。
(二)以游戲化教學方式加強幼兒理解
游戲是幼兒學習的最好方法途徑,其不僅能夠加強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提升幼兒的參與、理解度,為民間民族音樂的學習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幼兒的民族音樂教育中,游戲就是為了促進教學目的的實現,真正的讓孩子們能夠在玩耍中學習,在學習中玩耍,釋放他們天性的同時對他們進行音樂教育促進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游戲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只游戲不教學對孩子們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只教學不游戲對孩子們來說是沒有學習興趣的,只有當游戲與教學有機結合時,才能夠更好的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幫助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例如在對幼兒進行音樂節奏和韻律方面的訓練時可以讓孩子們通過拍手,跺腳的方式跟隨音樂的節奏律動,這樣一個簡單的小游戲,既符合孩子們愛動的特性,又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三)教師加強課后考核評價
對幼兒進行音樂學習的考核評價是了解幼兒對民間民族音樂的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在民間民族音樂教學結束之后,選擇讓學生自己哼唱該民間音樂,或者就該音樂使用樂器等進行簡單提問,以便于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之后的學習布局,加強民間民族音樂教學對學生的積極影響。
(四)家長正視音樂教學重要性
音樂可以啟蒙幼兒的思想,開發幼兒的智力,培養幼兒的情感,良好的音樂教育可以使孩子奠定較好的智力發展基礎,對幼兒以后的成長和學習有重要的作用。
四、結語
民族音樂是我國的文化瑰寶,是提升幼兒的愛國情懷的重要渠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去適當的調整教學方法,確保教學的嚴謹性和科學性,讓每一位孩子感受音樂的魅力,在民間民族音樂中發現并傳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民族認同感與自豪感。
參考文獻:
[1]付煒煒.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J].藝術教育,2018(23):69-70.
[2]李玲.學前民族音樂教育開展的價值、內容及對策探析[J].黃河之聲,2018(17):91-92.
作者簡介:
吳芳芳(1986.9-),女,浙江慶元人,大學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